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力是我們改造自然的能力而其中包含了三要素,分別是勞動者,勞動工具和勞動對象,前者是生產活動中最積極最活躍的因素——就好像空有耕種工具沒有農民的農田一樣,無法長出糧食。”
“嗯,這點我理解了,所以說缺少農民的田野,生產力低下,致使東聯人缺少糧食嗎?”
洛莉似懂非懂地帶入到東聯當中。
“不不不當然不,農民有的是,事實上絕大多數生產力低下并非勞動者的因素,而是生產資料的因素。”
“生產資料?”
洛莉反復咀嚼著這生僻的單詞。
“是的,生產資料就是剛剛三要素的后兩者,它們是生產力水平高低的標志——就好像使用石器種田與使用鐵器種田的區別一樣。”
“啊,是這樣啊。”
“生產資料的發展需要技術的進步,而技術的進步需要發明家與創造者的成果,那么如何產生這些研究成果呢?”
“怎么做呢?”
“這個時候就不得不引入第二個概念,生產關系了。”
“嗯?”
“生產關系便是勞動中人與人間的關系,同樣也包含三要素,分別是生產資料的所屬,人與人在生產中的地位與相互關系,以及勞動產品的分配。”
“嘶——”
“還不是很懂,對嗎?沒關系,我給你舉個例子。”
西德莉興奮地攥緊了被子里的兩只手,盡管是以奇怪的姿勢與奇怪的環境,但她仍然找到了為小朋友上小課的感覺,她就像是賢明的導師那樣,循循善誘地將這遠超時代的認知傳給兩人。
“在早期的原始社會,由于那會兒的大家衣不蔽體,食不果腹,所以聚集成部落以保證相互的安全,故而不得不共同勞動,共同占有,或者說平均分配生產資料,人人平等,勞動成果均分。”
“還真是理想的社會呢。”
“是啊,說不定未來會有返璞歸真的一天呢,先別急著驚訝,在原始社會得到發展后,生產工具的改進大大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個體勞動逐漸盛行,生產工具,牲畜,土地逐漸私有化,有私有便會有貧富分化,有分化,人與人間便越來越不平等,于是最終——原始社會解體了。”
“啊!”
洛莉有些驚訝,但仍然靜靜地聆聽著。
“原始社會解體后,出現了兩大地位極端不同的集團:奴隸主階級與奴隸階級,其中,生產資料歸屬于奴隸主,奴隸不占有任何生產資料,他們間是剝削與被剝削的關系,奴隸的勞動成果全部歸屬于奴隸主,而奴隸只能得到一點點可憐的用以維生的食物。”
“還真是悲劇呢。”
“事實上這樣的奴隸在大陸上仍然有少量依存,并且在新大陸,這些奴隸與奴隸主的數量正在逐年漸長——主要是大陸人奴役當地的印地原住民。”
“真可恨!教會應該制裁他們!”
“事實上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罷了,沒什么的,接下來,歷史繼續發展,逐漸靠近我們現代,你猜猜生產關系發展到了什么地步?”
“額,莊園領主與農奴間的關系?”
不得不說,洛莉也不是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大小姐,對于糧食從哪來,絕大多數底層民眾的狀況還是很清楚的。
“沒錯!當奴隸社會日益發展,上層貴族們發現了奴隸制度具了局限性后,便出現了封建制生產關系:即地主占有絕大多數土地,通過收取地租等,占有了絕大多數農民的勞動成果。”
“咦?好像是這樣的。”
“這就是事實呀,因為封建制的生產關系,農民擁有了一定的自主選擇性,所以更加積極地投入生產,即生產力要素中的第一點,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得到提升,生產力便也上去了。”
“這樣不挺好的嗎?為什么非要強求什么人人平等呢?”
洛莉奇怪地問道。
“不不不,這你就錯了。”
西德莉在黑夜中笑了笑,凝視著屋外透入的點點星光,似是要從中看見那漫天星夜。
“奴隸制的生產關系中,奴隸與奴隸主間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因此誕生了國家,誕生了法律,軍隊,從而間接導致了封建制的產生。
而封建制生產關系中,農民與領主的矛盾——這同樣也是幾乎不可調和的,在這樣的矛盾中誕生了下層民眾的斗爭性,誕生了農民起義,農民戰爭,以及商品經濟發展后的資本主義萌芽。”
“資本主義?”
“嗯?!你怎么醒著?”
還未等洛莉發問,西德莉右邊的薇拉忽然開口,嚇了左邊的金發神官一大跳。
“我一直醒著,西德莉,您繼續說。”
薇拉用上了敬語,請求西德莉往下說。
“好的,資本主義,其實便是城市——像是巴黎,倫敦,佛羅倫薩,不萊梅,還有威尼斯,熱那亞,這些工商業資本發展的結果。”
“商品經濟,也就是你去商人那買一件來自東方的絲綢或是瓷器,或是商人自己生產的商品,這樣的貨幣流通所造成的經濟。”
“積攢了一定資本的商人說是手工業者,可以開辦大型的工廠,花錢聘請工人為他勞作,而他可以通過高價賣出與發給工人低價的工資從中牟利。”
“這就是資本主義么?”
“是的,資本家占有一切生產資料,而失去生產資料的勞動者不得不出賣自己勞動力,受雇于資本家,成為雇傭工人,而資本家在生產過程中賺取的利潤,即為工人勞動的剩余價值,這是一種更高級的剝削形式——它并不需要兩個階級間的不平等關系,而只需要金錢資本,便可以成為剝削者。”
“這樣的社會,真的可能存在嗎?”
“究竟會不會,我想你的心中是有答案的。”
西德莉輕笑了一聲,資本主義社會并不遙遠,正在如火如荼進行著的文藝復興,五年后的馬丁路德新教改革,再到未來愈演愈烈的啟蒙運動,最后在第一次工業革命后,這些鋪墊在一瞬間轟然炸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