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自序

本書是筆者近三年來研究、寫作的精華,由近四十篇文章構成。有些文章糾正了經典解釋的可能謬誤;有的推進著現當代某些問題的深入;有的純屬筆者自出機杼而發以新意。可以向讀者諸君保證的是,皆不發空論,都是有所見、有所得而作。

“從孔子到金庸”,放眼古今,似乎網羅了中國自孔夫子以來至當代的眾多賢哲巨匠。其實不然,筆下不過涉及十數位文化俊杰!然而,拙作書名又不得不如此??鬃雍徒鹩勾_實是筆者傾心致敬的翹楚。孔子,中國文化的主要締造者、代表人物;金庸先生,可說是現當代中國文化的集大成者、總結者,一面旗幟——各有其意義。又因大體上而言即是讀書筆記,所以拙作以“讀過”名之。倒并不是自吹博覽廣涉,而僅僅表明:讀者眼前的乃一讀書札記,

本書的文風不完全一致,這主要緣于筆者尚處變化不定之階段。有的略帶文言色彩,有經書風格,簡潔些;有的稍具論文的樣式,平實嚴密,無甚波瀾;少數幾處還有些詩歌蕩漾的意蘊;有些文章混雜著多種風格。為求別致,筆者獨辟蹊徑,在各篇前分別加一二打油詩導引。請讀者諸君原諒這個還未完全定型的作者吧!或許貽笑大方之至!

經典作品大多成于作者的成熟時期;許多大師的代表作,都是在早年著作的基礎之上轉而至精的。伊川先生的《易傳》作于晚年,魯迅先生的許多經典之作成于38歲之后,木心先生也是如此。所謂大器晚成、大作晚熟。德國法學家拉德布魯赫的代表作《法哲學》,五十多歲所作,也是在其三十出頭所作《法學導論》的基礎上逐漸完善而成的。筆者并非敢與大師們相提并論,只是請求讀者諸君對筆者的第一部稚澀著作抱有同情之理解。大師少作尚且不夠成熟,難以成熟,何況庸庸如筆者也!

關于本書的結構,筆者覺得有必要說幾句。一部作品的產生,常常連作者也莫名其妙、大喜過望——“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甚或捶胸頓足、羞赧無地,本以為能孕育一座大山,卻臨盆產出一只耗子。其實,作品既不是完全構思而成的,也非毫無目的、沒有提前運籌與整體規劃。筆者經史子集的四篇結構,起初并非有意識地深思建構,而是在渾渾冥冥之中不知所然地遵循著這樣的讀書寫作路數。在發覺這一路數后,筆者發現,中國文化的整體發展路徑,似乎也契合經史子集的大致順序。當然,中國文化的源流氣脈還有待讀者諸君明辨。

還要告知讀者的是,筆者曾經學習過七年法學,是個正兒八經的法律人,但終是逸出了法學院。2013年,筆者開始大踏步走上中國詩文經史的研讀寫作之路。剛日讀經,柔日讀史,修身養性,浸潤其中,其樂無窮。相比法學而言,筆者覺得,文學、人學、人文教化是根本學問,法學只是人文學問的附庸。只有形成健康、雄強、仁厚的人文,才會有昌達的法學、和諧的法律文化、文明的法制社會、穩固的法治國家。筆者積習難改,且因工作之需要,仍然頻頻接觸法學、法律,因而不少文章,讀者諸君不難發現筆者的法學底色以及無法隱藏的法學思維風格。這是難以避免的。

最后,必須向讀者坦承的是,有些文章的寫作并不深透完整,還沒有真正到位。一方面固然是筆者功力不足、研究無止境之故;另一方面,是因為筆者的整體研究和寫作設想并非一本書所能承載、容納;由于時間、精力所限,還有不少文章沒有完成。

《學記》上說:學,然后知不足。著實乃經驗之談!孔子說: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又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確實!筆者的研讀學習體會十分美好,真誠希望讀者諸君經過拙作的牽引,也能如魚得水,從諸多中國經典中獲取如筆者一樣的快樂,怡然收受溫柔中和的文化滋養。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岭县| 铜鼓县| 平顶山市| 敖汉旗| 富锦市| 平阳县| 垦利县| 鄱阳县| 扶余县| 桃园市| 会泽县| 宜州市| 芜湖县| 怀安县| 宽城| 平昌县| 民县| 平山县| 林周县| 益阳市| 甘孜县| 崇明县| 历史| 英山县| 博乐市| 河南省| 上思县| 洛宁县| 苗栗市| 寿阳县| 老河口市| 崇信县| 武义县| 福清市| 新余市| 葫芦岛市| 香格里拉县| 西林县| 大埔区| 鹿泉市| 昌平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