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問法律百科: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征收征用、宅基地必知120問
- 嚴威
- 791字
- 2022-08-02 15:18:53
14.我國為什么要實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制度?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制度賦予了農民自主經營權,極大地調動了他們的生產積極性,解放了農村勞動生產力,促進了農業、農村經濟和國民經濟的發展,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農業的一項經營制度,必須長期堅持。
實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制度,符合生產關系要適應生產力發展要求的規律,使農戶獲得充分的經營自主權,能夠極大地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我國農村改革有其客觀必然性。在20世紀70年代末期,農村改革從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開始。當時,經過“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國民經濟到了崩潰的邊緣,農村問題尤為突出,解決農民吃飯問題是當時最緊迫的問題,而土地承包經營又是解決這一問題最便捷、最有效的途徑。一些地方的農民首先自發地搞起了包產到戶、包干到戶,并逐步擴展開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強調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為農村改革提供了理論根據,創造了政治環境。1980年,中央召開會議,就家庭聯產承包問題印發會議紀要,明確提出貧困地區可以搞包產到戶,并強調“生產過程的各項作業,生產隊宜統則統,宜分則分”。從此,包產到戶的生產經營方式在全國開展起來。
家庭承包經營是在農村土地集體所有保持不變的前提下,由村委會或者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將土地使用權發包給農戶,這種在原所有制不變基礎上的變革,對社會影響小,方便宜行。到1983年年底,全國99%以上的生產隊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993年,國家決定農戶原有的承包期到期后可再延長30年,在承包期內,農戶對土地的經營使用權可以在不改變使用方向的前提下實行自愿、有償轉讓。這種承包經營方式一直穩定至今,使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產生了歷史性的巨變,糧食和其他農產品的產量大幅增長,由長期短缺到總量大體平衡,豐年有余,基本上解決了全國人民的吃飯問題,農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全國農村總體上進入了由溫飽向小康邁進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