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代人有一種“傳統”:當你找到了男女朋友以后會在社交媒體上@自己的男女朋友有的人會附上一張具有宣布主權的照片。
在我沒有找到林的時候我就很羨慕那些炫耀的人。
“可以發嗎?”我給林看我編輯好的“宣布內容”
“不行。”林秒回。
“為什么(可憐兮兮表情)”我一陣失落,回到界面刪除內容。
“太早了啦,我們一年以后再發嘛。”
“好吧。”我想了想,也沒什么所謂啦。
很快,圣誕節馬上到了。
我在12月20日的時候就已經在網上購買好了給林的圣誕禮物:一盒圣誕巧克力,一盞圣誕樹水晶燈。
同時我也開始期待林送給我的禮物。
禮物在12月24日,也就是平安夜的的晚上,剛好送到了林的學校。
林:“你買的?”
我:“嗯,巧克力好吃嗎?”
林:“好吃”
我:“好吃就好啦。”
那天聊完,熟悉的失落涌上心頭。
“也許她買的時間晚了一點呢?”我在心里為林找著借口。
12月25日,圣誕節。
我等了一整天,始終沒有收到期待的快遞短信。
社交媒體里,其他人的秀恩愛內容讓我羨慕,我也想和林發這些。但是林不想,林要一年以后。
那就等唄。
12月26日,沒有短信。
12月27日,沒有短信。
12月28日,沒有短信。
12月29日,就在我已經忘記了這件事的時候,我收到了快遞短信。
我拆開巴掌大小的快遞盒,里面露出了一瓶男士香水。
我挺失望的,因為我怎么也沒想到會是這個。但是轉念一想,是林送的呀,心情又雀躍起來。
我:“謝謝禮物,收到啦。”
林:“嗯。”
我:“為什么會想送我香水?”
林:“那天收到你禮物,圣誕節想著要回你一份禮物,我就找了找,最后決定送你這個。”
我:“噢噢”
林:“喜歡嗎?”
我:“喜歡。”
我不喜歡。
那個時候的我喜歡的是林送我禮物的心情。現在分手以后回想,林沒有送我禮物的心情,只不過是收到禮物以后補給我的回禮,還是遲到的回禮。
那瓶香水到現在為止還擺在我書柜上,包裝都沒有拆開過。
上學的日子很快過去,1月7日,我完成了最后一科的考試。
“明天早上的動車。”
“嗯。”
“回去以后可以去見你嗎?”我雀躍地問。
那個時候我想林已經想瘋了。
起床想,吃飯想,上課想,做夢想。
“我10日才放假。”
“那我到時候去接你嘛”
“不用啦,回家很快的。”
“哦....那什么時候見面?”
“嗯...到時候再說吧。”
“好吧。”
1月8日,早上5點整,我背著行李,離開了宿舍。
那個寒假的幾次約會導致了我和林分手的原因的出現,也是在那幾次約會里,讓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自己和林的適配程度是那么低,也是我和林在一起以來第一次,面對和林的不同觀點,面對和林的糾紛,想到的不是解決而是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