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秋(節日里的中國)
- 黃濤
- 594字
- 2022-09-27 16:45:34
貳 中秋的故事

小的時候,鄉村的夜空高遠又深沉,繁星滿天,偶爾會有流星劃過。有月亮的時候就更好看了。夏天,晚飯后,我就拿著小凳和蒲扇,跟大人們坐在大門外的空地上乘涼。這是一個適宜閑談和講故事的場合。我常望著大大的月亮,細細地看,那上面的陰影很像一棵大樹,樹下的一團影子就看不出像什么。身旁的老人講那棵樹是桂樹,樹下的影子是嫦娥在紡線;有時也講到玉兔、吳剛。
我想這應該是講述關于月亮最常見的故事。關于月亮的故事,自然大都是在月光下講的。唐宋時期的人們十分喜愛賞月,那時的中秋節就是以賞月為中心活動的節日。這兩朝吟誦月亮的清詞麗句俯拾即是,圍繞月亮講的故事自也不少。在中秋節形成并興盛的同時,此前傳了幾百幾千年的月亮神話、月亮傳說等就跟中秋節聯系在一起,并且生出了許多新的故事,如吳剛伐桂、唐玄宗游月宮、楊貴妃賞月、李白撈月等。關于中秋節的若干習俗,人們也編出故事來,這就形成了豐富的中秋節故事群。
這些或神奇、或優美、或有趣的故事,按民俗學的觀點,可以分作不同的類型:以神仙為主角的,叫作神話;用講故事的形式來解釋某一種習俗的成因或來歷的,叫作傳說;日常生活中常接觸的以人為主角的故事或笑話,是狹義的民間故事。雖然從專業角度說,它們是不同種類的民間文學體裁,但在百姓看來,都是故事。這里,我們就用“故事”來概稱三種體裁。
中秋節的故事最著名的有四個:嫦娥奔月、吳剛伐桂、關于月餅來歷、唐明皇游月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