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妖怪經典:神魔鬼怪
- (英)克里斯托弗·戴爾
- 3390字
- 2022-09-21 18:03:03
前言:世界上每種文化都有自己專屬的神魔鬼怪
“厄喀德那懷孕并生下了兇猛的后代:她最先生下的是雙頭犬奧特休斯,它是泰坦神革律翁的獵犬。接下來是一頭吃生肉的怪物,名叫刻耳柏洛斯,它是冥王哈迪斯的獵犬,有五十個頭顱,殘忍無情,十分強壯。然后她生下了第三個孩子——邪惡的勒耳那水蛇海德拉,它有三個頭顱,其中一個是眼睛冷酷無情的獅子頭;它的尾巴是一條龍;中間的身子是山羊……她還是喀邁拉的母親,那是一頭令人恐懼的噴火怪獸,體形龐大,行動迅速,強健無比……”
怪物就這樣誕生了——起碼對古希臘人來說是這樣。這個將它們描繪得栩栩如生的段落摘自赫西奧德創作于約公元前700年的史詩《神譜》。作為這些怪物的母親,厄喀德那本身也是怪物,她的上半身是寧芙女神,下半身是蟒蛇。她生活在地下的洞穴中,本是神的后代,但是她的血統卻發生了變異。她后代的各個身體部位都是胡亂錯配的結果,仿佛唯一的目的就是讓人感到恐怖:地獄中的刻耳柏洛斯,有多個頭的水蛇海德拉,致命的斯芬克斯。

雖然這些猛獸很快就被史詩中的英雄人物消滅,世界重新恢復到正常狀態,但一切為時已晚:這些怪物已經在我們的腦海中扎下根來。
如今,怪物的復雜多樣已經超越了赫西奧德最狂野的幻想,我們有牛頭人彌諾陶洛斯、長著狗頭的神、狼人、半人馬、鷹身女妖、海怪、長著觸手的外星人、美人魚、洞穴巨人、食人魔、魔鬼、邪靈、獨眼巨人……這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世界上每一種文化都有自己專屬的怪物,而人類對這些怪物了解得越多,就越是對它們著迷。它們的故事,它們古怪的習慣和食譜,以及用來抵御它們的方法,這些細節共同交織出一幅令人們的想象力自由奔涌的畫面。這些怪物的存在,即便只是存在于我們的腦海,它們又揭示了關于人類的哪些重要秘密呢?為何歷經千年它們依然如此鮮活?為什么它們能夠跨越大洲大洋,為全世界所共有呢?為什么日本和古希臘都有獨眼巨人,而歐洲和中國又都有龍呢?

原因之一在于,怪物的存在呼應了深藏于我們心中的超自然感,從最古老的時代便是如此。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宗教故事中充斥著怪物和邪靈,即使是他們的神靈,在現代人看來也頗為怪異。通過神與怪物的形象,秩序與混亂、善與惡的斗爭得到了具體的描繪,能夠被我們的雙眼感知。
雖然怪物是用文字描述出來的,但最重要的是它們的外表——頭或眼睛的數量、尾巴上的尖刺、尖銳的毒牙。正如本書所展示的那樣,畫家總是喜歡描繪怪物的樣貌。實際上,最早的洞穴壁畫描繪的就是動物和人的雜合體,這些畫對第一次看到它們的人肯定產生了相當大的沖擊。他們一定在想:這些東西是不是真的存在,它們就在洞穴的外面嗎?
怪物是違反自然法則的生物。它們有眾多來源:神話故事、宗教文本、傳統習俗、民間傳說,還有文學。它們傾向于同時擁有人類和動物的身體部位,或者綜合人類和動物的其他特征,例如格里芬獅鷲和龍——它們是不同動物的混合體,與人有關的方面只剩下了狡詐陰險的思維方式。還有一些怪物總是在不同的形體之間變換,例如狼人。這些生物身上總是有著與人有關的特性,這就讓人不由自主地想起一些令人不安的問題。它們在思考嗎?它們能說話嗎?它們還能夠做到別的什么事情?
在古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怪物是生活中的事實。我們完全可以認為,這些時期的人們毫無保留地相信怪物的真實存在。
然而三大一神論宗教(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就不太愿意討論怪物了。《舊約》通常而言不會提到這本書里的超自然生物(雖然它的確提到了巨大的陸怪貝希摩斯和海怪利維坦)。在《新約》中,《圣約翰啟示錄》里有對長著七個頭的野獸的著名描述。但基督教的怪物最常出現在較后期的故事里——例如與惡龍纏斗的圣喬治,或被圣瑪爾達馴服的兇猛的塔拉斯克。
在古希臘和古羅馬的異教世界中,萬事萬物的形狀都是非常不固定的。在奧維德的《變形記》中,詩人記錄了諸神之間似乎永無休止的針鋒相對——他們不斷將對方變成其他生物。
的確,古典神話的世界提供了孕育怪物的肥沃土壤。被公牛迷戀的婦人生下半人半牛的生物,除了這里,還有什么地方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呢?

事實上,印度教傳說中難近母的故事就和它非常相似。雖然在這里,是一個男人愛上了一頭母牛。印度教的神靈和古埃及的神靈一樣,也常常被描述成有所改變的人形——有的神擁有額外的四肢,有的神有大象的腦袋,還有的神擁有超自然的力量和變形的能力。印度教的邪靈也同樣豐富多樣,而且擁有強大的能力。在地球的另外一端,美洲的奧爾梅克文明復制了相同的模式。就像在古埃及一樣,這里的祭司會通過裝扮的方式,暫時打扮成怪物的樣貌。

民間故事談論的是洞穴巨人和巨人、美人魚和美男魚、精靈和小老頭精靈、狼人和吸血鬼。我們在美洲原住民的神話中也發現了這樣的傳統,中國、日本、非洲和全歐洲也是一樣,實際上每一種文化都有自己的民間怪物。有些怪物潛伏在黑暗的地方,有些怪物則不停地注視著我們。在日本,還有不同尋常的精靈,會在人們睡著時將浴室打掃干凈。
中世紀的歐洲仍然充滿了迷信和恐懼。此時的怪物有的以魔鬼和邪靈的形式存在于家中,有的出現在遙遠的土地上,面孔長在軀干上,只有一條腿或者有三只眼睛。
這些怪物經常被雕刻在柱頂,出現在手稿的頁邊空白上,克萊爾沃的圣伯納德對此十分不滿,并將這些現象譴責為“怪異的畸形和畸形的怪異”。相比之下動物寓言集更容易令人接受,其中的寓言故事涉及獨角獸這樣的怪物。

怪物 福圖尼奧?利切蒂 1665年
藝術家與作家在認識新的地域時,總是充滿了好奇和想象。最初描繪美國的風景時,藝術家們就將這里描繪成遍地是奇怪野獸的樣子。這幅畫就是當時的藝術家所繪。
這種對怪物的迷戀一直延續到文藝復興時期。在哥倫布的航行之后,人們發現,在這個世界上仍然有很多地方等待探索,有很多事物等待發現。新的科學開始試圖對怪物進行歸類并做出合理的解釋——我們在“藏珍閣”里看到的數百個用針線拙劣地縫在一起的古怪玩意兒就是這么誕生的,但是到17世紀時,科學家們開始對此產生嚴重質疑。地圖繪制員們開始沉默不語地清除地圖上的恐怖海怪,并且對于它們竟然能夠出現在地圖上感到羞愧不已。

但是到了18世紀,在浪漫主義運動的刺激下,歐洲又對怪物產生了新的興趣。瑪麗·雪萊的《弗蘭肯斯坦》(1818)是這場新運動最初期的杰作。在心理學上,它第一次真正探討了作為怪物是怎樣的一種感受。18世紀,哥特式恐怖文學流派攥住了大眾的想象力,讓德古拉伯爵等形象深入人心。我們可以從格林童話的故事中看出,孩子們也沒有躲過這次浪潮,因為這些故事里充斥著猙獰的生物。
在日本,民間傳說開始呈現出更加生動和幽默的新面貌,例如在18世紀出現的“百鬼夜行圖”,其中匯聚了一大批古怪的生物。北美也表現出了同樣的創造力,移民們奔向西海岸,穿越廣闊的未知山脈和林地,與此同時,一批全新的怪物傳說也隨之涌現出來,被人們稱為“令人恐懼的魔精”。這些新怪物包括格拉瓦庫斯、霍達格、斯奎克和鹿角兔。
科學技術很快就炮制出了屬于自己的怪獸,H.G.威爾斯筆下的莫洛博士扮演起了上帝的角色,創造出許多動物和人類的突變雜種。直到20世紀初,對于我們為什么需要怪獸這個問題,才有了第一個真正的解釋。瑞士心理學家榮格認為怪物對我們自身的發展至關重要,它們將關于我們心理狀態的重要信息傳達給我們,代表著埋藏在我們自身之中的“他者”,“明亮的白天世界和充斥著怪物的黑暗夜晚世界”的分野。
從畢加索的牛頭人到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的《幻想動物學手冊》,人們對怪物的興趣似乎從未消退。神秘動物學——對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的動物的研究——蓬勃發展。
從尼斯湖水怪到喜馬拉雅山的雪人,從大腳怪到卓柏卡布拉(一種疑似存在于美洲的吸血動物),都是該領域的研究對象,而且全都在最近一些年有過目擊和攝影記錄。
科幻小說在20世紀的興盛催生了一批新的怪物,這一次它們來自外層空間(盡管仍然非常可疑地具有人形)。或許這標志著我們在自己的星球上創造怪物的可能性已經消耗殆盡,不得不將目光投向那沒有盡頭的深邃黑暗之中。
怪物的復興顯然是沒有可能的。雖然我們永遠都不會再擔心在回家途中被洞穴巨人吃掉,但是對于這些曾在漫長的人類歷史上給我們帶來巨大陰影的生物,我們依然保留著一份迷戀以及恐懼。畢竟,我們應該記住是誰創造了它們:不是上帝,不是厄喀德那,而是人。最重要的是,這本書證明了人類那難以置信的、狂熱的、不可毀滅的想象力。
* 前言中的其他圖片來自:烏利塞?阿爾德羅萬迪《歷代動物志與怪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