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形態
現代漢語形容詞具有三種形態手段構成生動式(狀態形容詞):(1)單音和雙音形容詞分別重疊為AA和AABB;(2)后加疊音或三音成分構成ABB或ABCD;(3)前加單音成分構成AB,AB又可重疊為ABAB。顏色詞中,只有單音詞才能構成生動式,而且生動式的有無和多少各不相同?!鞍住本哂猩鲜鏊腥棧海?)白白的;(2)白花花、白凈凈、白不呲咧;(3)雪白、煞白、潔白(潔白潔白的)?!包S”只有兩項:(1)黃黃的;(2)黃澄澄的?!白稀币豁椧矝]有。下面,根據《現代漢語八百詞》所附“形容詞生動形式表”統計前兩項,根據《常用構詞字典》統計第三項,按形態手段的種類多少排列,種類相等的按詞形總數排列,結果如下:

以上是分不同角度的逐一討論。下面,我們把從不同角度得出的顏色詞序列匯成一張總表以便比較。同時,為了得出綜合性的總序列,每個序列的每個詞都以分數計算,以最末一個為1分,倒數第二為2分,依此類推,性質相同的,得分相等。結果如下:

通過本文的上述討論,特別是最后的總表,可以看出有以下情況在理論上是值得注意的。
第一,現代漢語的基本顏色詞與《顏》中的規律大致相符而小有出入。
表中雖然只列了八個詞,實際上已反映了基本顏色詞的總情況,其他顏色詞即使列入,分數也極低,不足以歸入基本詞。與《顏》的十一個詞比較,少了“棕色、橙色、粉紅”。“橙色、粉紅”本來就與“紫、灰”位于十一詞序列的最右邊,缺少這兩個絲毫無悖于《顏》的普遍規律。缺少“棕色”卻無法用《顏》的序列解釋,根據有右必有左的普遍性,有“紫、灰”應該必有“棕色”。這說明《顏》所述的普遍性還不是無懈可擊。而且,序列的不符比基本顏色詞總數的不符(如十二個)更為嚴重。可見這一規律尚待進一步完善。
第二,基本顏色詞序列不僅具有跨語言和歷時意義,還有語言內部的共時意義。
《顏》的序列主要反映不同語言間基本顏色詞擁有量與詞項的必然關系(跨語言意義)。即擁有量決定詞項構成情況,同時也反映一種語言內部基本顏色詞增加的可能順序(歷時意義)。它并不包含一種語言的基本顏色詞之間哪個更基本的問題。而本文從共時的六個角度來研究現代漢語顏色詞(其中派生義項和能產性也受歷時因素影響),結果得出的八個基本詞也有得分的差異,所形成的序列非常符合《顏》的序列(不考慮棕色),而且總序列與各單一角度得出的序列也大體一致。這說明《顏》的普遍序列還具有語言內部的共時意義。至少在漢語中,大體上是顏色詞在序列中越靠左邊,詞形越單純,語義越基本,義項越多,能產性越強,詞性越活躍,形態越豐富。一些略為不符的單一角度的分析結果,也能得到解釋。如“黑”的能產性小于“紅、黃”,因為古代的“烏、玄”占去了一些可用“黑”的復合詞,“紅”又因為在漢族文化中的特殊重要性而具有特別強的能產性?!熬G、藍”的派生義項少于“灰”,因為可由它們派生的義項都由古代漢語和現代許多南方方言中的基本詞“青”占去了。
第三,顏色詞的基本與否是個程度問題。
由第二點可知,基本顏色詞內部的重要程度并不一致,并且可用量化來顯示,可見“基本”也存在程度問題,而不一定非歸結為是否問題。能用同一序列來解釋世界上眾多語言中各顏色詞的重要程度,這已經顯示了足夠大的普遍性,不一定要把人類語言基本顏色詞的最大可能量規定得過于機械死板,比如說十一個或十二個之類。
參考文獻
科姆里(Comrie, B.) 1981/1989 《語言共性和語言類型》,沈家煊譯,北京:華夏出版社。
帕爾默(Palmer, F. R.) 1984 語義學,《國外語言學》第2期。
Lyons, L. 1981.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An Introduc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原載《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