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幾歲的人生是踔厲奮發的年紀,授人與魚不如授人以漁,一段故事的結局同時也意味著新的故事即將開始。
一直以來,我寫作喜歡用伏筆的方式。伏筆:一種文學創作手法,作者會在文本中給出之后會發生事情的線索或者暗示。
通常這些線索會很細微,所以它們會很難被注意到或者是被讀懂,而這就會給讀者造成一種極強的震撼力。很多讀者甚至會愛不釋手地再次、多次、反復閱讀。
無論是是作文,還是作人,我的追求在于很多一閃而過的情節,其實都是精密的鋪墊,看似無關的閑筆描述都是精心設計。如果沒有發現,在真相結局結束時難免會少了幾分偵破迷題的暢快感。
除了《流拾歲月》還會有《泥燕子》、《英子》等作品,這一部作品匆匆結局并不是因為想潦草停筆,一本書一直修改,未必是好事,同理一個人一直被糾正未必是對的。
曾經的我們無所謂畏懼,刻意的將年輕、血腥、暴力、不務正業引以為傲,或許他們沒有想過這個世界很大,普通人的命運在時代的洪流中了無音訊。
時勢造英雄,只不過時代賦予了英雄不同的意義。
若不是親眼所見自己身邊所謂的“兄弟”被刀扎傷,那種愧疚和“冤冤相報何時了”的無奈,誰會甘心低調做人,
若不是被別人用武器指著頭,誰會甘愿低頭認錯。
我想人活著更多活的是心態和境界吧!所有人生埋下的伏筆,每一個都有自己豐富的生命氣息,需要精心設計,更需要刻意練習,與細心發現。
這個世界從來不缺心靈雞湯和大道理,閱讀理解的答案是廣泛的。我想我不應該帶著觀點批判或者去贊揚某一個人或者一件事,作為一個經歷者,我的任務只是把故事呈現在你眼前。
我以前給別人替別人寫過情書懺悔書,還有一些作品,我的創作都沒有我的署名,后來我幫一些網紅寫文案、寫劇本、寫臺詞,我很慶幸可以通過敲擊鍵盤把故事講給你,越過層層山丘,我們終于相遇。
如果你有幸到達山頂,一定要等我,如果我不幸墜落,請永遠忘記我!
寫到這里,這本書也即將完結。
流拾歲月,流逝的時間拾取的那一瞬間,總會有不同的感觸,有喜有悲有思念有寄托,謝謝你跟我一起拾取屬于我的回憶片段。
——這本書僅送給20歲的自己與安靜看完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