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記錄莊稼漢子
文/冰陽
一件小事
關于樹木和自然
老百姓的心聲
尋求公證和道義
不吱聲苦了老百姓
一個友人
關于夢想和青春
失落文人的吶喊
他媽的
不吱聲就把樹給砍了
怨氣撞鈴聲徹黃河支流
小事不小
文人不文
現實生活里的命運
苦了一個文人君子
青春夢想E小說的苦苦撰寫
關于山西窯洞的日常風景
求學時代回故鄉大河村
失去了上大學的機會
人事故事
樹和自然
不懂不懂不懂
一開始為什么沉默不語
樹不成器就大殺四方
這不是正直無私作為
這是小人土匪之舉
不了不了了了了
今年冬天的中原
還沒有下雪的跡象
想說不能說
不能說總想說
說了也白說
白說也得說
樹和自然和睦才好
2024年12月27日感嘆一位莊稼漢子的心聲作于河子書屋
——題記
《莊稼漢子的堅守與熱愛》
在廣袤無垠的中原大地上,大河村宛如一顆低調而璀璨的明珠,靜靜地鑲嵌在黃河支流那蜿蜒的臂彎里。村子不大,幾十戶人家就像一群依偎在大地母親懷抱中的孩子,錯落有致地分布著,世世代代仰仗著腳下這片肥沃而深情的土地,書寫著平凡卻又滿是煙火氣的生活故事。而老栓,便是這故事里的主角,一位如大地般質樸、堅毅的莊稼漢子。
黃河岸邊的這片土地,有著獨特的脾性。岸邊的地勢并不規整,坑洼起伏,大大小小的石塊像是從大地深處冒出來的衛兵,零零散散地分布在各處,仿佛在守護著這片古老的土地。靠近河水的地方,土質松軟且帶著濕漉漉的潮氣,一腳踩下去,泥土會調皮地裹住你的腳,像是舍不得你離開;稍遠些的地方,土地又變得緊實,硬邦邦的,仿佛在堅守著自己的倔強。
每到初春,冰雪就像聽到了大地的召喚,漸漸消融,土地從寒冬的沉睡中緩緩蘇醒過來,宛如一位慵懶的佳人,帶著絲絲涼意,卻又透著新生的氣息。老栓可按捺不住了,他像個即將奔赴戰場的戰士,興沖沖地扛著犁耙走向田間。來到田邊,他先是蹲下身子,那動作輕柔得仿佛怕驚擾了土地的美夢,用他那粗糙得如同老樹根般的大手,小心翼翼地抓起一把泥土,放在鼻尖,深深地嗅著。那泥土混合著冰雪融化后的水汽,散發著一種獨特的、濕漉漉的氣息,好似大地在悄悄吐露著它的心事,讓老栓心里覺得無比踏實,臉上也隨之露出了滿足的笑容,嘴里還念叨著:“這土啊,醒了,該干活咯。”
說罷,他站起身來,熟練地將犁耙套在老牛身上,輕輕吆喝一聲,老牛便如同聽懂了指令的老伙計,緩緩邁開步子。犁耙破開土地,翻起一道道黝黑的泥浪,那泥浪就像大地敞開的黑色懷抱,熱情地迎接著新一年的耕耘,又似大地書寫的一行行詩句,記錄著老栓的辛勤勞作。老栓跟在后面,穩穩地扶著犁耙,雙腳深深陷在松軟的泥土里,一步一個腳印,那腳印很快又被新翻出的泥土掩埋,仿佛土地伸出了溫柔的手,輕輕拉著老栓,要與他緊緊相擁,讓他徹底融入自己的懷抱之中,成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老栓家有幾畝薄田,種著小麥、玉米這些常見的莊稼。只是這黃河岸邊的田地,可容不得大型機器來耕耘。那高低不平的地勢,讓龐大的農機具根本無法順暢行駛,輪子不是陷進低洼處動彈不得,就是被凸起的石塊硌得歪歪斜斜,機器的轟鳴聲在這里只會顯得格格不入,然后無奈地偃旗息鼓。而且,那松軟又夾雜著石塊的土地,大型犁具下去,很容易就會破壞土地原本的層次結構,影響莊稼的生長。所以,這片土地的耕耘,依舊延續著古老而傳統的方式,依靠著像老栓這樣的莊稼人,用雙手和簡單的農具,年復一年地侍弄著。
每天天還沒亮,老栓就像不知疲倦的老黃牛,哼著不成調的小曲,扛著鋤頭出門了,腳下的露珠兒在晨光中閃爍,好似給大地鋪上了一層亮晶晶的寶石,老栓就踩著這些“寶石”,邁向那片寄托著全家生計的土地。到了田間,他彎著腰,一下一下地翻著地,鋤頭落下,“噗”的一聲扎進土里,再用力一撬,一大塊泥土便翻了起來,那動作熟練又沉穩,就像一位技藝高超的鼓手,有節奏地敲打著大地這面“巨鼓”,每一下都帶著對土地滿滿的敬畏之情,仿佛在和土地輕聲訴說著彼此的默契。
在這里,土地于老栓而言,是生活的根基,就像房屋的基石,承載著一家人的溫飽與希望;是心靈的寄托,宛如漂泊者的港灣,無論在外遭遇多少風雨,只要回到這里便能尋得安寧;是夢想的舞臺,好似藝術家的畫布,任由他用勤勞和汗水去描繪出豐收的絢麗畫卷。
偶爾,會有幾條蚯蚓從翻起的泥土中扭動著身子鉆出來,它們就像土地派出的小精靈,探頭探腦地張望著這個新奇的世界。老栓總會停下手中的動作,眼神里滿是寵溺,小心翼翼地用手指將蚯蚓挑到一旁,嘴里輕聲說著:“這可是土地的好幫手呀,可不能傷著了。”那語氣,就像在呵護自家調皮的孩子一般。
老栓熱愛這片土地,在他眼中,每一粒種子都是希望的火種,仿佛是大地孕育的一個個小生命,懷揣著未來豐收的夢想。播種的時候,他會背著裝滿種子的竹簍,沿著田埂慢慢走著,手指捏起幾顆種子,均勻地撒向翻耕好的土地,那動作輕柔又專注,恰似春風在播撒希望的花瓣,又像是天女在灑下神奇的仙種,進行一場神圣而莊重的儀式。撒完種子,他再用耙子輕輕地將種子耙進土里,邊耙邊喃喃自語:“娃呀,你們可得好好長,咱一家人可都指望著你們呢。”那語氣,滿含著期許與慈愛,仿佛這些種子真能聽懂他的話,在土里努力地生根發芽。
除了種地,老栓還特別在意村子周圍的那些樹木。在村子的西邊,有一片小樹林,那里的樹大多是老栓小時候和父輩們一起種下的,它們就像一群忠誠的衛士,無論春夏秋冬,無論風霜雨雪,都靜靜地站在那兒,守護著村子,為村民們遮風擋雨,是鳥兒們的歡樂家園,也是老栓心中的一片寧靜港灣。楊樹像身姿挺拔的哨兵,高高聳立,直插云霄,仿佛在向天空展示著自己的威嚴;柳樹似身姿婀娜的少女,垂下柔軟的發絲,在微風中輕輕搖曳,跳起優美的舞蹈;槐樹則如一位位慈祥的老者,靜靜地散發著古樸的氣息,見證著村子里的歲歲年年。
老栓沒事兒的時候,就會像探望老友一樣,邁著悠閑的步伐去樹林里轉轉,看看哪棵樹的枝丫該修剪了,哪棵樹的樹皮有沒有被蟲子蛀了,那專注的神情,仿佛他能聽懂樹木的“話語”,知道它們哪里“不舒服”。他時而摸摸樹干,像是在給它們傳遞安慰的力量;時而仰起頭,看著繁茂的枝葉,眼神里滿是欣慰,仿佛在欣賞老友茁壯成長的模樣。
然而,平靜的日子卻被一件事打破了。村里來了一幫人,說是要搞什么開發項目,看中了這片樹林所在的地兒,要把樹都砍了。老栓得知這個消息后,心急如焚,那片樹林可是他的心頭肉啊,就如同孩子是母親的命根子一樣,這些樹陪伴了村子這么多年,早已成為村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怎么能說砍就砍呢。
他先是找到了村里的干部,好聲好氣地說著這些樹的重要性,那言辭懇切的模樣,仿佛在為瀕臨絕境的親人苦苦哀求生機,他說那些樹關乎著村子的風水,關乎著生態環境,鳥兒沒了家可咋辦呀,就像失去了庇護所的孩子,只能在寒風中瑟瑟發抖,多可憐吶。可村干部也無奈地表示,這是上頭的決定,他們也不好違抗。老栓不甘心,又跑去和那些要砍樹的人理論,他大聲地說著:“你們不能這么干啊,這樹都是有生命的,砍了太可惜了,咱得講點道義呀。”那聲音在空曠的場地回蕩,就像孤獨的吶喊者在向冷漠的世界發出抗議,可那些人根本就不聽他的,還嘲笑他一個莊稼漢懂什么,那不屑的眼神,好似冰冷的霜雪,無情地灑落在老栓滾燙的心上,讓他既氣憤又無奈。
老栓的友人,是個有點文人氣質的后生,平日里也愛寫點東西,心懷夢想卻總在這現實里磕磕絆絆,就像一只想要沖破重重迷霧卻屢屢碰壁的飛鳥,滿心的壯志難酬。他得知老栓的遭遇后,也是氣憤不已,陪著老栓四處奔走,還寫了文章想要反映這個情況,可那些文章就像是石沉大海,毫無波瀾,一點動靜都沒有,仿佛被無情的黑暗吞噬了一般,讓他們的希望一次次落空。
那天,看著電鋸伸向第一棵樹的時候,老栓的心就像被狠狠地揪了一下,眼眶泛紅,那眼中的淚花好似即將決堤的河水,在眼眶里打轉,他在心里暗罵著:“他媽的,這還有沒有天理了。”友人也在一旁氣得直跺腳,那怨氣仿佛都能順著黃河支流傳出去好遠好遠,如同洶涌澎湃的潮水,要將這不合理的一切都沖垮,可現實卻依舊那么殘酷,樹還是一棵棵地倒下了。
老栓的心里苦啊,他覺得自己太渺小了,面對這樣的事兒,根本無力改變什么,就像一只小小的螻蟻,想要撼動參天大樹,卻只能徒嘆奈何。夜里,他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想著自己小時候在樹林里玩耍的情景,那些美好的回憶如電影般在腦海中不斷放映,想著那些鳥兒在枝頭歡唱的畫面,那歌聲仿佛還縈繞在耳邊,眼淚就止不住地流了下來,打濕了枕頭,好似那傷心的情緒也想要在這枕頭上留下深深的印記,傾訴著老栓內心的痛苦與無奈。
可老栓并沒有就此消沉下去,他決定用自己的方式繼續守護這片土地,守護他心中的那份熱愛。他開始在自家的田埂邊,重新種下一棵棵小樹苗,每天精心地澆水、施肥、除草,那專注的神情仿佛在雕琢一件件稀世珍寶。村里有人笑話他,說他這是白費力氣,那些樹指不定哪天又被砍了呢,那話語就像尖銳的刺,扎在老栓的心頭,但老栓卻只是笑笑,那笑容如同冬日里的暖陽,雖不耀眼,卻有著能驅散陰霾的力量,他說:“只要我還在,只要這片土地還在,就得讓它有點綠呀。”
老栓的兒子在城里打工,好幾次勸老栓別種地了,去城里享享清福。老栓卻一口回絕了,他說:“我這一輩子都和土地打交道了,離開了這兒,我就像沒了根的草,心里不踏實啊。再說了,我這村子多美呀,這黃河支流多親呀,我可舍不得走。”他對這片土地的眷戀,就如同孩子對母親的依戀,深厚且純粹,任誰也無法輕易割舍,這片土地早已融入了他的血液,成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日子一天天過去,老栓依舊忙碌在田間和他的那些小樹苗之間,像一位不知疲倦的守護者,默默守護著自己的領地,又似一位執著的畫家,用勤勞的雙手在這片土地上描繪著生機勃勃的畫卷。而那個友人,也沒有放棄,繼續寫著關于鄉村、關于自然的文章,希望能讓更多的人看到鄉村的美,看到保護自然的重要性,猶如一位執著的傳火者,努力讓那希望的火種永不熄滅,照亮更多人的心。
有一年夏天,黃河支流發大水,那洪水如同脫韁的野馬,咆哮著、肆虐著,周邊好些村子都遭了災,可大河村因為有老栓他們一直守護著的那些樹木,起到了很好的固土防洪作用,村子就像一艘在狂風巨浪中穩住的小船,并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這下,村民們才意識到老栓當初的堅持是多么的正確,大家紛紛開始跟著老栓一起種樹,一起保護村子周圍的環境,那場面就像一場匯聚力量的大合唱,每個人都用行動奏響守護家園的旋律,讓這片土地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
老栓看著這一幕,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那笑容宛如春日綻放的花朵,燦爛而動人,他知道,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大家終于懂得了這片土地、這些樹木的珍貴,如同迷失的孩子終于找到了回家的路,老栓的心里別提有多欣慰了。
到了收獲的季節,老栓家的莊稼又是大豐收,金黃的麥浪在風中翻滾著,像是一片金色的海洋,麥浪隨風起伏,發出沙沙的聲響,仿佛是大地奏響的豐收贊歌,又似是土地在為老栓的辛勤付出鼓掌喝彩。老栓站在田埂上,望著這豐收的景象,心里滿是喜悅,那喜悅如同漲滿的帆,鼓鼓的,快要溢出來了。他想著,這就是土地對自己的饋贈啊,只要用心對待它,它就會加倍地回報你,就像一位慷慨的長者,總是毫不吝嗇地給予關愛與恩澤,讓老栓對這片土地的熱愛更深了幾分。
而在閑暇的時候,老栓也會坐在黃河支流的岸邊,看著那滔滔河水奔騰而去,思緒飄得很遠很遠,那河水猶如時光的長河,帶走了歲月,卻帶不走他對這片土地的深情。他想起自己求學時代的那些事兒,當年因為家里窮,失去了上大學的機會,只能回到村子里當一個莊稼漢,可這么多年過去了,他從來沒有后悔過,因為這片土地養育了他,給了他生活的依靠,也給了他無盡的溫暖和愛,這片土地于他而言,就像一位永遠不離不棄的摯友,陪伴他走過人生的風風雨雨,見證著他的喜怒哀樂。
他會給村里的孩子們講過去的故事,講這片土地的歷史,講那些樹木的故事,他希望孩子們能記住家鄉的好,能熱愛這片生養他們的地方,能把保護家鄉、保護黃河的信念傳承下去,就像傳遞接力棒一樣,讓這份對家鄉的熱愛與守護永遠延續下去,讓這片土地永遠充滿生機與希望。
老栓就是這樣一個普通的莊稼漢子,他的生活里有無奈,有苦澀,但更多的是對家鄉、對土地、對黃河的熱愛。他用自己的堅守和行動,在這鄉村的底層,書寫著一個充滿暖愛的故事,就像那冬日里的暖陽,雖然不耀眼,卻能溫暖每一個人的心,讓人們知道,在這片廣袤的大地上,有著無數像老栓這樣平凡又偉大的莊稼人,他們是鄉村的守護者,是黃河岸邊最美的風景,是大地譜寫的最美詩篇,用質樸的生活詮釋著生命的價值與熱愛的力量,值得我們每一個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他們的故事也將永遠在這片土地上流傳,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為了家鄉、為了自然、為了那割舍不斷的鄉土情懷而不懈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