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密碼:文字、文化與詩意漫談
- 謝艷明
- 1133字
- 2022-11-07 20:50:49
前言
一年多前,我與武漢大學蕭國政教授共進晚餐。席間,蕭教授高談闊論,談到我們使用的語言在很大程度上規約著我們的思維模式,乃至行為方式。
他舉了一個例子,漢語里的“權威”和英語里的“authority”說明東西方文化對同一件事情有著不同的思維模式和世界觀。
在漢語文化里,“權威”是建立在“權”的基礎上的,有權的人發發威,就成了“權威”。于是乎,不同領域里的“權威”必須有很大的權力。在英語里,“權威”是“authority”。“authority”源于“author”,“author”一詞的含義是“作者,創造者”之意。只要你是某個方面的創始人或作者,你就是該方面的“權威”,你不需要做什么“局長”、“處長”、“院長”、“校長”。西方有權威的科學家絕大多數都不擔任領導職務,最多是科研團隊負責人,帶領一支團隊從事原創性的科研活動,“權威”一定是做出來的。
蕭教授的一席話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對于他對“權威”的解讀我深表認同,而且我也觀察到了漢字和英語單詞的構成能夠反映出不同文化的思維模式。早些年,我出版過七本關于英語單詞的書,一直在觀察詞匯的構成與文化思維的關系,已經有了許多心得體會。那天跟蕭教授分別后,我徹夜未眠,頭腦中一下子涌現出很多想法,我有了一種寫作的沖動,感覺必須把這些想法寫出來。于是,我就開始了本書的撰寫。
我發現,“思想”之“思”反映了我們的祖先在農業文明中的思維模式。古代中國人關心最多的也許就是“田地”了,心里總是考慮“田地”的事情。在1949年前,中國人奔波一生,就是要多置些田地或建造房子。有了田地,中國人就會感到“富”足和幸“福”。英語中的“present”很特別,其特別之處在于它表達的三個含義:“現在”、“禮物”和“出席”。如果將“活在當下”翻譯成“live in the present”,其含義就豐富多了:即“活在此時此刻”、“活在上天恩賜的禮物之中”和“以出席者的身份而活著”。當下是上天恩賜的禮物,活在當下就是要抓住今天,珍惜這一神圣的時刻,要積極地而非隱遁地、以出席者的身份而非缺席者的身份活在當下。
“明”字由“日”和“月”構成,“日”和“月”是兩個發光的星體,同時,“日”表示白天,“月”表示夜晚。白天是明亮的,夜晚是黑暗的。古人想通過這個字的構成告訴我們:僅僅是在光亮之處不足以看清楚事物,換個黑暗的地方可以看得更明白。“舒”字告訴我們:想要舒心就要舍得給予他人,奉獻讓人感到快樂。古人創造“賺”字說明,做生意賺錢不要只看重錢,還要兼顧其他,即“達則兼濟天下”。
本書中分析的漢字和英語單詞還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舉。您閱讀完此書后就會領略到:文字可以給予我們人生啟迪和文化啟示。您會了解如何靜心養性,珍惜人生的每一寸光陰;會注意到稱呼他人時的文化講究以及語言使用中的禁忌;會懂得“不說破”所深含的中國處世哲學的文化內涵。
著者
2013年6月
于武漢曉南湖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