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這世間所有的美妙
- 曾焱冰
- 2825字
- 2022-09-02 10:58:22
序言
美,是生命中最好的東西
親愛的葉子,在我開始動筆寫這本書的時候,你剛剛七歲,寫完時,你已經九歲了。
你經常問我在寫什么,我說是關于你的一些故事,每一個都很美。然后你問我:“那你小時候有什么故事呢?”
于是,我會給你講,小時候我住在后海邊的一個大雜院里,那是我姥姥家。院子里有一棵很大的香椿樹,春天時我舅舅會用竹竿夠下香椿芽,分給鄰居們做香椿炒雞蛋。夏天時,石榴樹和金銀花會開花。到了秋天,葡萄架上就有了一串一串的紫葡萄,石榴也結出了果實,放學就能吃到姥姥剝好的石榴籽了,滿滿一大碗,冒著尖兒。那時候家里沒什么好看的家具,但姥姥的屋子總是干干凈凈的。洗舊了的床單鋪得平平整整,桌子上有桌布,茶盤里永遠有一壺涼好了的白開水,四個印著花的玻璃杯洗得锃亮。
我經常趁午休時悄悄溜出去,跑到后海。正午的陽光灑在水面上,我躲在樹蔭下,聽著蟬鳴,看湖面一片閃閃亮亮的波光。
到了傍晚,湖面又是另一番景象。一次,我沿著后海南沿往東走,快到銀錠橋時,偶然回頭一望,瞬間被眼前一片火紅的落日驚呆了。遠處被染紅的天空,和湖面倒映的夕陽連成一片,水波蕩漾,宛如火焰舔舐著天堂。
那片湖是我童年最美的記憶之一,摻雜著一日光景的變化和四季的變遷,周遭老街坊的人情與成長中無盡的歡樂、憂傷和幻想。
和你相比,小時候我的父母很少能帶我遠游。十歲時我才第一次出遠門,全家一起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車去了四川。到達的第一晚,躺在漆黑的屋子里,覺得那張架著蚊帳的大床依然在呼隆呼隆地向前飛馳著。
你一定很驚訝,我二十四歲才第一次坐飛機,二十五歲才第一次出國看看。而你八個月時就已經和我們一起飛去成都,一歲就踏出了國門,小學二年級,你就已經看過了大英博物館和梵蒂岡教堂,去過了北歐和東南亞的很多國家。
但那時的我也并不寂寞,我經常去北海公園、景山,也去故宮、陶然亭。在像你這么大的時候,好幾個暑假,我都和媽媽一起住在頤和園里療養,那是北師大對從事放射化學科研的教職工的一種福利。我因此熟悉頤和園的每個角落,每段長廊上的故事,可以隨意看湖中的荷花,在西堤漫步,在后湖游泳,更可以一天幾次爬上佛香閣……
我三年級那年,家搬到了北師大校園的大院里,這和住胡同是完全不一樣的氛圍。讓我高興的倒不是住進了一套兩居室的單元房,而是再也不用跑去上臭氣熏天的公共廁所了。
屋子里依然樸素,但從窗戶望出去,正好是師大生物系的植物園。那里有很多神秘的白色溫棚,夏天有滿園盛開的玫瑰花。后來我發現,植物園圍墻的鐵絲網上有個破洞,于是經常從那鉆進去,一個人在花叢間玩耍,尋找瓢蟲,捉蜻蜓、蝴蝶、螞蚱。常常猛地站起時,眼前一片眩暈,才意識到自己已經被強烈的陽光暴曬了好幾個小時了。
我小時候的故事里沒有迪士尼游樂園,沒有3D電影院,沒有電腦游戲,沒有五花八門漂亮的室內游樂場,但有很多不一樣的美且自由的時光。那些花草樹木、昆蟲山水的記憶,一直伴著我成長,時而給我無限溫柔的回味,時而帶來解憂治愈的安慰。
我的故事里也沒有像你那樣擁有那么多的新衣裳。每年大年三十兒晚上,我爸爸,就是你姥爺,都要在縫紉機前熬上一整夜,初一一早,讓姐姐和我,還有表妹,三個姑娘都穿上他做的新衣裳。而這衣裳,為了能多穿幾年,通常又肥又大,三個邋遢女孩站成一排,有一種如出一轍的喜感。
我大學學了服裝設計,在縫紉機前做活兒時經常會想起你姥爺熬的那些個除夕夜。窗外是熱鬧的鞭炮聲和綻放的煙花,屋內是他腳下嗒嗒嗒猛踏縫紉機的節奏。三個小姑娘身上的新衣,凝聚著這位化學教授多少溫暖的愛意。
小時候我最常吃的菜是白菜,最常見的主食是面條、饅頭、餃子和餡餅。葉子,你一定記得,我帶你去逛過的各種菜市場,那么多蔬菜水果,那么多魚蝦肉類,那么多奶酪火腿,還有好多食物我們都叫不出名字,但在我小的時候,北方冬日的菜店里灰撲撲一片,關于食物的原始記憶,我肯定比你貧瘠而匱乏。但慢慢地,你會發現,食物會帶來一種最神奇的感官體驗,色、香、味中可以承載你所有的過往、記憶,可以激發你所有的想象、熱情。對我,是這樣,對你,更會是這樣。
現在小朋友被各種各樣的課程包圍,我小時候唯一上過的課外班是美術班,因此才有了自己第一套十二色的水彩筆。十二個顏色,在今天看來多么可憐,但對那時候的我來說是一整片彩色的天空。我每天拿著畫筆走去上課,回家時給媽媽看看畫了什么。我媽媽,也就是你姥姥,似乎對我從來沒太多要求,畫什么她都說真好。
上中學后,我還在畫畫。美術老師會把他辦公室的鑰匙給我,讓我隨時可以去。有時我翹了數學課,躲進那里畫畫,美術老師也只是像平常一樣溫和地說:“好,你就在這兒畫吧。”
葉子,你一定懷疑,怎么會有這樣的老師?還會問,“然后呢……”然后,就沒有然后了。或者說,然后,畫畫一直是我心里既自由又熱愛的一件事。你的一生中也會遇到一些不一樣的老師,他們的一句話,或許也會為你開啟一片不一樣的天空。
你很喜歡聽我講自己小時候的故事,作為媽媽,我也愿意把自己的成長經歷說給你聽。這其中有很多有趣的比較,但一切又不僅僅是簡單的對比。我們所處的時代相差了幾乎四十年,社會在發展,文明在進步,人的意識在改變,人們追求的價值和生活的形態也變得完全不同了。但你知道嗎?小葉子,我依然試圖從我的成長經歷中找出一些線索,找出那些人性與美好中亙古不變的傳承,也找到那些我認為非常重要的價值和能力。
于是我一次次審視自己四十多年平凡的生命歷程,我問自己,是什么讓寬容和接納成為內心的一部分?是什么最終長成了身體里的勇敢和堅強?是什么讓眼睛可以發現細微的美好,讓頭腦不斷思考?又是什么可以撫慰傷痛,讓生命中的創口可以被溫柔治愈?
那些在腦海里反復跳出的畫面讓我似乎找到了一些蹤跡,于是我試圖用文字梳理記憶中紛繁的信息與你的童年之間的聯系。
我看到了從食物中可以感知生活的溫度,持續發現細微的樂趣;看到了在旅途中能了解不一樣的人和文化,懂得寬容和接納;看到了從自然中人類可以永恒得到的慰藉;看到了在獨處中思考的力量與感受安靜之美的重要;更看到了若能用心真切地感知生命,便能“擺脫生活表面的相似”(引自王朔《致女兒書》),找到自身更豐富的存在價值……
當然,葉子,即使我最終找到千百萬個有理有據的答案,也無法保證這些會和你的成長產生必然的聯系。我想,這就像將一部電影快進,讓你提前看到結局,是一種劇透,也是一種有選擇的思考和接受。
詩人阿多尼斯說,“童年是讓你能夠忍受暮年的那股力量”。
人的一生會經歷很多,快樂、悲傷、富有、貧窮、躊躇滿志、黯然神傷……我和你的父親能給予你的,除了少時基礎的教育、一時的衣食住行、并不永恒的陪伴和愛之外,還希望給你一樣很寶貴的東西——對美的感受能力。
要知道,美,是生命中最好的東西。我寫下了這些文字,希望你可以從花草樹木、日出日落、海洋河流、一首樂曲、一幅畫或一種食物中,體會到美感,獲得享受和慰藉,當你的感知足夠豐盛,你便具有了一種強大的力量,可以在面對人生起伏時,永遠有一份儲備的能量。
二〇二一年三月
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