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大明的日子很不好過。
歪脖子皇帝從小又沒經歷過真正的帝王教育,自木匠駕崩之后,就莫名其妙的成為了大明的皇帝。
自然的,也就接手了大明末期這個巨大的爛攤子。
他所見不多,面對朝廷的各種問題,如那無頭蒼蠅似的,抓住一根稻草就要重用。
結果,搞來搞去,這爛攤子非但沒變好,反而更爛了。
就如當下,重用錢謙益,指望一個酒會籌集銀兩……又是一大昏招!
錢謙益固然名聲不斐,可那參加酒會的都是什么人???至少有一少半是窮酸的讀書人,自己的日子尚且勉強而拮據,又能捐多少銀子?
至于讀書人中的一些富家子弟,手里或可能有一些錢,但,人家憑什么無端端拿出大筆銀子???
有那個錢,我吃吃喝喝、去勾欄聽曲什么的,他不香嗎?
再直白一些,那些簇擁的錢謙益的讀書人,都是什么人?
多是與東林黨有牽連的!
你指望這些人捐錢解救十余萬流民?
誠然,東林黨中卻也有憂國憂民的讀書人,但數量,終究還是太少了。
你教他們吃喝玩樂,附庸風雅,可以,但你讓他們拿出自己手里的銀子,為江山社稷出一份力,未必有多少人愿意。
所以,回頭來看,以錢謙益名聲籌銀子,本身就是一條錯的路。
“回陛下,臣不大懂,不敢胡言。”
趙旭敷衍了一嘴,心下卻是計算起來。
于今日那所謂的酒會,他是有機會去搗亂的,但卻沒付之行動。
現在看來,機會,他算是給了那錢謙益了,奈何這老家伙不中用??!
那就……只能說聲對不起了!
“這樣啊。”
崇禎皇帝沉吟,也是無可奈何。
既然一點法子都沒有,便也就只能再教那錢謙益籌辦酒會,再試試看了,若實在不行……
他暗自搖了搖頭,一陣頭疼,再看向趙旭,多少有些憤懣。
都怨這小子,好端端的,你搞什么的制糖作坊,賑濟流民作甚啊?
若沒有先前賑濟流民,也不會出現這么多亂子。
可事情已然發生,且在這過程中,他也在一定程度認可了那制糖作坊,便也只得如此了。
很快,又兩日過去。
根據消息,那自河南一帶趕來的十余萬流民,差不多到了霸州一帶,再有兩三日便會抵達京城。
已升為戶部尚書的錢謙益不得已,只好再次舉辦酒會。
不同于上一次的大肆宣揚,此一次,他只是在一定圈子內傳告一番,便在這一日的中午時分,老地點,城南竹林,再度舉辦酒會。
因為圈子小了許多,故,此一番所趕來的學子也不多,只有區區百余人。
是日,風和日麗,曲水流觴。
以戶部尚書錢謙益為首,一些朝廷命官以及學子為輔,酒會開始了。
所謂雅事,自是少不了吟詩作對。
眾人淺淺聊了片刻后,錢謙益見眼前景色宜人,又有眾多讀書人附和,心態一時超脫物外。
但見他抬眸望著天上白云,朗聲歌頌。
“略彴緣溪一徑分,千山香雪照斜醺。”
“道人不作尋花夢,只道漫山是白云?!?
聲音落下,眾人紛紛叫好。
啊,小橋將小溪分為兩邊,漫山的梅花在斜陽的映照下越發的艷麗,面對如此美麗的景色,道人卻不以為意,將這景色當做天上白云。
言語簡單,卻有一股出塵、豁達的味道油然而生。
“先生此詩,看似超脫,淡然,卻更彰顯出先生為國為民之志啊!”有人吹捧。
品味詩詞,一定要看作詩詞之人所處的環境。
如當下,錢謙益本過著雅淡的日子,但臨危受命,復起朝廷戶部尚書,那么便準備舍棄以前自得的生活,為朝廷盡心盡力、甘之如飴。
“簡直放屁!”
就在眾人叫好之時,突然出現一道不合時宜的聲音,眾人尋聲望去,皆詫異。
開口之人是一年輕男子,約十八九歲,一身儒衫,此刻正面帶怒色,很是不忿一般。
“哦?”
面對質疑,錢謙益面色如常,淡笑道:“這位小友有異議?”
那年輕男子哼了一聲:“沽名釣譽,胡扯罷了,我問你,你舉辦這就會目的何在?可是為朝廷籌集銀兩?銀兩呢?何在啊?”
一句話,問到了重點。
四周之人多皺眉,略帶幾分不悅。
大家伙吟詩作對,逢迎作樂,正開心著呢,你突然提銀子?
可不是攪了大家的好興致?
“依我看,你們這酒會,不過只是單純的玩樂罷了,渾然忘記為朝廷籌集銀兩。”
那年輕人毫不留情的斥責:“哦,你,錢謙益,錢公,錢受之,竟還自比看遍世間的道人,呵,簡直可笑,無外乎是想表現自己不同,彰顯什么狗屁品德,呸,惡心!”
四下一陣寂靜。
這話說的可就相當過分了。
即便錢謙益一首詩有意彰顯自己的品德,有自夸的成分,你這……直接說出來,也太冒昧了吧?
很不禮貌!
完全就是沖著貶低錢謙益而來!
“這位小友與我有嫌?”錢謙益平靜的問。
“沒有,我只是單純看不慣你盜名竊譽的樣子。”
那年輕人巡視眾人:“諸位,難道不是嗎?為朝廷籌集銀子便籌集銀子,弄什么狗屁酒會,宴請諸多讀書人,不過是做樣子而已,你羞也不羞?”
眾多讀書人多默然。
一定說來,這話,是有幾分道理的。
大家伙跑過來參加酒會,還不是為了接近錢謙益,附庸風雅爾耳的?
捫心自問,又有幾人敢說是為了朝廷籌集銀兩而來呢?
“小友的意思是……我等吟詩作對,是錯的?”錢謙益問。
這話里面有坑。
吟詩作對定是沒錯的,如組織酒會,大家伙一起憂國憂民,有慨而發,作詩作詞,這是極好的。
可你這邊尋歡作樂,又作詩彰顯自己高尚的品格,便令人生惡了。
年輕男子看了看,正要說什么,卻是被一道聲音突然打斷。
是一個老農貿然跑來,沖著眾人嗷的一嗓子,繼而扯著脖子喊。
“聽說這里有一酒會,吟詩作對,在下不才,有一首詩,送與諸位。”
“上林消息斷歸鴻,記抱琵琶出漢宮。”
“紅頰近來憔悴盡,春風更遜畫圖中?!?
聲音落下,一陣寂靜。
那年輕男子仔細琢磨半刻,突然大笑出來。
“好,好,好!”
“好詩一首!”
“將這群偽君子罵的狗血淋頭,好詩,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