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學生憲法學習讀本(增訂版·插圖版)
- 中國法制出版社
- 1230字
- 2022-07-29 15:51:34
憲法歷程知多少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曾于1954年9月20日、1975年1月17日、1978年3月5日和1982年12月4日通過四部憲法,現行憲法為1982年憲法,并歷經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五次修正。
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了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簡稱“五四憲法”),包括序言,總綱,國家機構,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以及國旗、國徽、首都五個部分,共計106個條文。“五四憲法”的頒布實施,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史上的一座里程碑。1975年1月17日,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了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總計30個條文,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二部憲法。1978年3月5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了新憲法,共計60條。從那時起,我國進入了歷史性轉變的重要時期。1982年12月4日,第五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通過了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現行憲法除序言外共四章143個條文,規定了我國的基本政治經濟制度,公民的基本權利與義務,國家機構,國旗、國歌、國徽、首都。
現行憲法通過后,為與中國社會發生的變革相適應,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又先后四次對憲法的部分內容和條款作了修改,通過了31條憲法修正案:
(1)1988年4月12日,第七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通過了第一、第二條憲法修正案,規定國家允許私營經濟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存在和發展;土地的使用權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轉讓。
(2)1993年3月29日,第八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通過第三條至第十一條憲法修正案,其中規定國家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將長期存在和發展。
(3)1999年3月15日,第九屆全國人大第二次會議通過第十二條至第十七條憲法修正案,鄧小平理論被正式寫入憲法序言作為指導思想,明確提出我國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總綱”中增加“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4)2004年3月14日,第十屆全國人大第二次會議通過第十八條至第三十一條憲法修正案,序言增加“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指導思想,確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提法,提出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國家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并對非公有制經濟依法實行監督和管理;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國家依照法律規定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權和繼承權;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等。
(5)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通過第三十二條至第四十三條憲法修正案,在序言部分,確立“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國家政治和社會生活中的指導地位;增加推動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的內容。在“總綱”中,增加“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增加“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增加“國家工作人員就職時應當依照法律規定公開進行憲法宣誓”。在“國家機構”一章中,修改了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副主席任期的規定,增設監察委員會,對設區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立法權作了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