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中原硝煙
- 三國之風云變
- 華言曰夸
- 2586字
- 2015-01-20 08:45:00
北海守將是嚴敬。
嚴敬是袁譚最為依賴的大將,因為他將半個青州都交給了他。
因為嚴敬有以下這么幾個優秀的品質:
忠誠、剛毅、智謀、勇武。
換句話說,就是十分靠譜兒,而且文武雙全,并且心態很好的人。而這樣的人往往都能夠創造奇跡。
面對呂布氣勢洶洶的殺了過來,嚴敬立刻開啟他數十年積攢下的智慧,然后做出了一個準確的判斷。
裝孫子。
嚴敬要向呂布投降。當然這是一個騙局,一般人都能看得出來。
可呂布不是一般人。他是自信神一樣的人,像他這樣的人,可以一口氣吃了兗州,可以一口氣吃了徐州,自然也可以吃得了青州。
當然,除了呂布自認的人格魅力的主觀因素外,客觀因素也是必不可少的。眼下自己的兵力是北海城內的守軍的三倍,這就是客觀因素。
呂布去了,去接受嚴敬的投降,帶著對袁紹的嘲笑。
然后呂布被殺了回來,折損了數千人馬,心里想著來自袁紹的嘲笑。
看著巍然不動的北海城,呂布終于發現自己原來已經是一個過了氣的將星。
而且已經過氣到袁紹手下隨便一個將領都能鄙視自己的智商,把自己打的稀里嘩啦。
呂布很受傷,因為心痛,呂布感覺他的夢想在他的眼前破碎,當然一起和夢想破碎的,還有他那一顆脆弱的少男之心。
呂布回到泰山,每日飲酒作樂,將政事悉數托付與陳宮,自此沉淪。
袁紹聽說呂布竟然真的敢在他后面鬧事,頓時火冒三丈,本來就憋著一股氣,你呂布現在算是撞在槍口上了。
于是急令原先的三萬青州軍回軍,讓袁譚和韓猛討伐呂布。同時接受沮授的建議,為了防止趙云出兵襲擾,在壺關對面,建起以一座堅固的城塞,只要將壺關給堵死,雖然袁紹進不去,但是趙云也別想出來。
這樣趙云要出兵騷擾,要么跑到最南面,要么跑到最北面,累也能把他累死。
曹操看著袁紹氣勢洶洶的去找呂布算賬,仿佛是徹底打算把呂布埋葬在建安三年的冬天,不讓他活到過年了。
以前曹操出去打人,總是擔心袁紹會偷襲他的許昌,現在倒好,袁紹被呂布和趙云折騰的自顧不暇,估計很難騰出手對曹操下手了,曹操也終于可以放心大膽的施展拳腳了。
可供曹操選擇的挨揍對象有兩個,張繡和劉備。
至于張繡,自己已經被賈詡虐了三次,實在留下了陰影,暫時不想去找不自在了。
于是,曹操決定揍劉備。
就在曹操打算舉起屠刀向徐州殺去的時候,曹操驚奇地發現,自己還缺少一個理由。
一個打劉備的理由,劉備這些年一直很聽話,徐州牧也是朝廷封的,而且讓他打誰,他打誰,而且干掉了妄自稱帝的袁術,大功一件,更為難得的是這個人名聲太大,而且太好,對于這么一個人自己要打,必須得有一個充分的理由。因為曹操可以不要臉,但是朝廷不能不要臉,如果擅自討伐有功之臣,那朝廷的權威何在。
為曹操出兵提供理由的人是劉協。
自從劉協遷都許昌之后,大權都被曹操挾持著,自己除了每天按部就班的上朝聽太監喊一句‘有事上奏,無事退朝’外,實在無事可干。
一個人如果閑著了,就會找點事干,在那個連貪吃蛇都沒有的年代里,最好的選擇就是看書。
而劉協不管怎么說,也是個皇帝,沒什么權力,卻有很多書。
他聽說最近東邊徐州有一個叫劉備的人,自稱是漢室宗親,雖然隔了幾十代關系,但天下劉姓一家親,本著好奇的心思,劉協就翻開了他們老劉家的家譜。
很厚重的一本,不,是一卷。
劉協從頭找到尾,終于從幾百年前,漢朝最強盛的漢武時期,漢武帝劉徹的哥哥那里,在一個不起眼的小縫里,找到了劉備的名字。按照輩分,竟然還比自己大一輩,自己還得管著廝叫叔叔。
但是,劉協叫了,不但叫了,他還在朝堂上提起來了,他想宣旨劉備,認劉備為皇叔,拜左將軍,賜爵宜城侯。
曹操也同意了,因為他覺得這是一個機會。
于是曹操替劉協決定,把劉協日思夜想的劉皇叔,召的許昌里來,如果你來就把你扣為人質,如果你不來,就是辜負了圣意,正好給我一個理由去打你。
劉備接到圣旨的那一刻沒有去思考曹操的用意,不管曹操什么用意,暫時他都考慮。
劉備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跪在他父母的靈位面前,發揮他最擅長的本領,哭。
一個沒落了幾百年的王族公子,終于有朝一日憑借自己的努力,重新站到了天下的頂端,他永遠忘不了,父親臨終的囑托和母親屈辱的淚水。
父親、母親、你們安息吧,不會再有人質疑我們的高貴,不會再有人嘲笑我們的夢想,百年的遺愿,終于在我你們兒子身上實現了。
劉備發自內心的哭喊,真是讓見著流淚,聞者傷心。
劉備哭過之后,瞬間整理好衣袋,準備考慮該如何應對的問題。
可是劉備驚奇地發現,自己既然沒有理由推脫,原來人緣太好也是一個問題,人緣太差了,沒人幫,人緣太好了,沒人坑,自己周圍的幾個諸侯,都對自己恭恭敬敬,十分給他面子,呂布是他立的,孫策是他的盟友,曹操現在代表著朝廷,外因看來是不行了,只能找內因了。
但是曹操不打算給劉備找內因的機會,一連發了五道詔書,內容寫的一次比一次感人肺腑,催人淚下,按這架勢,看來劉備就是死,也得把骨灰送到劉協的面前。
擺在劉備面前的是兩個選擇:名聲還是土地。
這是一個問題。
劉備手下的所有人,都認為應該選擇后者,劉備也比較靠向后者,但是讓劉備改變主意的是,最后一道詔書,馬騰進京了,其實馬騰很早就進京了,但是曹操就是故意在拿馬騰和劉備在做比較,人家伏波將軍馬援的后代,都毫不遲疑地進京了,你堂堂漢室宗親,中山靖王的后代,竟然不來,你對的你祖宗嗎?對的起皇帝嗎?對得起天下被你欺世盜名的百姓嗎?
劉備怒了,他一般是不會怒的,他怒了是因為他被鄙視了,任何鄙視對劉備都沒有用,但是這種鄙視卻不能容忍,因為這是對他高貴血脈的鄙視,曹操鄙視的不止是他,是他背后供奉的十八代祖宗,所以許昌,劉備不能不去。
劉備真的來了,驚訝的是曹操。他認為劉備不回來,所以他才發詔書發上癮,讓天下人看看劉皇叔的真面目,結果劉皇叔真的來了,而且獨自前來,只帶著陳到和幾十個侍衛,連招呼都不打一聲,就到了許昌城下。
天下沸騰了,紛紛稱贊劉皇叔‘彌天大勇’‘仁義無雙’‘忠心耿耿’..
更重要的是,這些稱贊給劉備貼上了一張無形的護身符,如果劉備斷然死在自己的領地上,那曹操自己將失信于天下人,失去天下人的那一顆顆火熱的心,曹操顫抖了,第一次為一個對手顫抖,即便他被賈詡虐了三遍,被袁紹嚇得時時刻刻心驚膽戰,但是他們都不足以讓曹操感到害怕,因為這種害怕出自敬畏,是一個人對另一個發自靈魂的顫抖,也是對有這么一個對手的興奮,人生能有這么一個對手,那是自己的大幸。
曹操的浪漫主義情懷,又開始作祟。
不過,他還是比較理智的,將劉備圈禁,非有詔不能出城,至于什么時候下詔,那還不是曹操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