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紅樓奪目紅
  • 周汝昌著 周倫玲整理
  • 1165字
  • 2022-08-11 11:22:15

十二官

自第十七、十八回省親到第五十八回解散戲班,梨香院內住著十二個小女戲子,買自蘇州。梨香院,似諧音“離鄉怨”。

清代伶人皆以“官”取名,此十二女計為:文官、寶官、玉官、齡官、芳官、藕官、菂官(俗本訛為藥官)、蕊官、葵官、荳官、艾官、茄官。

她們在省親、元宵、祝壽等慶典之日都曾有登場獻藝的情景。到第五十八回,只因宮中一位老太妃薨逝,“國喪”期內天下停樂,故榮府戲班亦須解散。于是征詢意愿,愿去愿留,各從其便。而愿去者只“三人”,余者皆情愿仍在府中——十二人中有一菂官早亡,十一名中去者不過寶、玉、齡而已。

散班后,將她們分派到園內各房中“使喚”。

按,書中所寫老太妃喪禮諸事,皆有史實根據:乾隆二年開歲,康熙遺妃封熙嬪者病故,熙嬪乃慎郡王胤禧的生母。書中的“北靜王”,即以慎王為原型,故特寫賈母等隨靈到“孝慈縣”(指京東遵化州東陵)時,是與北靜王住在一處,分東西院。蓋清制凡宮中喪葬,內務府包衣人家女眷有爵者皆須入宮陪侍喪禮。俱非“虛構”可比。

且看這些小女伶分派的歸宿——

文官,正生,賈母房留下了。

寶官、玉官——離去了。

齡官(貼旦)——離去了。

芳官,正旦,歸寶玉房。

藕官,小生,歸黛玉房。

蕊官(代菂官的小旦),歸寶釵。

葵官,大花面,歸湘云。

艾官,外副生角,歸探春。

荳官,小花面,歸寶琴。

茄官,老旦,歸東府尤氏房。

以上除亡者、去者、歸東府者共有五名,留榮府者共有七名。

再看這些角色的分派歸房的情況,十分引人矚目,因為其間含有微妙的寓意。初步參悟約略如下:

(一)除去文、寶、玉、齡四官之外,八人的名字皆與花草相關聯,而那四個非花草的則不留于園內。

(二)凡重要人物所配派的小伶官,皆以男、女對稱為規律,如寶玉留芳官(正旦);黛玉留藕官(小生);探春留艾官(副生);賈母留文官(正生)

(三)所余蕊官(小旦)配寶釵;荳官(小花面)配寶琴;葵官(大花面)配湘云;茄官(老旦)配尤氏——此則為“性格”的正對,異于男女“性別”的“配對”。

(四)芳、藕、蕊等為一“類”,葵、艾、荳、茄等為又一“類”:前者屬園內,后者屬園“外”(即出嫁的、東府的、流落的)。

(五)寶官、玉官,二名似為“寶玉”名字的“分拆”,不知何義。或許這隱喻寶玉本有甄、賈之“分身”?此二官亦不留園內,是否寓日后流浪失所之義?

(六)最重要而又最明顯的寓意則是藕官原與菂官生死相戀,菂官既死,以蕊官為續而又不忘菂官,逢節必祭。此即“假鳳虛凰”“真情癡理”的真內涵。

準此,可推寶玉與黛玉只是虛配,黛死,以釵為“續”。然寶玉終不忘黛。

再后,寶釵亦亡,寶玉忽與湘云于艱困中重會,結為偕老雙星,仍然始終不忘舊情,時時心祭——寶玉的心事,是不拘俗禮,只以一爐香、一杯水來“達誠申信”。

在寶玉的心意中,一誠一信,即是真情至意(情深意重)的最好表現方式。這種情意,亦即全部《紅樓夢》的總精神、大命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林西县| 麟游县| 泗阳县| 棋牌| 汾西县| 霍林郭勒市| 都昌县| 怀集县| 利津县| 长垣县| 沭阳县| 海口市| 栾川县| 兰溪市| 贡山| 广河县| 平乐县| 乐安县| 鄄城县| 富阳市| 罗甸县| 宁国市| 子长县| 永丰县| 中西区| 柳江县| 阳东县| 文化| 丹阳市| 遵义市| 尚志市| 璧山县| 舟曲县| 巴楚县| 沽源县| 盐边县| 乌苏市| 泰宁县| 蒲江县| 犍为县| 中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