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覺醒!刻不容緩——從初階到進階,思考能力的升級進化

  • 邏輯突圍
  • 陳繼榮
  • 13271字
  • 2022-10-20 11:27:39

我們的大腦和身體的運行機制十分相似,記住這一點會令你受益匪淺。如果你想擁有好身體,你需要去健身房揮灑汗水。經過幾分鐘的高強度練習,你會覺得肌肉緊張,如果能咬牙堅持下去,你的體態(tài)就會越來越好。與之相似的是,你對自己的大腦鍛煉得越充分,并且時常提醒自己絞盡腦汁,它也會越來越強健。

當思想落伍,人生便沒了進步

隨著時代的轉變,我們的思想也應該有所轉變,你一定看過穿越題材的電視劇或者是小說,如果你要一個唐朝的人活在現(xiàn)代,那么許多事對于他們真是難以想象,在他們的眼里,或許我們經常看到的汽車就是怪物,或者我們吃的菜肴就是毒藥,或許我們的穿著就是不倫不類。這就是說,在不同的時代人們的思想是不同的,因此,想要實現(xiàn)自己的成功,就要讓自己學會轉變思想對待成功。

在這個社會上,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如你所愿的,相反,在很多時候,事情的發(fā)展往往是不如人意的。所以說在這個時候你就要想辦法改變自己。如果你改變不了外界,那么你只能改變自己。而改變自己的第一步就是要轉變思想,一個人的思想很重要,如果你能夠讓自己的思想順應事情的發(fā)展,那么你就能夠很快得到你想要的或者是達到你的目標。在選擇面前也是一樣,如果你能夠讓自己的思想轉變,然后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選擇就是成功。

不管你想要什么樣的選擇,都不要讓自己的思想和事物的發(fā)展不相符,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思想,但是在事物的發(fā)展面前都要學會轉變思想。如果你的思想轉變得跟實際相符合的時候,你就能夠實現(xiàn)自己的發(fā)展和獲得讓自己成功的機會。

不過思想不是說轉變就能轉變過來的,在很多時候一個人的情緒往往會左右一個人的思想,如果你控制不好你自己的情緒,那么你很有可能會讓自己變得偏激。在這個時候,即便你希望自己獲得更好的發(fā)展,即便你希望自己做出更好的選擇,也會因為你的情緒而讓自己失去選擇的機會。所以說在選擇的時候要先控制自己的思想,從而讓自己做出更好的選擇。

一個人的思想如果能夠順著事物的發(fā)展而轉變,那么就能夠獲得更多成功的機會,不管你是否能夠成功,最重要的是你能夠實現(xiàn)最終的夢想,一個人不管選擇什么,最重要的是能夠讓自己從選擇中獲得欣慰和快樂。如果你能在考慮事情的時候,從別人的角度出發(fā),那么你會感受到事物發(fā)展的兩面性,你也就能夠獲得成功的機會。

世界上有一種昆蟲,它沒有眼睛,但是它總是會朝前走,一直走到它碰壁之后才會調轉方向,但是不管是怎么調轉方向,它都能夠找到自己的家。這種昆蟲不管在什么時候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家在哪個方位,它在碰壁之后懂得轉變方向,即便是轉變方向也總能夠找到自己的家。這小小的昆蟲,即便是沒有眼睛,但是憑借著自己的感覺也能夠找到屬于自己的家。人也應該做到這樣,即便你不能夠看到社會的變化,那么你也應該先學著轉變自己的思想,讓自己的思想得到更大的進步,如果你能夠認識到這一點,那么最終你就能夠實現(xiàn)自己的成功。

人也應該如此,當你在轉變方向的時候,你要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在選擇的時候,你要知道自己的轉變是為了找到自己的“家”,而不是無謂的轉變。在你能夠轉變自己思想的同時,希望你能夠讓自己感受到一絲絲的快樂。最終,也能夠實現(xiàn)自己的成功。

在這個變化的社會中,一切都在發(fā)展,如果你的思想不跟隨時代的發(fā)展,那么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思想已經脫離了社會,自己的人生也必將會被邊緣化,所以說你要學會在適當?shù)臅r候轉化自己的思想,讓自己的思想緊跟時代的潮流,最終實現(xiàn)自己的進步,只有這樣你才能夠讓自己得到更多的機會,從而擁有更輝煌的未來。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不一樣的,但是不管是怎樣的人生,只要你懂得跟隨社會的腳步,那么你就不會被落下。

要想轉變自己的思想,你就要敢于去認識世界,敢于去認知世界,尤其是認識自己周邊的一切,因此這個時候你就要放遠自己的眼光,讓自己的眼光中充滿快樂。每個人的人生都不會是一樣的,但是不管是什么樣的人生,你所需要的就是讓自己變得更加快樂。如果你能夠認知世界上的新鮮事物,那么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人生中充滿激情,自己的生命中也會存在不一樣的光彩,最終自己的成功也將會變成必然。

你的思想轉變得有多快,你的成功就有多快,所以說不管在什么時候,只要你想要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就要善于抓住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讓自己取得更快的飛躍,最終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每個人的思想都可能有落伍的那一天,因為世界在不停地變化,社會在不停地發(fā)展。但是,如果在不同的事情面前你能夠更好地轉變自己的思想,那么你就會找到自己成功或者是找到自己選擇的機會。

靜下來,與思想單獨約會

就像周公一樣,我們也要和我們的思想進行約會。有人疑惑,什么是和思想約會呢?就是靜靜地聆聽我們的思想,與思想做溝通,反思我們過往中思想上的錯誤,尋找進化思想的方法,策劃我們的未來。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進步,提升自己的競爭力。

生活,表面看起來越來越喧囂與繽紛,但實際上,也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獨處的機會。有人會覺得這種獨處孤獨難耐,但對有思想的人來說,這一點都不可怕。孤獨,正是升華思想的絕佳環(huán)境,是我們與自己的心內進行交流的絕好機會,正如諸葛孔明所說的那樣“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不能致遠。”

在美國文學史上有一位以寂寞而成名的偉大作家,他就是梭羅。17世紀中期,梭羅為了過自己想過的生活,在一個森林里造了一個圓木小屋,便在那里居住了長達兩年多。也就是在那里,他留下了傳世經典《瓦爾登湖》。

在他的筆下,森林和瓦爾登湖不再寂寞,而是充滿了美感。這種孤獨和寂寞,讓梭羅更明白人世的名利和紛爭是多么的沒有價值。長時間與寂寞為伴的梭羅體會到了一種難得的美,也讓他有了更積極的思考。在梭羅看來,雖然寂寞與空虛看起來很相似,但它們之間并不能畫等號。他通過自己的行動、自己的思考,在寂寞的洗滌下,成為那個時代特立獨行的人,并被更多后世的人所理解。

也許,孤獨與寂寞很難被人們所接受,但這并不意味著消極。我們根本不必六根清凈,避世隱居,只需在繁忙的生活中給自己截留一些孤獨時光,尋找最初想要的本真。經歷過與思想的約會,我們可以學會感受人生的悲喜與無奈,也會更明白如何改變生活的態(tài)度。讓自己的心靈小憩在寂寞小舟之中,就能享受寂寞。如果能夠很好地把握寂寞,它不僅不會把一個人淹沒,反而能夠成為我們休息、調整的空間。在那里,我們可以找到不一樣的感受,找到心靈的新起點,找回生命中最珍貴的東西。

思考是一種神奇的力量,如果我們能夠敞開自己思想的大門,與自己的思想約會,交談,那么我們會解開很多糾結在自己心中的問題,也會在思考中體會到前所未有的寧靜與祥和,這都是我們對人生的感悟。當然,思考時我們要注意調理自己的心境,以一顆平常心去看待問題,因為只有保持平靜,我們才能真正有所領悟。

其實,每個人的內心都應該住著另外一個自己,那個自己可以和自己對話,可以和自己交流思想。那個自己不是平時忙忙碌碌的自己,而正是自己思想的本身。當夜深人靜的時候,我們應該手持一杯香茶,在茶香繚繞中詢問自己的內心,詢問自己的思想。和自己做一次思想對話,拋下一切偽裝,和自己的思想赤裸相對。當思想深刻的時候,不妨為自己鼓掌,當思想低俗的時候,也不要逃避,要對自己進行理性批判,讓自己的思想更加純真,更加美麗。讓美好的溝通與思想為自己美好的人生開路,為自己的遠行護航。

調動思考力,也要走程序

程序是為進行某項活動而規(guī)定的途徑,在現(xiàn)實中更多地表現(xiàn)在步驟方面,好像程序就是步伐(比如先邁左腳、后邁右腳)一樣簡單易懂,但我們講思考也要求程序,就很抽象了。也許有人會說:“思考嗎,想就是了,難道還得分先后啊?”當然!思考也需要一定的程序,需要有行之有效的方法,所有的思考都應該講究方式方法,只有有章可循才能事半功倍。

我們先來看看這個故事。

古時候,有7個人住在一間牢房里,每天供應的食物是一小桶粥,7個人共喝一小桶粥,顯然是不太夠的。

最開始的時候,獄卒要求他們7個人輪流分粥,于是一周下來,每個人都有一天是飽的,那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其余的人則抱怨連連。

于是,獄卒又想了一個方法,讓他們推選一個人來分粥,這個人在分粥這件事上擁有絕對權力。然而問題又來了,強權就容易滋生腐敗,大家開始挖空心思討好他,賄賂他,沒多久,這個小團體就烏煙瘴氣、四分五裂了。

再后來,獄卒要求他們7個人分別組成三人的分粥委員會及四人的評選委員會,兩股勢力互相攻擊扯皮下來,雖然粥分得稍微公平了一些,但吃到嘴里都已經涼了。

最后,獄卒依舊讓他們7個人輪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他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為了不讓自己吃得最少,每人都盡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認了。這樣,7個人都沒了怨言。

這是一個流傳很久的故事。在這個故事里,我們看到四種分粥方式,從最開始的“輪流分粥”到“強權分粥”,再到后來的“議會式的小團體分工分粥”,到最后的“輪流分粥,分者后取”,這在語言層面上是很好理解的,從稍微深點的公平層次上理解也不是很難。在這里,我們要著重分析的是獄卒的思考力。

顯而易見,這個獄卒是很有思考力的。他首先想的是,這是一個人多粥少的狀況,在這種狀況下,必須給予一定的外力壓力,才能保證分粥的權威性;其次他想,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什么呢?是誰來分粥,他最開始認為,讓7個人輪流分就好了,自己不用插手,隨他們自己分去;當問題出現(xiàn)以后,他把思考的重點轉移到了如何分粥才能得到普遍滿意上,并逐步實踐,最終,把問題解決了。

大體上說,這就是思考的程序性總結或者說是思考的步驟總結:首先,界定我們遇到了一個什么樣的問題?其次,認識到,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做的是什么?第三,將思考力集中在解決問題的重心上,并不斷調整自己的方法;第四,也是不能缺少的,就是要體會自己思考的快樂,以總結自己在解決這一問題中的經驗和教訓。

一直致力于“約束理論(TOC)”研究的高瑞特博士在總結思考的程序應用時,也曾提到過通過思考解決企業(yè)管理實際問題的五步驟:

一是從負面現(xiàn)象或問題當中找出核心問題;

二是矛盾沖突發(fā)生時思考的假設,尋找雙贏的解決方案;

三是驗證解決方案一旦實施,是否可獲得預期的好結果;

四是如果問題被克服,就可按步就班地達成最終目標;

五是列出一個詳細的措施計劃。

我們也可以用三段論來簡略一下,那就是我們思考的程序應該是:要改變什么、為什么要改變、怎樣去改變。把這三個問題想明白了,并落實到行動中,我們的生活一定會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簡單有效的思考力多維訓練

現(xiàn)在,計算機、智能機器在我們的生活中越來越普及,每天周而復始、三點一線的生活逐漸讓我們變得麻木,甚至是懶惰,讓我們做事時甚至想不到自己還有大腦,我們思考的能力在無形中被削弱了。

很少有人的思考力天生就很發(fā)達,它需要練習,思考力的練習非常重要。我們要練習思考,不只是為了能夠很好地思考,更多的是要我們不要忘記自己還能思考。

事實證明,不斷動用思考力,可以使人保持大腦的活躍、縝密,使大腦成為解決問題的利器。我們都知道,愛因斯坦為人類社會做出了很大貢獻,他的理論成果至今還在影響著人類社會的發(fā)展。但是,愛因斯坦的天賦算不上很高,他屬于沉思型的思考者,他理論研究的靈感多是沉思出來的,而并非那種“天賦”型的靈機一動。對于自己遇到的每一個問題,愛因斯坦都會極其專注地進行思考,他的專注力也可以說是常人所不能及的,因為有時候,他甚至可以在一個小問題上進行長達幾周的思考。正是這種不間斷的、極度認真的思考,讓他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

如果我們能像愛因斯坦一樣,專注于自己的問題,不間斷地調動自己的思考力,去深究,那么很多問題都會被解決。我們不否認,人類的大腦已經很強大了,可是我們很多人并沒有更好地去利用它。

關于思考力的訓練,有非常多的方法,我們不能一一道來,就甄選一些比較有效果和可操作性的來供大家參考:

1.經常在網上或者雜志上找一些腦筋急轉彎,嘗試用不同于日常思維的新思路去解決問題。

2.培養(yǎng)雙手并用。嘗試用你的非優(yōu)勢手做日常工作,例如刷牙、梳頭、用鼠標,練習雙手一起寫字,嘗試使用刀叉的時候調換下操作。

3.習思維導圖。通過放射性的思考來收集所有關于某一事物的連接和記憶。

4.嘗試關閉一個或者更多感覺通道。蒙著眼睛吃飯,塞上耳朵穿衣,閉著眼睛淋浴。

5.嘗試比較測試。學會怎么品酒,品嘗巧克力,啤酒,甚至其他所有可以吃的東西。

6.在看似毫不相干的主題之間尋找相同之處,以此來提高對事物的新認識。

7.發(fā)現(xiàn)常見物品的新奇用處。如筷子、螺絲帽有什么新用處?

8.推翻你的假設,從一個問題身上得到開放性的答案。

其實,生活中很多事物本身就能夠鍛煉我們的思考力,但在成長過程中,又的確有太多不利于我們思考力鍛煉的因素,那種循規(guī)蹈矩的思考方式一直束縛著我們的思維,扼殺著我們的思考積極性。現(xiàn)在我們需要做的是:暫時忘記現(xiàn)實生活中的自己,扮演好自己心中的角色,用自己的思維去主導,用思考去嘗試主導自己的生活,去掉虛偽,去掉裝腔作勢,留存目標,激情以及友誼,讓思考的力量在我們的生活中大放光彩。

當然,思考也要把握一個度,我們也要在鍛煉自己思維能力的同時,注意勞逸結合,畢竟我們的大腦不是機器,它也有疲勞的時候。

覺醒!破除禁錮自己的條條框框

有時候,人們會被條條框框束縛住。這些條條框框可能是自己的視野、習慣、思維模式,可能是約定俗成的規(guī)矩,也可能是自己曾經做出的成就,等等,不一而足。但是,如果我們不能超越這些,就會失去前進的能力和動力。要想不斷地成功和進步,我們就要走出條條框框,然后再學著思考,開拓新思路。

框是自己給自己鑲上去的,可鑲上去容易,想拿下來必然要經歷一場難以理解的糾結。其實思考力的突破并不困難,把鑲上的框拿下來就成。關鍵是就這么個簡單的動作,很多人下不了決心。每個人的人生都不同程度上受到局限的困擾,而人生的成敗往往就在于對局限的突破與否。能走出那些條條框框的糾纏,是人一生中面臨的最大問題。

曾有記者問一個陜北的放羊小孩:“你為什么要放羊?”

小孩回答:“為了掙錢。”

“有了錢,又干什么?”記者又進一步問。

“有了錢娶媳婦。”

“娶了媳婦干什么呢?”

“生孩子。”

“生孩子干什么呢?”

“放羊。”

……

這個陜北的放羊小男孩的話代表了很多人的思維方式,許多人都被某種條條框框束縛住。比如,不少人甘愿守著一份不多不少的薪水過安逸的日子,卻不愿意為了一個突破去冒險、去拼搏。對于很多人來說,僵化的思維方式就是看不見的牢籠,就是束縛著自己思路的條條框框。只有打破這種僵化的思維方式,我們的生活才有轉變的機會。

在這個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不斷發(fā)展變化的,人們在生活中也會遇到許許多多意想不到的問題。面對新問題新情況,我們的思維一定不能固守某種特定的模式,一定要勇于打破習慣,走出條條框框。

諾貝爾生理學、醫(yī)學獎得主克里克和沃森本來都不是分子生理學家。克里克在物理學界卓有成績,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致力于軍事武器的研究。而沃森在大學時學的是生物學,對鳥類學、遺傳學興趣正濃。

他們沒有局限于自己的專業(yè)領域,而是跳出去,從物理學家薛定諤的《生命是什么》這一著作中得到啟示,了解到分子生物學是未被人們開墾的處女地,他們從原來的專業(yè)轉到了核酸的研究,從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人具有主觀能動性,能夠不斷地創(chuàng)新變通,從而更加適應這個社會,更容易做出新的成就。人們常說,思維決定行動,行動養(yǎng)成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可見,一個人的思維方式對他的一生都有著重要影響。除了思維,某些習慣也可能在不知不覺中讓我們遵循某個固定的模式行動,從而影響我們做事的結果。

寺里有一個小和尚跟著老師傅學習剃頭的技藝。老師傅的技藝十分精湛,傳授非常認真,小和尚也很有天分,學得很快。看到小和尚日益進步,人人都把小和尚當成老師傅的接班人。小和尚做練習的時候是用冬瓜,他能用很短的時間把冬瓜的表皮剃光。不過,他有個習慣,每次剃完冬瓜以后,他總是把剃刀插在冬瓜上,這個動作跟他剃瓜皮一樣嫻熟。

過了幾個月之后,大家都感覺他的技藝能夠出師了,于是就有人請他剃頭。隨著小和尚手中寒光閃閃的剃刀上下翻飛,客人的頭發(fā)干凈利索地掉落下來。圍觀的人不由得一陣喝彩,小和尚也非常得意。很快,小和尚就完工了,然后,他順手就把剃刀往客人頭上一插……

小和尚的這種習慣其實也是一種條條框框。一個人如果總是按照以前的習慣或者規(guī)矩辦事,也就失去了思考能力,就像一部機器長了銹一樣。因此,我們無論是對待自己的工作還是生活,要善于打破舊的行為習慣和規(guī)矩,用變通的、創(chuàng)新的辦法解決問題,這樣才能保證我們不斷進步。

默多克說:“每當我成功攀越一個頂峰時,我都會反復提醒自己要勇敢地再向前邁一步,不能原地踏步、故步自封。”的確,一個人的思路常常決定了他的命運。如果你給自己的定位是個小職員,那么你這輩子就可能很難突破小職員的上限;相反,如果你認為自己這輩子能有大的作為,那么,你就會不斷地突破自己,就更容易實現(xiàn)目標,夢想成真。

所謂突破局限,就是突破環(huán)境和自我;突破自我,在于超越世俗和表面。做人,最重要的是具有內在的力量和高遠的追求。當一切的條條框框都不再是一種困惑我們的牽絆,當眼前一切必經的格式都成為一種虛無的青煙,我們眼前的世界就會變得更加開闊,也許經過多年時間的洗禮和閱歷的增長,我們已經深刻地明白自己應該有什么、到底要怎樣生活、怎樣為了心中的夢想穿越層層困境,這就是突破自己的完美開端。

尋找多種渠道來解決問題

人的一生少不了一種叫作執(zhí)著的精神,或者說是一種信念。但是,現(xiàn)實生活和世界的紛繁復雜和多變讓我們意識到:其實機智靈活的變通往往比執(zhí)著更能獲得“完美”。

現(xiàn)代社會是個瞬息萬變的世界,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鐘會發(fā)生什么變化,所以我們就必須具有臨危不懼的頭腦和以靜制動的思想,不能隨波逐流,飄搖不定。不過,我們也必須具備隨機應變的能力和靈活作戰(zhàn)的方式,只有這樣才能不被淘汰。

適時的變通,往往需要一種靈活而又迅速的轉變來掙脫規(guī)則的束縛,否則我們若一味地鉆牛角尖,結果只能是陷入其中而不能自拔,所以,這就要求我們要真正地開闊思維,尋找多種渠道來解決問題。

一個林場主從父親那里繼承了大片的林場,每天駕車穿梭于林場中,他都萬分欣喜地看著這些能給他帶來大筆財富的森林。然而,一場無情的大火把一棵棵百年樹木變成了焦木,他失魂落魄地走在街上,發(fā)現(xiàn)許多人排隊購買木炭取暖。他靈機一動,把焦木加工成木炭銷售,結果獲得了大筆財產。

聰明的農場主在苦心經營的林場成為焦木時,沒有盲目地執(zhí)著種樹,而是利用焦木獲得大量財富。這一指間的變通讓他重獲財富。

變通能帶來成功,轉機能給人以新生。“變則通,通則久。”“歷史是不斷運動變化發(fā)展的,我們要用發(fā)展的觀點看問題,使思想和實際相符合。”這是馬克思的辯證法給我們的科學真理。

如果我們缺少了變通,一味地執(zhí)著,或許我們也可稱這種行為是蠻干,這種“執(zhí)著”往往使人身陷困境并湮沒于困境,對國家和社會生活也會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生命的長途中有平坦的大道也有崎嶇的小路;有春光明媚萬紫千紅,也有寒風凜凜萬木枯萎。在生命的寒冬里我們需要執(zhí)著,然而當面前就是萬丈深淵之時還固執(zhí)前行就意味著死亡。而變通則會讓你重獲新生。

商鞅變法為秦統(tǒng)一奠定了基礎;唐太宗、唐玄宗的變法改革于是有了開元盛世,有了貞觀之治;日本的明治維新使日本迅速發(fā)展。而清朝的閉關鎖國、故步自封則使清朝嚴重落后于世界歷史的潮流,造成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造成了大量財產被帝國主義侵占,造成了中國人民的屈辱史和血淚史。

因此,人的一生不能缺少執(zhí)著,更不能缺少變通;只有突破思維的束縛,我們才能正確地看待和評價事物的是與非,才能在理想的道路上執(zhí)著而又靈活平穩(wěn)地前進。當我們真正地將“變通”和“執(zhí)著”融合,真正獲得思維的解放,或許我們會得到更多。

一個人需要變通來獲得成功,一個企業(yè)需要變通來獲得效益,一個民族需要變通來獲得發(fā)展。變通就在你不經意的一瞬間,就在你明白它的時刻,變通會讓你“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異想天開:風馬牛未必不相及

在英格蘭,有人曾做過這樣一個有趣的實驗。

在一次有許多人參加的聚會上,聘請一位知名廚師,這位廚師的手藝不說是臻入化境,也是有滋有味。但實驗者別出心裁地對做好的飯菜進行了“顏色加工”。他將牛排制成乳白色,沙拉染成發(fā)黑的藍色,把咖啡泡成混濁的土黃色,芹菜變成了并不高雅的淡紅色,牛奶被他弄成血紅,而豌豆則染成了粘糊糊的漆黑色。滿懷喜悅的人們本來都想大飽口福,但當這些菜肴被端上桌子時,都面對這美餐的模樣發(fā)起呆來。只見有的遲疑不前,有的怎么也不肯就座,有的狠狠心勉強吃了幾口,都惡心地直想嘔吐。而另一桌的人又是怎樣的呢?同樣是這樣一桌顏色奇特的午餐,卻遇到了一些被蒙住眼睛的就餐者,這桌菜肴的命運可就大大地不妙了,很快就被人們吃了個精光,人們意猶未盡,贊不絕口!

這頓午餐的“魔術師”即實驗者通過上述實驗證明了:聯(lián)想具有很強的心理作用。眼見食物的人們,由于食物那異常的顏色而產生了種種奇特的聯(lián)想:牛排形似肥肉,喝牛奶聯(lián)想到喝豬血,吃豌豆則聯(lián)想到吞食腐臭了的魚子醬……是聯(lián)想妨礙了他們的食欲。另一桌被蒙住眼睛的客人沒有這種異樣的聯(lián)想而仍然食欲大增,那么什么是聯(lián)想呢?

聯(lián)想思維是指由某一事物聯(lián)想到另一種事物而產生認識的心理過程,即由所感知或所思的事物、概念或現(xiàn)象的刺激而想到其他的與之有關的事物、概念或現(xiàn)象的思維過程。簡單地說,聯(lián)想思維就是通過思路的連接把看似“毫不相干”的事件(或事項)聯(lián)系起來,從而達到新的成果的思維過程。聯(lián)想思維是發(fā)散思維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

聯(lián)想思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牛頓——蘋果——萬有引力”,牛頓從自然界最常見的一個自然現(xiàn)象——蘋果落地,聯(lián)想到引力,又從引力聯(lián)系到質量、速度、空間距離等因素,進而推導出力學三大定律,這就是聯(lián)想思維。從洗澡池池水放水時經常出現(xiàn)的漩渦現(xiàn)象能聯(lián)想到地球磁場磁力線的運行方向,從豆角蔓的盤旋上升能聯(lián)想到天體的運行方向,從水面上木頭浮,鐵塊沉這個自然現(xiàn)象聯(lián)想到浮力到造船業(yè),從偶然看到的事物的不連續(xù)性聯(lián)想到量子,從運動、質量、引力能聯(lián)想到時空彎曲,從意識的作用能聯(lián)想到宇宙全息,等等,都屬于聯(lián)想思維。

那么我們也試著閉眼聯(lián)想一下,如果大風吹起來,會怎樣?

“如果大風吹起來,木桶店就會賺錢。”這是怎么進行聯(lián)想的呢?當大風吹起來的時候——沙石就會滿天飛舞——以致瞎子增加——琵琶師父會增多——越來越多的人以貓的毛替代琵琶弦——因而貓會減少——結果老鼠相對地增加——老鼠會咬破木桶——所以做木桶的店就會賺錢。這是西方一個很著名的比喻。

再試試這個——二十六個字母的暢想

A:挺拔的大山;

B:人們啊,請不要滿足于八分的收成;

C:永遠圓不了,是因為每一次都半途而廢;

D: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無弦月常圓;

E:向上的臺階,登高才能望遠;

F:智慧的鑰匙,只送給鐘情她的人;

G:運動員美的體形,來自于艱苦的錘打;

H:只有團結,你我才能并駕齊驅;

I:頂天立地,方顯英雄本色;

J:水中的魚鉤,人間何嘗沒有它?

K:交響樂的指揮,凝視著整個樂隊;

L:一把不歇的鋤頭,開拓荒蕪的土地;

M:低谷與險峰,構成多姿多彩的生活;

N:閃電,你成了預示雷雨的使者;

O:周而復始,但不是簡單的重復;

P:不倒的旗幟;

Q:現(xiàn)代人需要點阿Q精神;

R:到達成功的頂點,有曲線也有直線;

S:臺灣著名藝人;

T:力聚千鈞,寧折不彎;

U:不是一張舒適的床,而是一個危險的坑;

V:是獲勝的標志,還是逃兵投降的手?

W:波谷和波峰,都是人生的一種狀態(tài);

X:是四通八達的路標,還是禁止通行的封條?

Y:盡管是一株幼苗,也知道向上的重要;

Z:放慢速度轉彎,是為了以后的疾駛。

以上這些,是由一個事物或現(xiàn)象的刺激想到與它在外形、顏色、聲音、結構、功能和原理等方面有相似之處的其他事物與現(xiàn)象的聯(lián)想。世界上紛繁復雜的事物之間是存在聯(lián)系的,這些聯(lián)系不僅僅是與時間和空間有關的聯(lián)系,還有很大一部分是屬性的聯(lián)系。

其實,任何兩個概念詞語都可以經過四五個階段建立起聯(lián)想關系。例如木頭和皮球,是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概念,但可以通過聯(lián)想作媒介,使它們發(fā)生聯(lián)系:木頭——樹林——田野——足球場——皮球。又如天空和茶,天空——土地——水——喝——茶。因為每個詞語可以同將近10個詞直接發(fā)生聯(lián)想關系,那么第一步就有10次聯(lián)想的機會(即有10個詞語可供選擇),第二步就有100次機會,第三步就有1000次機會,第四步就有10000次機會,第五步就有100000次機會。所以聯(lián)想有廣泛的基礎,它為我們思維運行提供了無限廣闊的天地。

現(xiàn)在,你可以再聯(lián)想一下:20年后人們會怎樣生活和工作?

然后把目標聚焦到具體領域,細化一下,這些預測結果就可以作為你努力的方向。譬如在計算機領域,未來肯定要出現(xiàn)功能大整合,一臺掌上電腦幾乎就可以滿足你所有的相關需求,如打電話、看電視、上網、教育、咨詢、服務、儀器控制等。所以,這個行業(yè)的一個創(chuàng)新就是不斷聯(lián)想并加以整合:今天有iPhone、iPOD,明天我們?yōu)楹尾荒軇?chuàng)造i100,后天再創(chuàng)造iALL,做飯、看孩子這樣的事幾個按鈕就可以解決。

那我們現(xiàn)在要做的事就是,圍繞這些想法去努力,爭取做出比iPOD功能更多、更好的產品,你把它當成一種當然,它就能成為一種必然。當然,在其他領域,我們的思考也必須是超前的,雖然可能存在這樣那樣的困難,但誰也無權了阻止我們聯(lián)想、探索和研究,你只有開放自己的大腦,你的思考力才能超過別人,才有可能取得大的突破。

讓“頭腦風暴”把我們吹起來

一個人的思考可能會出現(xiàn)片面的可能,兩個人的思考也有可能會出現(xiàn)差錯,但是如果是一個團隊的人共同針對一兩個問題進行思考討論,那么就可能會得出正確的并且最好的結論。所謂“頭腦風暴法”,就是把眾人集聚在一起,然后給他們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從而為某一個問題開一場“辯論會”,然后在這場“辯論會”中讓每個人的思想發(fā)生碰撞,讓他們進行自由的思考,不受任何的拘束,從而想出最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頭腦風暴法無疑是一種對思想的最直接的解放,也是一種思想上的膽大冒險,這樣的特點也必然會產生與眾不同的效果。

有一年,美國北方格外嚴寒,大雪紛飛,電線上積滿冰雪,大跨度的電線常被積雪壓斷,嚴重影響通信。過去,許多人試圖解決這一問題,但都未能如愿以償。后來,電信公司經理應用奧斯本發(fā)明的頭腦風暴法,嘗試解決這一難題。他召開了一種能讓頭腦卷起風暴的座談會,參加會議的是不同專業(yè)的技術人員,要求他們必須遵守以下原則:

第一,自由思考。即要求與會者盡可能解放思想,無拘無束地思考問題并暢所欲言,不必顧慮自己的想法是否“離經叛道”或“荒唐可笑”。

第二,延遲評判。即要求與會者在會上不要對他人的設想評頭論足,不要發(fā)表“這主意好極了!”“這種想法太離譜了!”之類的“捧殺句”或“扼殺句”,至于對設想的評判,留在會后組織專人考慮。

第三,以量求質。即鼓勵與會者盡可能多而廣地提出設想,以大量的設想來保證質量較高的設想的存在。

第四,結合改善。即鼓勵與會者積極進行智力互補,在增加自己提出設想的同時,注意思考如何把兩個或更多的設想結合成另一個更完善的設想。

按照這種會議規(guī)則,大家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來,有人提出設計一種專用的電線清雪機;有人想到用電熱來化解冰雪;也有人建議用振蕩技術來清除積雪;還有人提出能否帶上幾把大掃帚,乘直升機去掃電線上的積雪。對于這種“坐飛機掃雪”的想法,大家心里盡管覺得滑稽可笑,但在會上也無人提出批評。相反,有一位工程師在百思不得其解時,聽到用飛機掃雪的想法后,大腦突然受到沖擊,一種簡單可行且高效率的清雪方法冒了出來。他想,每當大雪過后,出動直升機沿積雪嚴重的電線飛行,依靠調整旋轉的螺旋槳即可將電線上的積雪迅速扇落。他馬上提出“用干擾機扇雪”的新設想,頓時又引起其他與會者的聯(lián)想,有關用飛機除雪的主意一下子又多了七八條。不到一小時,與會的10名技術人員共提出90多條新設想。

會后,公司組織專家對設想進行分類論證。專家們認為設計專用清雪機,采用電熱或電磁振蕩等方法清除電線上的積雪,在技術上雖然可行,但研制費用大,周期長,一時難以見效。那種因“坐飛機掃雪”激發(fā)出來的幾種設想,倒是一種大膽的新方案,如果可行,將是一種既簡單又高效的好辦法。經過現(xiàn)場試驗,發(fā)現(xiàn)用直升機扇雪真能奏效,一個久懸未決的難題,終于在頭腦風暴會中得到了巧妙地解決。

隨著社會活動的復雜化,單槍匹馬式的冥思苦想將變得軟弱無力,而“群起而攻之”的集思廣益顯然更具有威力。工程師的一個設想,能夠改變全公司的處境,解決長期以來懸而未決的難題,足見頭腦風暴的作用。頭腦風暴讓人們的思想在一個沒有顧忌,自由的空間里面隨意地行走,并且這樣的行走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尋求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案。人們常說眾人的力量是強大的,其實眾人的思想產生的影響力甚至可以說是偉大的,有時候甚至偉大到人們無法想象。所以,不論是團隊還是個人,要想更好地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就要善于集思廣益,不能忽視眾人的思考帶來的智慧的直接碰撞。

善于集思廣益,既體現(xiàn)一個人的胸襟、智慧和領導力,又是發(fā)展、進步的客觀要求。確立集思廣益的理念,應注重正確處理好民主與集中的關系。

作為“頭腦風暴”的發(fā)起人,要善于發(fā)現(xiàn)和集中每個參與者的正確意見、閃光的思想火花、有價值的見解。這些意見、看法,哪怕是不盡全面、不盡完善,甚至哪怕只有部分可取之處,都應重視,并幫助加以補充和完善,使之成為集體智慧的結晶。在這個過程中,特別要注意吸納那些看似“另類”的標新立異的意見。

同時,應盡力促進大家的相互交流,拉近相互間的思想、感情距離,使相互之間更加融洽、更加親近,在探討時更容易“心有靈犀”、“心領神會”,更容易求同存異,更容易在主要問題上達成共識。

另外,對于“頭腦風暴”的發(fā)起者來說,探討前的溝通交流非常重要。因為只有參與者的思想認識統(tǒng)一了,對討論的基本方向心中有數(shù)了,才可以節(jié)省討論的時間,可以將討論引向深入,爭取比預期更好的效果。反之,如果之前的溝通工作做得不細致,就會影響討論的效率,甚至容易導致“不歡而散”的局面,留下不和諧的后遺癥。

頭腦風暴對于企業(yè)來講,是企業(yè)更上一層樓的保障,對于個人來講,是個人成功的階梯。所以不管是在企業(yè)的發(fā)展中還是在個人的拼搏中,都不要輕易放棄任何一個想法,也不要去忽視任何的一次思想的碰撞,因為成功有時候就可能隱藏在這一次小小的風暴之中,重視自己,重視頭腦風暴,相信成功就在不遠處。

培養(yǎng)三百六十度思維模式

固執(zhí)地只向一個方面努力,就很容易會碰壁,如果放棄固執(zhí),繞個彎,兜個圈子,那么就一定能更快地走向成功。

一位失敗者去拜訪一名成功者。他來到成功者面前,看到了一扇漂亮的旋轉門。他輕輕一推,門就旋轉起來,他夾在兩塊透明玻璃間轉進去,看到成功者正站在面前。

“你能不能告訴我成功有什么竅門?”失敗者虔誠地問。

成功者用手一指他的身后:“就是你身后的這扇門。”

失敗者回過頭去只見剛才帶他進來的那扇門正慢慢地旋轉著,把外面的人帶進來,把里面的人送出去。兩邊的人都順著同一個方向進進出出,誰也不影響誰。

門可以旋轉360度是因為人的心可以旋轉360度。發(fā)明旋轉門的人,看到了360度的妙處,他成功了。生活是同樣的道理,固執(zhí)地一條道走到黑,也許你會錯過許多美麗的風景,或者更多的生存發(fā)展機會。旋轉360度,可能會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試著轉變一下你的思路,或許成功就在轉角處。

有這樣一個故事:

兩個兒子大了,一個富翁老了。富翁一直在苦苦思索,到底讓哪個兒子繼承遺產?富翁想起自己白手起家的青年時代,他忽然靈機一動,找到了考驗他們的好辦法。

他鎖上宅門,把兩個兒子帶到100里外的一座城市里,然后給他們出了個難題,誰答得好,就讓誰繼承遺產。他交給他們一人一串鑰匙、一匹快馬,看他們誰先回到家,并把宅門打開。馬跑得飛快,所以兄弟兩個幾乎是同時回到家的。

但是面對緊鎖的大門,兩個人都犯愁了。

哥哥左試右試,苦于無法從那一大串鑰匙中找到最合適的那把;弟弟呢,則苦于沒有鑰匙,因為他剛才光顧了趕路,鑰匙不知什么時候丟在了路上。兩個人急得滿頭大汗。突然,弟弟一拍腦門,有了辦法,他找來一塊石頭,幾下子就把鎖砸了,他順利進去了。

自然,繼承權落在了弟弟手里。

這個故事不正說明,按照常規(guī)思維,堅持一貫的方法不如換個角度解決的道理嗎?360度思維通常可以在兩種情況下運用。

第一種情況是實現(xiàn)目標的途徑相當明確,原有各種思維方式、思路、方法均可達到既定目標,但由于人的習慣思維,盡管原方法有優(yōu)有劣,但往往總是死抱住一條路不變,在這種情況下就必須果斷尋找新途徑。例如要剪一塊圓紙板,通常先在紙板上畫出一個相應直徑的圓,再用剪刀仔細剪下,花費時間較長。有同學想到用圓規(guī)畫圓,把圓規(guī)的筆尖改裝為小刀片,則成為一個很好的切圓片專用工具,不同方法解決了同一問題,還節(jié)省了時間。

第二種情況更為多用,為解決某一問題孜孜以求,朝思暮想,但按常規(guī)方法卻難以完美解決,這時不妨轉換一下思路,從與自己研究無關的領域中尋找解決的方法,或者請“外行”來參謀,出點子,或許很容易就能解決問題。例如,大家比較熟悉的魯班發(fā)明鋸、莫爾斯發(fā)明電報就是這種思維的典范。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亭县| 湖南省| 九寨沟县| 海原县| 武夷山市| 上高县| 宿松县| 大冶市| 新郑市| 苍山县| 平阳县| 高尔夫| 西宁市| 泰和县| 大同县| 永昌县| 夏邑县| 鹿泉市| 麻江县| 天峻县| 云梦县| 石景山区| 宜兰市| 旌德县| 九龙城区| 桐乡市| 龙井市| 赤壁市| 晴隆县| 洞口县| 太白县| 堆龙德庆县| 惠来县| 松桃| 张家口市| 台中市| 林芝县| 左权县| 栾川县| 兴化市| 乌鲁木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