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京師淪陷的消息傳到多爾袞耳中,高升這個現(xiàn)代人出現(xiàn)帶來的蝴蝶效應,已經全面席卷開來。
首先,多爾袞得知消息的時間就比正史中晚了兩天,最直接的原因自然是在高升的干擾下,闖軍攻破京師的時間就晚了。
其次,吳三桂沒再像正史一樣向多爾袞求援,并且暫時中斷了與多爾袞之間的聯(lián)系。
因此,在與眾大臣商討之后,多爾袞沒有改變原來的行動路線,只是改變了戰(zhàn)略目標,由原來的入關劫掠,改為與李自成爭奪天下。
隨即,多爾袞下令加速行軍,期望趁闖軍在京畿立足未穩(wěn)之際,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時機,一舉敗之,從而直接竊取闖軍的勝利果實,以開創(chuàng)大清的不世基業(yè)。
而此時的山東,總兵劉澤清早已經在四月初十就已經確定了楊御蕃大軍抵達膠州的消息。
但是,他卻出奇的平靜,沒有輕舉妄動,而是耐心的等待了四天時間。
不過,這幾天他也不是什么事都沒做,繼續(xù)派出了更多的探子去監(jiān)視楊御蕃大軍的行蹤,以便隨時做出應對。
中軍營帳中,劉澤清看著上方掛著的地形圖淡淡的道:“楊御蕃應該快到莒州了吧。”
言語中,絲毫沒有提及楊御蕃軍中護送的可能有崇禎或太子的消息。
不過,他麾下的主要將官都是心知杜明,只是互相心照不宣罷了。
“按時間推算,應該差不多了。”副總兵馬化豹接話道。
參將伯永馥卻有些不滿的道:“那如此說來,楊御蕃進入兗州府僅有兩日路程了,此時還不派人前來通稟一聲,簡直太不懂禮數(shù)。難道還要咱們總鎮(zhèn)大人親自去迎接他不成?”
聽了這話,眾人心里不由嗤笑,真是揣著明白裝糊涂,人家手里捏著皇帝或太子,還需要向你來通稟?
正在這時,帳外響起一聲大喝:“急報。”
劉澤清神情一動,立即沉喝道:“進來。”
門口的兩個護衛(wèi)親兵扒開營帳,一個探子連忙沖了進來,上前跪伏匯報道:“報總鎮(zhèn)大人,我方探報,兩日前從楊御蕃軍中出來一隊幾十人的人馬,朝著兗州府方向而來,為首的是個太監(jiān)。”
“我們的人不敢貿然接近,但猜測應該是來給總鎮(zhèn)大人傳旨的,他們下午便可抵達。”
劉澤清聽到后,眼睛微瞇:“傳旨太監(jiān)。”
“知道了,繼續(xù)探。”
“是。”探子連忙退了出去。
“總鎮(zhèn)大人,如今該如何?”馬化豹出聲問道。
劉澤清也沒想到崇禎會這么快直接挑明了,因為這無疑在說,他崇禎就在楊御蕃的軍中。
不過,他絲毫不慌,淡淡的道:“看傳旨太監(jiān)給咱們帶了什么旨意后再做定奪。”
下午未時一刻,傳旨太監(jiān)一行果然風塵仆仆的趕到。
劉澤清一副剛得到消息的神情,連忙率眾將去迎接,然后隆重的布置一番,在中軍營帳中聽旨。
崇禎的旨意很簡短,因為只有一道簡單的命令,讓他劉澤清率部到日照去迎駕。
劉澤清聽完后頓時一驚,怎么是日照呢?從莒州到兗州府也不經過日照啊。
傳旨太監(jiān)合上圣旨,又補充道:“劉總鎮(zhèn),陛下兩日后便會抵達日照,會再日照停留一日,若屆時劉大人無法趕到,陛下就只能經海路先行回南京了。”
聽了這話,劉澤清心頭不由一沉,連忙應令道:“臣領旨。”
送走傳旨太監(jiān)后,劉澤清的臉色頓時難看了不少。
“蠢貨,都是一幫蠢貨。”他沒想到派出這么多探子,竟然沒有搞清楚這么重要的情報。
原本好端端的要經過莒州,然后繼續(xù)南下,怎么突然要到日照去呢?
日照可是在莒州的東面,相距近一百五十里,差不多要花三天時間左右。
不過,想到傳旨太監(jiān)說崇禎一行會從海路去往南京,頓時便想到,崇禎可能一開始就沒想過途徑兗州府。
“怎么會到日照去呢?難道真的要經海路去南京?若真如此,為何不在登萊直接登船?”馬化豹也有些不解。
伯永馥眉頭微凝,猜測道:“是不是太子一行經海路已經抵達南京了,所以陛下才決定走海路。”
馬化豹卻不認同:“按時間來算,太子他們走海路確實能夠到南京,但是,連我們都沒有得到太子已經抵達南京的消息,他們還在青州府,怎么這么快知道?”
“這確實有些說不通。”伯永馥也不得不承認。
眾人又仔細的分析了一下,依然沒想明白崇禎為什么會突然決定改走海路。
想不通,再討論下去也沒什么意義,現(xiàn)在最重要的是考慮要不要去日照迎駕。
想去的話,就得盡快動身,不然來不及。
不想去的話,隨便找個理由就能敷衍過去。
劉澤清幾乎沒怎么考慮就決定要去了,畢竟這可是千載難逢的機會,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
正在這時,又有急報傳來。
“報總鎮(zhèn)大人,兩天前,楊御蕃部突然轉向,繞過莒州方向,直往東面而去。”
劉澤清知道,這不是探子的原因,他們從莒州傳回情報也至少要兩天時間。
還是那句話,崇禎去日照,并不是臨時起意。
“陛下啊陛下,你心里究竟打的什么主意?那就讓微臣去會會吧。”
隨即,他不再耽擱,立即率領整頓好的三萬兵馬輕裝上陣,往日照方向迅速趕去。
……
“高卿,你說劉澤清真的會趕來嗎?”
距離日照若五十里開外的營地上,趁著休整之機,崇禎心中忐忑,便將高升召過來詢問道。
高升沉吟了一下,道:“此人私心極重,貪得無厭,應該會趕來,而且是以最快的速度趕到。”
“那如此說來,他是鐵了心要挾持朕?”
“此人反復無常,我們要做好如此準備。”
其實,高升也不確定劉澤清最終會如何選擇,畢竟他從沒有見過此人,對劉澤清的了解也只限于史料的記載。
總之,這廝給人的印象是陰狠歹毒、睚眥必報,且性情多變。
雖然史料的記載不一定十分準確,但這廝不是什么好人是肯定的,對待這種人,就要做好最壞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