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25,誰造了咱的謠
- 剛要造反,大明成海上日不落了
- 素問于心
- 2440字
- 2022-07-26 22:09:04
岳千帆看著自己的干哥,挺勇的啊,居然敢說太子太無能。
這話要是讓別人知道,這估計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這怎么說都是自己的干哥,自己提醒一下,也算是對干哥好了。
干哥也對自己那么好來著,“干哥,這話你可以在這里說,到要到了外面,可就不能這么說了,陛下可是特別寵兒子的,但是又小氣,要是被他聽去,這麻煩可不是一般的大。”
這朱元璋什么都好,就是有一缺點,
就是愛護犢子。
平時別看他對子孫們嚴厲,可實際上都好得很。
所以老朱的眼里容不得半點沙子,而干爹他們如此口無遮攔。
還不得把朱元璋,給直接招來啊。
朱元璋吹胡子瞪眼,好小子,竟然敢說咱小氣。
咱什么時候這么小氣過?到底是誰說的。
朱元璋一時間,都想讓錦衣衛去好好查個究竟了,把幕后的始作俑者。
給找出來!
岳學林已經憋不住了,他幾次三番想要提醒岳千帆慎言。
但說起朱元璋,岳千帆已經放開了,怎么還收得住啊。
“皇帝何止是小氣啊,跟著他打天下的二十四功臣,除了正常入土的。
最后不是都被他給殺掉了嘛,也沒有留下幾個老兄弟。”
“皇帝會是那樣的人?”朱元璋斷定道。
這肯定不是自己。
自己就不能與他們一起茍富貴,勿相忘嘛。
況且現在天下太平,太子朱標在朝中根基遍布,和他的叔叔們也相處和睦。
一片大好局勢。
而他的叔叔們,也必將會成為治世能臣。
那些老兄弟,自己也算對他們有所交代了。
怎么還會殺那些老兄弟。
“也許現在不是,可要是萬一,他最重要的人沒了,你說,他會怎么辦?”岳千帆犀利道。
馬皇后沒了,朱元璋還能撐得過去。
處于半黑化的狀態。
可要是連朱標也沒了,朱元璋還能撐過去嗎,那就是完全黑化了啊。
最重要的人…
朱元璋心中大骸,這可是他的軟肋啊,他的皇后,兒子,可不都是他最重要的人嗎。
朱元璋看向岳千帆的瞬間,都覺得可怕。
咱的心事,可是一點都藏不住。
“當然會挺過去的啊,他又不是心態柔弱的人。”朱元璋沉迷自我道,“對了,你對你的三策,還有什么可以補充的地方?”
“補充?”岳千帆嫌棄道,
“我懶得了,皇帝就算采納了,那又如何,這位開國皇帝,就喜歡慢慢來,別看他現在厲害,
趾高氣揚的。
等以后啊,絕對是無法推行的,多說無益。”
“干兒子,你對當今皇帝可是大大的不滿呀。”朱元璋略帶抱怨地說道,也不知道自己,是哪里對岳千帆不好了。
至于一夸一貶的。
不過岳千帆能承認自己厲害,朱元璋也挺高興的。
要是其他人這么說自己,朱元璋就只當是拍馬屁了。
可岳千帆超群絕倫,就連這樣超群絕倫的人,都說承認自己是厲害的。
那自己這個皇帝,干的還是不錯。
朱元璋喝了一口西湖龍井,獎勵自己。
朱標聽著朱元璋這話,有點不對味。
這要是在朝堂上說這樣的話,群臣絕對會噤若寒蟬,而現在卻被朱元璋拿來,
隨意開玩笑!
這足以看出,朱元璋對岳千帆的態度,和對別人的,不一樣。
“他也就那點讓我不滿的,若他做好了,大明逃過三百年國運的命運,或許可以改變了。”
“但我擔心以后有什么用,最主要是當下!爹,干爹,非常時期,你們兩個。
都給我悠著點啊。
尤其是你們那些關系,少往來了,還有該毀掉的賬本,也應該一并毀掉。”
岳千帆現在是一抓到空隙,就不停給岳學林和朱元璋提不要摻和。
這不提不行啊,岳家不知道牽連了多少朝中大員,就連沐英,都有所收斂。
“咱運營的,可是官店!就算有波及,也不會波及到咱這里!你就把心放到肚子里。
咱以后,說不定還給你一個大大的驚喜。”
“驚喜?”岳千帆頓住,得了吧干爹,別是驚嚇就好,“你們要是能和官家徹底撇清關系,那才最好。”
“說起這個朝中人脈,這新政實行,得有一個人去做呀,總不能什么事,
都由皇帝去做吧,萬一得罪這滿朝文武,別人來個逼宮,就不好了。”朱元璋擔憂道。
朱標也大為為難,他飽讀典籍,歷朝歷代的革新,誰沒有發生過幾次逼宮。
這逼宮,可是非常可怕的。
搞不好皇位也會給丟了。
更何況,這次的新政,可不簡單,是針對于地的,而地,剛好就是那些權貴的命。
動地,等于動他們的命。
是,權貴好殺,畢竟都零零散散。
但他們要是聯合起來,對執行的人下黑手。
還不會給你留下證據。
這就難辦啊。
這執行者,估計都沒人敢做,沒人敢行。
他看向岳千帆,看看這岳千帆,還有什么主意。
岳千帆轉了轉眼睛,道,“那就讓不怕死的人去辦這件事,只有以武力制衡武力,才是現今最好的辦法。”
“不怕死的人?那不就是死士嘛!可天下權貴有很多,遍布全國,養那么多死士,也無濟于事啊。”朱元璋皺眉道,
養死士,是非常耗時間和精力的,通常都得從小培養。
可現在,事情緊急,哪有那么多的時間,給他培養啊。
就算培養成功了,那還不能和天下所有的權貴地主對抗啊。
至于官員,朱元璋是完全信不過了,自己叫他們過來領旨,他們一定會給自己說,
給辦好。
可真正去做的時候,又怕那些權貴地主。
“陛下可設內廠,由內閣統領,就像錦衣衛那樣,行便宜之事,豈不妙哉?”岳千帆笑著說道,“錦衣衛專司情報抓人,內廠辦事。而內廠一設,那些天下權貴地主,豈不人人自怕,前有狼后有虎的,還不乖乖服從陛下的命令?
若陛下還不放心,可興科舉,專挑寒門子弟任職內廠,那些寒門子弟,
為了自己的前途,可為陛下拼命,又怎么會怕了那些權貴地主呢。”
“而且我給陛下推行新政的時間,限定三年,第一年考察各地實情,第二年找出各地存在的問題,第三年嘛,就可以徹底解決了。”
“對啊,咱怎么就沒有想到啊,設內廠,任用科舉進士。”朱元璋一拍大腿。
他真是糊涂了。
怎么忘記了這一支主力軍!那些新科進士,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剛剛入朝。
分配官職什么的,都得等很久,然后再到各地任職,干的出眾的,學會走人脈的,
才有機會受到推薦,然后升遷。
正常的話,那可是老了,都沒有機會升遷啊。
可以這么說,這群新科進士,正是處于水深火熱之中。
若是皇帝突然許以他們高官厚祿,他們必然就會抓住,而且還會對皇帝感恩戴德。
也不至于成為什么浙東派,什么淮西派把持朝堂和天下的工具人了。
更重要的是,限定三年,簡直是太懂他了,新科進士們天天只知讀書。
又怎么會知道,民生多艱。
所以要有重用的話,就必須讓他們接近實地考察了,這樣才能學以致用嘛。
而且這期間,他們還會竭盡所能,表現自己。
這還擔心什么,新政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