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明極
- 在將夜修行長生
- 碼字機合道
- 2159字
- 2025-04-27 09:28:34
“當日在荒原,我本打算將寄托了昊天自我意識的桑桑帶回西陵。利用光明祭抹去其自我意識。”
“可惜昊天到底是天算無漏,即便是天下間頂級修行者全部聚集荒原,依然被其算出了岐山這一線生機。”
“好在我道門出了一個夏侯敬,他竟然可以做到連貧道和夫子都做不到的完全隱藏自己的算計。”
“讓的昊天意識自投羅網。”
“既然如此,貧道便助其一臂之力又何妨。”
“參悟第八卷天書后,貧道已然隨時可以踏入當年道主作天書之時的境界。”
“即便失手,貧道也可以重構八卷天書。”
中年道人聞言對著陳某深施一禮,這是對歷代道門之主的無限敬重。
“好了,看書吧。早日破五境方是正道。”
熊初墨一行回到神殿,立即召開大會。
不但將冥王扣到魔宗和唐國,更是將佛宗一同劃入了征討對象。
這與陳某的指示相悖的命令,自然是西陵神國的意志。
西陵要存續,就必須要保持威嚴。
一如無數萬年來裁決神殿對世間異教徒的清洗那般。
必須用雷霆手段震懾世人,
熊初墨同樣是五境之上的天啟。
是同衛光明一樣的境界。
所以他更加清楚道門的底蘊究竟有多么深厚,
只要夫子不在了,即便是知守觀后的青山不在了。
天下其他三宗如今的破五境修行者加起來也沒有道門的多。
所以在取得道門知守觀觀主的支持后。
熊初墨不懼天下任何一方勢力。
這一日,西陵傳出荒人在魔宗的驅使下玷污了昊天的神性。
書院更是企圖將昊天化神為人,
佛宗更是背離昊天信仰。
將三方定為天下真魔,真魔不除,昊天不寧,天下不安,民不聊生,永夜降臨。
號召天下昊天信徒,消滅異端,還天下安寧。
這條教旨以天諭院神諭的名義通傳天下。
短短幾天時間,天下嘩然。
早已重新立下招魂幡的夏侯敬看著這場鬧劇,笑得很是開懷。
“天欲使其亡,必先使其狂。熊初墨真是昏了頭。”
隨即便起身向著唐國而去。
如今的局勢下,哪方世俗勢力獲得最終的勝利已經不重要了。
破滅昊天信仰,消滅這個最大的威脅;
拔掉長安驚神陣,除掉這個最大的隱患。
這才是當務之急。
如今針對昊天的信仰破滅之事已經從佛宗和魔宗起頭,
佛宗是傳播佛宗佛主信仰,
而魔宗竟然在余簾的強壓下傳播書院夫子的道理,
荒人開始不再信仰冥王。
當最先更改信仰的那些荒人沒有受到來自冥王的神罰,
本就仰慕強者的荒人自發的去接受學習夫子的道理。
因為在他們的認知里,
當年將他們的祖先趕到極北荒原的唐國就是世間最強的存在。
而唐國本就不怎么信仰昊天,
是以雖然這場信仰的爭奪戰剛剛開始,
可天下若只看地域,
已經有一半以上的地域不再以信仰昊天為主了。
如若從人口來看,
這天下間的膏腴之地盡數還在信仰昊天的西陵的掌控之下。
占了全天下六成不止的人口。
而之所以能夠取得這樣好的效果,
就在于昊天已經無法干涉人間了,
如今昊天的神性被夫子堵在神國,
只能按照當年道主的設計按照本能運轉世界規則。
而容納了昊天自我意識和智慧的人間化身被佛主鎮壓在棋盤世界中。
所以才會沒有任何波折的取得如今的效果。
接下來西陵的反撲就是最后的瘋狂,
只要能夠抵擋這一波攻勢。
封神之事就可以正式啟動。
更何況西陵內部也不穩定,
夏侯敬的目光看向在齊國神殿接受信徒祭拜的大殿。
那里有一道越發璀璨的浩大光明正在澎湃,
目光一轉間又看了看那個游走在宋國都城貧民窟的道裝青年。
那里有一道清明之息正在孕育。
就在夏侯敬一路蓄勢走向長安之際,
金帳王庭接到西陵詔令,
出兵掃滅褻瀆昊天的右帳王庭和佛宗,
處于大陸東部偏北的燕國和臨近燕國的左帳王庭同時接到西陵詔令,
要求出兵鎮壓荒人余部。
幾乎同時,南晉劍閣剛剛養好身體傷勢出關的柳白迎來了西陵的使者。
令其跨過大河幫助大河國抵御佛宗修行者。
裁決神官墨玉會同梁國玉庭山金風觀上上代掌門金錫真人北上燕國。
佛宗講經首座留七念主持右帳王庭傳教及天坑民眾安置事宜。
自己則是趕往大河國戰場。
王書圣不愧是當世僅次于顏瑟的神符師,
在大河國優勢軍力的掩護下成功布下祈云禱雨大陣。
不但能夠極大的增幅王書圣的大潑墨神符法,
更是充分利用地利優勢,
使得十萬月輪大軍不得寸進。
而調遣修行強者的天諭大神官不愧是當今天下推演一道的頂尖強者。
被佛宗寄予厚望的講經首座等破五境修行者即將迎來當世第一強者柳白的阻擊。
前往左帳王庭的西陵強者,
同樣是為余簾精心挑選,
金錫真人是隱世修行的道門破五境的道門六境羽化境強者,
掌控天啟神通,精于道門神術昊天神輝。
裁決大神官墨玉雖然修為只有知命巔峰,
若正面交戰余簾自然不堪一擊。
但精于西陵神術的他還掌控了樊籠大陣。
隨行之人更是精心挑選,
雖然不敢說戰勝余簾,
可攔住余簾,不讓其肆無忌憚打殺軍中將領還是沒有問題的。
清晨的長安城,在陽光的照耀下繁華古老的朱雀大街開始人聲鼎沸起來,
在縱橫交錯的街坊間按照帝國的規劃顯現出生機。
朱雀大街盡頭皇城大殿里,
已經持續了半個時辰的爭論遲遲沒有結果,
越發顯得虛弱的唐王如今沉默的靠在龍椅上看著下方群臣的爭執。
今日朝會所議的自然是唐國如何應對當今天下的變化,
自夫子登天以來,
這樣的爭吵已經持續了兩個多月,
唐王看著這些人的爭執,
想著耗費巨大代價從天下各方傳來的最新情報。
臉上憂色越發濃重。
看了眼下方低頭不發一語的國師李青山,
唐王又想著大殿外的遠方看了看,哪里是坐落在城南的書院。
不論是書院還是顏瑟,
自荒原回來后就保持沉默。
即便是唐王也沒有辦法得到兩方的保障,
李仲易清楚的知道這意味著什么。
唐國已經不再是那個不用顧忌任何真正大修行者的唐國了。
如今的唐國同樣要受道來自真正大修行者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