瑪德,果然是“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bt”。
我居然在聽數學課!并在做筆記且認真背誦。
唉,寫不動了都,怎么說呢,根本就沒啥大事兒。
分享一位超級超級nice的小哥哥。
他屬于我超級喜歡的那一類人設!
是那種鄰家哥哥的清爽陽光感,雖然但是,我還是很想說,他真清瘦的,超級nice。
但很可惜,這個學神哥哥只是我偶然認識的人。
這個哥哥的昵稱有點多,我覺得天仙最適配了。
他是藏在春冬交界間,最是冷冽的溫柔。
好久沒寫了,現在還要考試,網課的考試…
嘖…
這么久沒寫,我又多了一些新的觀點,以后會告訴大家噠。
天,真的好多都沒寫了,最近上網課上的太難受了…
頭懵…
感覺在要放棄和放棄中選擇了放棄,上課好難受╯﹏╰
完全不知道該怎么寫,如果要寫觀點的話…
死亡是什么?
最近看小說,然后總是可以看到和死有關的話題。
還有就是兩位主角在一起,其中一位非常安詳的度過了晚年,然后死去。
那個時候感覺很幸福。
死亡除了恐懼以外可能也具有幸福。
不要總是恐懼著死亡。
這是因為人會死去,所以才對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有珍惜的態度。
如果你真的可以和很久很久的話,你會珍惜什么呢?
其實我們是可以感覺到變化。信息化發展的太快,今天睡著,明天就要面對新的信息。
我們過不了慢節奏的生活,不是我們不想,而是這個時代沒有那種條件。
我們每天都在死亡,每天都在迎接新生。
只不過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都是麻木的接受而已,等到某一天突然緩過來,想到這個問題的時候。
會想到什么呢?不知道…
我時常會想:我想學的東西,那么,我就會想到,現在都已經這個年紀了,快要死了。
但實際上我距離哪怕60歲,40歲都還有一段時間,很長很長的一段時間,這其中足夠我發生很多意外,足夠我放棄現在的追求,足夠我去走上新的路。
可偶爾還會恐慌。
那一段時間我很討厭夕陽,幾乎是看到晚霞就很焦慮,我總覺得看不見明天的太陽了。
然后我會松一口氣的想,我時間還多。
但是我還是想要面對死亡這個話題。
因為我們知道會死亡,所以才會格外的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以及自己將會擁有的東西。
比如工作,生活,小貓,小狗,愛人,親人等等等等。
還有我們沿途所見的風景。
說到這里,我就想要說看風景真的僅僅是看山看水嗎?我覺得不是。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看景不如說景。
為什么會這樣說呢?
去看好多景物的話,它的內涵實際上我們以現在的境界是絕對不可能真的理解到的。
而這個時候我們所能體會它的美的一大很簡單的途徑就是通過典故,通過讀書。
將所學的一些典故,古人的情緒來轉化到風景里。
然后這個風景就是你的啦。
最近了解了一下浪漫主義,感覺好極端。
但是浪漫本身就是很極端的。
這里就要反駁很久之前非常火的一個句子。
“我怎么會浪漫呢?浪漫的是晚風,是你。”
我要反駁。
浪漫的就是你,浪漫的是你眼中的晚風,是你眼中的那個人。
“藝術家就像是造物主,創造內心的世界。”這是浪漫主義時期,比較流行的一種觀念。
由此你可以看出,浪漫主義實際上也是個人主義。
浪漫的從來都不是這個世界,不是這個世界的春天,不是這個世界的晚風,也不是這個世界上的某一個人,是你眼中的這一切。
當你為了一個愛的人而自殺的時候,你不是在為了愛的人而自殺。是為了自己的浪漫,為了自己心中的信仰。
當然,這十分不提倡。
浪漫主義者大多都是年輕人,為什么呢?這就是原因。
只有年輕人才有這個精力。
值得說的一點是浪漫主義者大多死的都很早,而那些活下來的人,他們到了中年的時候也就不再是浪漫主義者了。
浪漫這個詞聽起來就很洶涌,他波光粼粼,你走上前去就會被淹死。
好了,就說這么多。
就是到哪兒說到哪兒吧。
希望我可以把它寫完結。
明天見,各位老爺小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