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敗為勝的法則:個人如何逆風翻盤
- 藺雷 吳家喜
- 3050字
- 2022-08-10 10:07:52
自序 凜冬過后,昂頭返場
每逢歲末,網上都會流傳一份“創業陣亡名單”。以前看時,我倍感觸目驚心,多少曾經熟悉的創業公司最終灰飛煙滅。現在看時,我要恭喜那些創業者,成功者都曾是失敗者,這是上天給他們最好的成長機會。在失敗中求索,在反敗中重生,名單上的每位創業者都蘊含著巨大的“反敗資本”。
有人會說:“你是不是瘋了?”
我沒瘋,而是這個時代到了必須擊穿失敗、全力反敗的時刻,每個人都需要掌握反敗為勝的法則。
這是個什么樣的時代,我們又處在一個什么樣的位置,值得每個人去揣摩和思考。這里的“我們”,不僅僅指創業者,還包括投資人、創業服務者、政策制定者,以及每一位生活的普通人。
這是一個大眾創業的時代,也是一個“大眾”失敗的時代。
創業這件事,成功是偶然,失敗才是常態——既然是大眾創業,那么必定會有“大眾”失敗。至于失敗率,有人說是95%,有人說是99%,還有人說是99.9%。具體失敗率是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么一大群人失敗了怎么辦?沒人疼沒人愛,唯有自己去反敗。
這是一個崇尚成功的時代,更是一個需要反思失敗的時代。
一個冷靜而成熟的創業時代,會遵循“成功不可復制,失敗可以避免”的信條。當人們遍講成功學卻發現越來越偏離軌道時,研修失敗、敗中制勝的新思維就會成為必然。這個時代會把關于成功的“幸存者偏差”降到最低,把對失敗的反思糾偏程度升到最高。既然從失敗中學到的東西是從成功中學到的數倍,為什么不趕緊閉上渴望成功的迷亂之眼,轉而睜開反敗的理性之眸呢?
這是一個強調生態的時代,但唯獨少了對反敗生態的保護。
創業者不是自己一個人在創業,而是一群人圍著他們在創業,這便是決定創業能否成功的“創業生態”。然而,這個生態現在“生病”了,不能給那些創業失敗者更好的保護——在創業生態的設計中,人們忘了關鍵一環:失敗生態。當創業失敗成為大規模現象,而整個生態對此不聞不問甚至冷嘲熱諷時,它只會成為一具帶病前行的軀殼。當有一天我們不再是一個人反敗,而是全社會都在幫我們反敗時,這個生態就是健康和活力十足的。
這是一個推崇能力的時代,卻忽略了失敗者的能力多么可貴。
創業者的能力是最寶貴的,他們是真正從0干到1的人,經歷了普通人幾輩子都不會碰到的事。所有失敗的教訓都是為未來成功而儲備的“潛能量”。但若創業者沒有勇氣去反敗,一直隱藏著從失敗中磨礪出的能力而不去釋放,那就真的是白失敗了。一個國家如果忽略創業失敗者,將可能喪失一個提升大眾能力的絕佳機會。當我們把創業者的失敗教訓轉化成大眾能力時,才真正實現了大眾創業的設計初衷。
這是一個熱鬧的“創”時代,更是一個回歸價值和理性的時代。
改革開放后,每十年左右中國就會經歷一次創業大潮。我們正在經歷第四次創業浪潮,政府搖旗吶喊,民眾激情參與,投資風起云涌。然而,伴隨而來的,是心態浮躁、泡沫浮現、估值虛高、偽創業等亂象。熱鬧過后,正是回歸價值創業和理性創業的大好時機,從失敗中攫取價值、從失敗中收獲理性才是最該走的“捷徑”。這不只關系每一個創業者,更是全社會在試錯后的良性回調與深度進化。
生機在危機中蘊藏,鳳凰在烈火中重生,一切劫難和挫敗都可以鍛造我們邁向成功的耐心與信心。反敗成就了中國改革開放后的幾代創業者,那些耀眼的名字,正是一個個草根創業者歷經無數反敗才鑄就的人物標記:年廣久、陶華碧、魯冠球、任正非、褚時健、梁穩根、王文京、王傳福、李書福、柳傳志、宗慶后、劉延云、劉永好、李東生、陳東升、何享健、俞敏洪、徐小平、雷軍、王興、張一鳴……
失敗之于徐小平,是創辦“真格失敗研修院”的情懷,他說:“在創業時代,失敗不應該是一種難以啟齒的丑聞,而應該是一種蓄勢待發的潛伏。如果要給‘失敗’一個定義,那應該是離創業成功更進一步。”
失敗之于喬布斯,是想到就立刻去做的行動:“你想得到它就必須采取行動,你必須接受一切失敗,你必須接受一敗涂地,你怕失敗就不會走得太遠。”
失敗之于貝佐斯,是讓人生不遺憾的勇氣:“當你老了,回顧自己一生的時候,可能不會因為失敗而后悔,但未曾嘗試過卻會給你留下終身遺憾。”
失敗之于任正非,是網羅人才的根基:“十年來,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敗……把失敗的人給我們,這些失敗的人甚至比成功的人還要寶貴。”
失敗之于豐田公司,是改善質量的機會。豐田公司有這樣一種企業文化:帶一支碰見問題就興奮的隊伍,每當故障燈亮起,豐田人就知道,改善的機會來了!
失敗之于以色列,是父母骨子里鼓勵孩子去創業、全體國民高看創業者的民族基調,是讓一個沙漠小國有底氣創新立國的硬核。
失敗之于硅谷,是不斷創造偉大公司的最大秘密,更是出現世界頂尖創業者的文化密碼。硅谷創新基因的傳承,就是踩在無數公司失敗肩膀之上的揚棄。這種內核的東西,多少地方想學也學不會。
捫心自問,難道不是這樣嗎?
太值得慶幸了——整個人類社會正是被一批批不斷反敗的創業者向前推進的,他們不斷向失敗學習,不斷從失敗中榨取讓自己反敗的資本,這樣才創造出無數的社會財富和新生事物。反敗,讓整個世界如此絢爛迷人。
從概率上講,不論你是創業者還是上班族,失敗是百分之百要經歷的一件事。每個人都是在反敗路上跌跌撞撞長大的,那些打不倒你的,才將使你真正強大。人人都要反敗,而創業者是反敗痕跡最深也最有代表性的一個群體。本書重在刻畫創業者群體,實則在描繪社會群像。每個人或多或少都能在本書中看到自己那不甘命運而奮力抗爭的影子,感受到苦盡甘來、燦爛通透的心境。
成功就是盡量少敗甚至不失敗,再加上一點點運氣的幫助,成功永遠只是不斷反敗的副產品。這個世界從來沒有直達成功這一說,不是有了“法寶”就必然成功,而是應該想想怎樣使用這些“法寶”讓自己少犯錯誤去接近成功。
這本書的誕生絕不止我們兩位作者之力,我們只是把千千萬萬人想說的話和不凡的反敗歷程用本書表述出來。《反敗為勝的法則》這本書的核心點,可以歸結為“反敗資本”這個詞。反敗,從改變自己開始,從過去的受挫中積累能力資本、慣性資本和心力資本三種資本開始——這便是反敗為勝的法則。哪怕最后只有一點點成長,你也是人生的成功者。
每次寫書都要致謝,這次我要“四謝”。
一謝創業者。你們把老天賦予的本能發揮到極致,讓我們生活在一個特別有希望的世界中,讓我們看到堅持的偉大和反敗的神奇!不論你們此刻躲在角落哭泣或在陽光大道上邁步前進,不論你們曾拒絕或接受我的邀約訪談,你們都是我心中的真英雄!
二謝徐小平。真格基金的徐小平老師通過真格學院,讓我們與創業者之間建立了精神家園、同甘樂園與共苦莊園。身為非典型投資人的他,用詩人般的優美語句、哲人般的巧妙智慧、長者般的溫情暖語、使者般的強悍心力,為失敗者營造了一個無與倫比的“反敗量子糾纏場”,用他體內迸出的包容和能量幫助創業者反敗。
三謝出版社。我曾在朋友圈寫下這樣的話,“機械工業出版社華章分社與作者共進退、與自己共成長、與社會共創新”,這絕非阿諛奉承之辭。沉穩的范社長、睿智的王副社長、儒雅的岳老師、有創意的張梟翔、認真負責的劉一祎……這樣一群出版人,想到他們就暖意滿心。
四謝朋友圈。一眾朋友,你們有的批評我,有的鼓勵我,有的否定我,有的建議我,有的質疑我,有的勸解我,有的捧著我,有的鞭笞我……不論怎樣,你們每句無心之言或有意之語,我都存于記憶,并從中汲取養分。真的,朋友不言謝,但可以跪謝。
每個好的時代,每個思考的人生,總會令我們獲得心靈上的自由與巨大進步。你會,我會,大家都會。再問自己一遍,這是個什么樣的時代?我們會找到那個深藏已久的答案。
反敗,It’s time(正當其時)。
藺雷
2022年5月15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