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場政治風暴,幾乎摧毀了近期剛剛抬頭獲得新生的武人力量,李綱被貶官,張所被貶官還死于途中,民間抗金的隊伍不予以承認,朝中主和的聲音吞沒了一切。
如今杜充為相,結實張邦昌等人,又和童貫等沆瀣一氣,大談主和,大漲敵人志氣滅自己威風,而且開封城附近的勤王軍隊又被有心人留下了,所以導致了如今這樣的局面。
開封城下,金兵大營,
完顏宗望“去一個人給宋朝皇帝說,我邀請他春獵。”
紫宸殿,宋朝君臣在金人面前的唯唯諾諾,大漲了金人的傲慢,也讓金人窺到了戰機。
趙佶慌里慌張“愛卿啊,怎么辦。”
童貫,“官家,臣覺得我們該遠避,從淮水走泗州。”
梁師成“官家,臣覺得我們乞和吧,最多每年一百萬的歲幣,五十萬的帛。”
就在眾臣紛紛獻言獻策的時候,李綱來了,他就想昔年的寇準一樣,成為皇帝的主心骨,不,應該這樣說給皇帝帶來了最為可靠的法子。
李綱這次在看見趙佶時,行大禮參拜,本來他是文官是不需要這般的,只是,李綱作為忠臣作為一個對皇帝最后一次的效忠,這份心意他覺得必須要十全十美,“臣,李綱諫言方今中國勢弱,君子道消,法度紀綱,蕩然無統。陛下履位之初,當上應天心,下順人欲。攘除外患,使中國之勢尊;誅鋤內奸,使君子之道長,以副道君皇帝付托之意。”
趙佶聽到后眼神亮了,“好主意,來人擬旨。”李綱不再發言,這是最后一出鬧劇,李綱覺得自己好好看著就好,之后說不定就沒有眼下這份閑心了。
宋朝不管是太祖還是其他幾代,都對儲位慎重,即便是如今也一樣。
但趙佶相信自己選擇的人,所以,一道圣旨趙恒成為了歷史上的欽宗。
皇帝登基,徽宗沒有立刻逃走,不是因為勇氣可嘉,而是他想看看自己這個兒子行不行,其實他并不抱有希望的,他的兒子他清楚了,這些孩子,他最喜歡的一向是老三,當然老二也不錯,只是愛屋及烏罷了。
“。。。”
“平身。”趙恒看著自己的愛妃,在連番的催促之下,這才喊出了這句話。
趙佶在一旁看著,恨不得上前把兒子從皇位上趕下來,要不是金人的催促又來了,趙佶恨不得真的這么做。
趙恒見到金人更是不堪,不過趙構倒是跳了出來,忍者懼意對金人派來的使臣有理有據地說了一番,隨后在送走了金人后,朝臣們也散了后,李綱才再次出現。
這次,李綱可是玩命了。
刺臂寫血書,上千言書:“皇太子監國,典禮之常也。今大敵入攻,安危存亡在呼吸間,猶守常禮可乎?名分不正而當大權,何以號召天下,期成功于萬一哉?若假皇太子以位號,使為陛下守宗社,收將士心,以死悍敵,天下可保!”
趙恒剛剛登基,還沒享受夠,怎么會愿意立儲,而且這個時候趙恒也明白父皇的用意,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