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激烈的爭辯
- 大明:舞弄乾坤
- 箭龍
- 2546字
- 2022-09-24 12:15:00
朱元璋迫切想知道燒餅歌所藏的天機,見套不出劉基的回答,于是緩和了一下臉色,說道:“先生,請直說無妨?!?
劉基苦著臉色:“微臣沒有能力說得透切天機?!?
朱元璋說道:“你知曉的,只是不直說而已,你怕朕濫殺無辜?”
劉基惶恐說道:“不是,微臣是怕一旦解錯天機,遭到天譴,唐代大宗師的李淳風袁天罡也只能推演,而不能解說留待后人參悟真相的道理一樣?!?
朱元璋說道:“先生,你也不想一想,胡惟庸只是一個舞文弄墨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哪像魏國公他們可以指揮百萬雄師馳騁疆場縱橫天下,他頂多不過多擺一下官威多收一點別人送的財物而已?!?
劉基心頭一凜,明白自己無意中拖徐達下水了,急忙說道:“魏國公的赤膽忠心可昭日月,他和那幫從尸山血海中拼殺出來的將領對皇上從無二心?!?
朱元璋急忙說道:“先生別誤解朕的意思,朕只是拿他來比喻一下而已,朕絕對相信魏國公,否則也不會把天下兵馬交給他來統率?!?
劉基略一思索,說道:“皇上最恨的就是貪污腐敗,要求我們清正廉明,尤其是身處高位的人,既然皇上都說他有貪小便宜的毛病,一查不就可以把他拿下了嗎?”
朱元璋笑一笑:“先生有證據在手否?”
劉基搖頭:“沒有?!?
朱元璋說道:“這不就是了嗎?”
劉基說道:“只要皇上下令查一查,自然會有證據,連那些賄賂他的地方官員也一同查辦。”
朱元璋按住怒火,說道:“照先生這么說,天下地方官員豈不是人人都自危?這會做成朝局大亂的,再說他根本沒有開疆拓土的本領,先生未免多慮了吧?況且他對朕也是忠心耿耿的,更沒有犯下不可饒恕的大錯,朕如何找借口去查他?撤換了他?”
劉基著急起來:“但他……”
朱元璋不讓他說下去:“先生和朕這么多年患難與共,以先生的睿智,難道還不知道朕的想法嗎?朕為何要這樣做嗎?非要捅破這層窗戶紙不可嗎?”
他真的怒火了,但也壓住,沒有全部發泄出來,畢竟劉基是他最信任最尊敬的人,他不想毀掉這份互信的基礎,君臣之間一旦有了嫌隙,帶來的后果將不堪想象。
劉基嘆一口氣,話說到這份上,基本上不需要再說下去了。
朱元璋說道:“當年朕要先生執掌相位,先生顧慮重重推掉,適逢韓國公又推薦他,你要朕怎么辦?今天的局面罪魁禍首就是先生你,你若接掌相位,哪有今天這么多是是非非,你說是不是?”
劉基遭這反將一軍,頓時語塞,答辯不上來。
朱元璋語重心長說道:“話說到這份上,你我君臣不妨推心置腹說下去,先生明知朕的心意,但還是阻擋,實在不該呀?!?
劉基內疚說道:“臣辜負了皇上?!?
朱元璋說道:“朕要他當宰相,并不是要他有一番大作為,像唐代名相房玄齡杜如晦那樣光耀千秋,可以把天下治理得如同貞觀之治天寶盛世那樣,他壓根兒就沒有這樣的能力,對不對?”
劉基點頭:“皇上知人善任。”
朱元璋說道:“朕只要他沒有太大的過錯就行了,用他的小聰明制衡住那些公侯勛貴,讓朕圖個安心而已,先生非要朕打破這種平衡嗎?”
劉基知道勸服不了朱元璋的,因為朱元璋把胡惟庸當作是打壓開國元勛們的棋子,不由得暗暗嘆息一聲。
朱元璋始終不放心那些手握重兵懂得帶兵打仗的開國元勛們,對他們始終是存有顧忌,寧愿讓一個阿諛奉承的人來執掌相權,也不愿意讓那些文韜武略兼備的開國元勛再掌相權,要利用胡惟庸一黨來制衡削弱元勛們的權力和影響力,避免元勛們功高震主,對他這個皇帝構成威脅,難以控制朝局。
在這些開國元勛中,文武全才的一抓一大把,初立國時還真是由魏國公徐達韓國公李善長擔任左右丞相,造成威信更高的局面,隨著皇權的鞏固,朱元璋便進行削權,把徐達李善長的左右丞相撤了,改由胡惟庸汪廣洋兩個文人來擔任左右丞相。
汪廣洋可是有軍功在身的開國元勛,兩個伯爵之一,劉基為誠意伯,汪廣洋為忠勤伯,胡惟庸雖然也是從軍的謀士,但軍功不高,不在開國元勛之列,不過卻十分擅長鉆營,和韓國公李善長結成姻親,故而得到韓國公李善長的幫助,提攜而起,仕途坦蕩,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左丞相。
李善長本意想收胡惟庸為己用,在朝中種植形成自己的勢力,然而事實卻不是這么一回事,做了胡惟庸扶搖直上九萬里的墊腳石。
有天下第一謀士之稱的李善長竟然陰溝翻船,被胡惟庸所利用,可不可笑。
朱元璋這樣寵信偏袒胡惟庸,坐大胡惟庸的勢力,對他至高無上的皇權又何嘗不是構成威脅?
劉基忽然感到恐懼,發覺這個當了皇帝的伙伴與他們這一幫開國元勛越來越有隔閡,越來越有距離,越來越不放心他們這些曾經同生共死過的人。
隔閡一大,距離一遠,必有異心,那將是一件十分危險的事情。
人有霉運,富有盡頭。
眼前的一切榮華富貴,已經暗藏兇象。
他立即萌生隱退之心,幸甚自己當年推掉相位。
像唐太宗李世民那樣胸懷廣闊的圣君賢皇尚且也大開殺戒,把幾個戰功彪炳擁有重兵的統軍將帥找個借口殺掉,宋太祖趙匡胤也借著醉酒來個杯酒釋兵權,朱元璋的胸襟氣量哪里及得上這兩個前朝的開國皇帝,一旦對元勛們發難起來,手段絕對比唐宗宋祖無情得多,殘酷得多,絕對是雷霆霹靂手段。
要想保住一家性命,就只有一條路可走,莫要貪戀富貴,就是急流勇退,做一個隱世不出的漁樵耕讀村夫。
春秋的范蠡,幫助越王勾踐滅了吳國夫差后,泛舟太湖周游天下,活得逍遙自在如神仙;漢代的張良,輔助劉邦打敗西楚霸王項羽后,毅然掛印出走放棄榮華富貴,隱居不聞天下事,自己何妨不效法范蠡張良?
真的要好好地為自己一家人將來的命運安排一下了,別成了一個笑話,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葬送卿卿性命的可悲下場。
他心意已決,可他不是一個普通人,不是說走就走得了,皇帝也絕不會放他走,所以一定要想一個既可以瞞過皇帝耳目又可以不連累家人的萬全之策。
朱元璋見他不說話,還以為他心存不滿,于是惺惺作態說道:“先生呀,其實朕這個皇帝不好當,你可要體諒朕的苦處,多為朕著想一下,分擔一下朕肩上的重擔?!?
劉基說道:“臣下明白皇上的心意,從此不再提胡相的事?!?
朱元璋感慨說道:“在眾多朝廷重臣中,只有你我天德三人才可以推心置腹的無所不談,縱觀歷代王朝,都是亂世用武治,太平用文管,是不是?”
劉基說道:“是?!?
朱元璋微微一笑,說道:“如今天下一統,雖然還有一些仗要打,但南方基本已定,蒙古人翻天無力,不需要連年再征戰四方,你們這些大功臣打了那么多年的仗,從尸山血海里活下來,現在是時候好好地享受一下了,沒事的時候多待在家里或者外出游山玩水消遣行樂不好嗎?若然再叫你們為繁重的政事勞心費神,朕又于心何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