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入門:刻意練習,厚積薄發
一提起寫作文,很多人的第一反應都是“唉,頭大”,接著想起每次寫作文時的痛苦滋味:要么絞盡腦汁遲遲難產,要么寫出來的文字平鋪直敘似“流水賬”,有時還邏輯混亂、主題不明。
一些同學因此頗為郁悶:為什么別人就能妙筆生花、文思泉涌,自己卻像茶壺里煮餃子,有貨倒不出呢?寫作能力難道真是與生俱來的一種天賦嗎?
上小學時,我也和很多同學一樣對寫東西怵頭,做家庭作業時總是把作文放到最后。但如今,寫作已經成為我熟練掌握的一項技能了,雖說離寫作大咖還有相當的距離,但起碼在寫文章時能得心應手了。我還會抽空在自己的微信公眾號“學長LEO”上發布原創文章,受到了百萬讀者的喜愛。
如果倒回十年前,我壓根兒沒想過自己會出書。可如今,我寫的第一本書《不如去闖》成了暢銷書,第二本書《學習高手》成為了百萬爆款作品,現在又出版了第三本書。在把寫作變成生活習慣的這些年里我漸漸發現,自己再也不用挖空心思去湊字數,很多時候反倒是不時閃現的靈感推著我寫,在寫作時也總能進入忘我的境界。
從“不愛寫、不會寫”變成“享受寫作”的多產作者,如果你問我該如何提高寫作能力,如果只能以一句話來回答這個問題,我一定不假思索地告訴你:如饑似渴地大量閱讀,竭盡所能地感受世界。
積累和閱歷多了,觀察和感悟也就有了,寫起東西來自然不再干澀乏味。觀點更加深刻立體、邏輯越發清晰嚴謹、措辭生動精彩的文章,就可能被認定為佳作了。
當然,無論是開卷閱讀還是探索世界、增進見識,都要記得時時記錄、不斷思考,輔以一定量的寫作練習,才能把所見、所聞、所學變成高質量的文字。
而這也引出了我要分享的第一個方法——建立“靈感與素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