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相生駕車沿著省道一路走一路看,好不逍遙,確實長了見識,過去上大學之前根本就沒出過家門,而在異界生活了十幾年的經歷更沒有想過人世間竟然可以如此和諧與安樂。
在今生的神話故事中,何相生得知,華夏祖先是炎帝和黃帝,雖然很多傳說都不可考,但是,何相生愿意相信很多東西都是曾經存在過的,但是,后人暫時無法得知而已。
過去在古籍中看到了炎帝時代曾經有六地之爭,據說這“六地”就是如今的陜省寶雞、湘省會同縣連山、湘省株洲炎陵縣、鄂省隨州、晉省高平、豫省柘城。
現在自己正游歷在河南境內,那么河南柘城就肯定是不可不去的地方。
柘城隸屬于豫省的商丘境內,柘城因古時邑有柘溝環流、兩岸柘樹叢生而得名,早在六千多年前,據傳是炎帝朱襄氏建都并葬于柘城,而朱姓則起源于此。
所以,到了柘城,炎帝朱襄氏陵肯定要去瞻仰一番的。
遠古時期三皇之一的炎帝朱襄氏陵位于HEN省SQ市柘城縣城東約六公里處的大仵鄉朱堌寺村,何相生并沒有在商丘住宿,直接驅車就過去了。
打聽朱襄氏可能不一定人人知道,但是炎帝陵肯定婦孺皆知。
炎帝陵墓呈圓形,粘土結構,陵高10.9米,周長158米,直徑50米。墓周邊用青石疊砌,高1.5米,墓四周用青石砌成高50厘米的臺階,意為“天圓地方”。陵墓規模龐大、氣勢恢宏,陵前有“炎帝朱襄陵”碑刻一通,香池一個,碑樓4座。明清以后歷經修復。
傳說明惠帝朱允炆避難逃至仵家集(大仵鄉),常往陵前朱固寺燒香祭祖,并在陵前親植皂角樹一棵,今猶枝繁葉茂,亭亭如蓋。
如今何相生也學古之帝王,與炎帝陵前瞻仰祭拜,內心很向往那個時代的波瀾壯闊,想必武道或者修行也起源于此吧,可惜后人沒有辦法傳承與發揚。
至于歷史上到底有沒有炎帝其人,何相生倒是不太在意,因為他知道,很多傳說就是口口相傳的歷史,相比較而言,更具有可信度,因為沒有太多ZZ需要的修飾,在能力和神通方面的描述上可能會有一些夸大其詞,哪也是普通民眾們一種美好的期盼而已,并不會影響人物的真實性。
瞻仰完炎帝陵之后,何相生還想走訪附近的村民,期望得到更多的傳說故事,可惜年代久遠,很多人口中的故事已經相當支離破碎,且各個版本大同小異,沒有意義了,只好敗興而歸。
不甘心的何相生回到商丘郊區落腳,找了一家環境不錯的民俗住下。
修行之余,就去附近走走,慢慢也算融入了當地習俗,只是口音和方言不同。
有一次,常在一起下棋聊天的于大爺的孫子下聘禮,著急用車,何相生自告奮勇幫了一個小忙,事后倆人的關系親密了很多。
偶爾也會邀請何相生家里做客,雖然沒有大魚大肉,但是一壺清酒,幾個家常小菜,大家都會聊上很久。
其中有一位王老爺,是于大爺的鄰居,年輕的時候曾經在東北當兵回來的,在村里算是頗有見識的一位。
有一次酒酣耳熱之際,給大家說了一個故事,格外引起了何相生的興趣。
話說,當年王大爺當兵的地方是一個多山少田的山區,當地人讀書很少,所以民風比較彪悍,但是為人頗為義氣。
當時王大爺是醫務兵,其實就是部隊的護士,平時常幫村民打針送藥,所以當地的軍民共建工作很到位。
有一天,村民小徐著急忙慌地來找王大爺,說是姑奶奶發瘋了,好幾個壯漢都按不住,讓王大爺找醫生過去瞧瞧是啥病?
于是,王大爺幾人連忙跑到村里,就見小徐的姑奶奶坐在自家的院子里,滿身都是土,披頭散發大哭大鬧,嘴里說著一些聽不懂的話。
王大爺仔細聽聽,說的是漢語,盡管是東北方言也不是很難懂,但就是聽不懂她說的是啥意思,圍觀的村民也聽不懂,不過,大家都說是“撞仙”了。
這個“撞仙”是東北那邊的方言,也叫撞客。
一般來說,撞著故去的人物才叫撞客,而這里的“仙”也并非是神仙,主要是民間迷信的保家仙。
這時候,隊里醫生針對這種情況也是手術無策,只能按照羊角瘋來診斷,打了鎮定的西藥也沒有效果。
有一個云游路過的老道士,這幾天正好借住在鄰居家,被驚動了,過來一看,說是“撞仙”了,沒事兒。
就叫身邊的孩子回家找個“大椎叉子”,當地方言,也就是農村里婦人納鞋底用的一種比較粗大的鋼針,比平常縫衣服的鋼針粗大很多,且很長。
老道士拿在火上燒了一下,就交給小徐的姑爺爺,“你把媳婦抱屋里去,看她后背有沒有會動的大包,有的話,就抓住,用這個大針別住。”
因為這個操作確實不太方便在院子里,就讓家里人幫忙將老婆抬進屋里炕上,自己在屋里拔下棉襖,果然看見后背有一個大肉包,突突亂竄,位置游弋不定。
小徐姑爺爺試了幾次也抓不住,老道士就給他一張布符,讓他貼在脖子上,結果,大包跑動的范圍小多了,終于被抓住用大針別上了。
這時候,看熱鬧的人都圍在窗子前,準備看老道士作法。
但是,老道人并沒有做些玄虛的動作,只是淡淡問小徐姑奶奶,“你在哪里?”
這時候,小徐姑奶奶反而不胡言亂語了,老老實實一動不動地坐在炕上,也不知道是不是聽見了道人的問話,但就是不吱聲。
小徐姑爺爺氣憤地拍了一巴掌,還是不說話。
老道士攔住小徐姑爺爺,又道:“你不說,我就不放你走。”
這時候,小徐姑奶奶的嘴角似乎動了一下,過了一會兒,才說到:“膠皮府,悠蕩縣。”
大家紛紛看著老道士,后者也不明所以,但是知道答案了,就吩咐眾人去院子里找,任何看了懷疑的地方都要仔細找找。
結果,大家找了半天也沒啥發現,后來,還是小徐眼尖,看到廂房的屋檐上掛著一只破舊的雨鞋,就好奇地說,“這個算不算特殊的地方?”
老道士一看就明白了,原來是這里啊,雨鞋是皮質的,東北方言叫膠皮,掛在屋檐,被風一吹,晃來蕩去,這個家伙很挺有文化,“膠皮府,悠蕩縣”原來是這么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