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扶貧家書
- 遇見力歌編著
- 1630字
- 2022-09-23 18:13:13
代序 寫給扶貧人的一封信
可愛的扶貧人:
您好!一切都好吧,見字如面!
我很榮幸曾與您一起親身參加了脫貧攻堅這場人類最美至善、無尚崇高的偉大戰斗。
2020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最后一年,也是決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從事扶貧工作5年了,與扶貧工作有了很厚的感情,與大家結下了很深的友誼。在這樣能夠見證歷史的關鍵時刻,我想與戰友們一起,把我們為扶貧工作流下的汗,流下的淚,留下的真情記錄下來,編織成我們為這場人類偉大斗爭而努力的美好而真誠的記憶。這一定是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以什么樣的形式和內容作為紀念,這是我一直思考著的。
2019年,在扶貧路上的機場書店看見一本《美國家書》。這本書收錄了45位杰出的美國人寫給孩子的信。書中有這樣一句話:家書曾經連接時空并傳遞情感,如今是觀察美國精神與人文的新鮮視角,也是一本令人終身受用的教養指南。
突然,眼前一亮,“家書”,這個如今彌足珍貴的字眼讓我激動不已。
緊接著,我迅速想到一個問題:多年后,觀察中國精神和人文的新視角又是什么?
當即,我買下這本《美國家書》,回到北京后,立即買下與家書有關的多本書籍,比如《紅色家書》《抗戰家書》等。
戰爭年代,很多人和很多家庭因為戰火,因為兩地,通過書信敘事、抒情、討論工作。這些信件成了戰爭后的寶貴文獻,通過它們,我們更加真實地看到歷史,認識戰爭,記住災難與教訓。
和平時期,一大批“扶貧人”義不容辭,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打贏脫貧攻堅戰中,同樣與家人朋友同事兩地工作和生活,通過電話、微信、書信等方式溝通交流表達思念或討論工作等,這無不與我們一樣,是這場偉大攻堅戰的組成部分。我們沒有缺席,這些文字和語言同樣不能缺席。因為,多年后它們同樣會成為觀察“扶貧精神”,從而透視中國人文的新鮮視角。
信,這一帶有歷史感的文體一定會載著我們走進歷史。那些我們親筆寫下的文字,帶著我們的體溫,帶著我們的思想,帶著我們對“家人”的情愫,或感恩或愧疚或思念或關切……過去的那一刻是真實而寶貴的,未來的那一刻是充滿希望的期待和回憶!
信,這一帶著私密感的表達無疑是我們心靈的窗子,一定會有一定的原因和情感促使我們推開這扇窗子,而在推開前,我們一定會整理思路并努力系統地表達,這種系統而不是碎片化的表達將會給對方展現一幅完整的畫卷。
信,這一凝固情感的載體,如若一處美麗的風景,可貴的是,我們可以經?;赝托蕾p。它的表達不像電話那樣,轉瞬即逝,而像我們期待的那樣,對方想起來就可以拿出來再看、再讀、再品,細細地品味我們輕如蠶絲而又重如泰山般的情感。
信,這一真誠直白而又羞澀含蓄的微妙,在于與見面的不同,見面不好表達的卻可以在信中娓娓道來,說得更細說得更透說得更任性說得更加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淋漓暢快,就像是畫家肆意地涂抹屬于自己內心向往的田野。
我用了近半年的時間尋找選題的理由,并為自己鼓勁打氣,同時征求扶貧戰友的意見建議,忙著聯系出版社等,終于,事情有了進展。
萬事俱備,只盼家書!現真誠地向您發出邀請,懇請賜稿。(1)您可以把您在扶貧期間與親朋好友、同事同學寫的書信拿出來與大家分享;(2)或是把微信內容進行整理或是擴容,這也是一封美妙的信;(3)當然也可以現在動手把當時的所思所想所做,以家書的形式描述出來;(4)還可以是在扶貧期間我們收到的他人的來信。只要是真情實感即可!只要您愿意拿出來分享即可!書信只是一種形式,這種形式猶如打開心門的一扇窗,流露出我們熾熱的真情。
在內容上,有什么寫什么,想寫什么就寫什么,只要是與扶貧有關,只要是真實的事、真誠的情、真摯的愛,只要您肯寫出來、發過來,只要您能動筆去寫,故事一定很精彩!相信《扶貧家書》一定會為您,為我們留下一本真誠而精彩的記憶,為后人留下不一樣的視角。
隨信附上這本書的策劃方案,里面是我關于這本書的一些考慮及相關要求等,請您過目,有什么意見和建議,盡管電話或微信溝通。
這是我關于本書發出的第一封“家書”,如收悉,盼復!
此致
敬禮!
力歌頓首
2020年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