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氏趙國算是滅亡了,冉魏新立,周圍各方面力量也是蠢蠢欲動,東晉朝廷聽說中原大亂他也想復國(難聽就是占便宜),姚業仲和蒲宏這些人都想占據關右地區,姚業仲首先派他兒子姚襄,率五萬精兵進攻老戰友蒲宏,蒲宏迎擊大敗其軍,斬獲三萬腦殼,大勝之后,蒲宏自稱大單于、三秦王、改姓符,因為當時有讖言說:草付應王,自己孫子蒲堅背后有那種亂七八糟的紋路,就像符字,所以他就改姓符了。
燕王慕容俊此時也不甘寂寞,派兵準備奪取以前后趙現在冉魏的地盤,同年四月,鎮守襄國的原后趙新興王,石虎的第十一兒子石之稱帝,他派他的十哥汝陰王石琨為相國,這時候六夷胡人,因為冉閔的殺胡令已經把事做絕了,所以六夷胡人都承認石之政權,而且接受石之的封號封賞。
五月,冉閔忽然又殺掉李農,還有李農三個兒子,同時殺掉了尚書令王莫、侍中王巖、中常侍嚴震,趙升等人。
各種史書對冉閔殺李農,沒有詳細的進一步的解釋,也就是殺誰誰誰,冉閔政權非常短命,沒有實錄這些官方史書,繼之而起鮮卑慕容氏,殺掠漢人,自然也不關心到底發生什么事情。
個人覺得,冉閔殺李農依然是人性在作怪,權力是人生中最大的腐蝕劑,武將出身的冉閔和李農,更不會例外,從前平起平坐,現在一朝分為君臣了,君威和臣順是在長期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習慣成自然。
李農又不是純文人出身(文人就好了受受氣也就罷了)他有乞活軍做后援,逐漸肯定會成為冉閔皇位的威脅,冉閔殺的人有手握朝權的尚書令,居于深宮的中常侍從官職種種跡象來看,這些人應該是準備里應外合,很可能是想殺掉冉閔,然后再推李農上位。
一直處于高度戒備狀態冉閔,現在成皇帝了,自然有天然優勢,趁早一步把老戰友送上西天,歷史上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就是可共患難,不可同富貴(除了劉秀)
多少英雄豪杰一世英名都敗壞在這一點上。
冉閔殺了李農,意味著當時分散各地的乞活軍,那些漢人將士大部分肯定不會繼續為冉魏政權賣命,所以冉閔他也失去了一支特別重要的支援力量。
估計內憂外患之下,冉閔心里也著急,他派使臣到江南,對東晉說,胡逆亂中原,今已誅之,若能共討者,可遣軍來也。
冉閔自己稱帝,肯定讓江南司馬小朝廷,心里特別不舒服,所以對于當時自標正朔的東晉來說,自然對冉閔是不加理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