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王堅的書稿《無聲的北方:清代夏峰北學研究》即將付梓,請我作序。第一次接到王堅的電話時,腦子里有片刻的空白,但很快還是搜索到幾年前的記憶。王堅是學典兄的高足,他的博士學位論文答辯是我去主持的,還是河南老鄉,一個憨厚老實、不善于言辭的年輕人。這可不是一個負面評價,當年孔夫子的弟子子夏不也是有些木訥嗎?孔夫子不是還評價說“商也不及”嗎?這并不影響“孔子既沒,子夏居西河教授,為魏文侯師”1的事實。現世社會人多輕薄浮躁,巧言令色者受寵,而木訥寡言者取辱,但愿性情如王堅者不受到無端的影響。人貴在有真才實學,有高遠的志向,有鍥而不舍的堅韌,這幾個方面,王堅都是具備的,初次接觸時就留下了這樣的印象。所以,雖然有幾年沒有再見到他,但搜索到的記憶還是蠻清晰的。

我還記得,王堅讀本科時受業于雷戈,受其影響很深,后來又由雷戈推薦到學典兄門下攻讀博士學位,由此可以想象到王堅的學術傳承,可以知道他所承襲的學術基因。他在最初的學術啟蒙期就汲取了非常寶貴的學術營養。雷戈學術的批判精神,雷戈性格的孤獨桀驁,雷戈筆鋒的銳利深刻,對王堅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學典兄的大名在學界具有旗幟性意義,他的學術個性、學術思想、學術眼光為學界所公認,不必贅述。雷戈的影響,學典兄的栽培,加上王堅自身勤思而堅韌的天賦,其學術個性就躍然紙上了。所以,讀王堅的書一定是有味道的。

《無聲的北方:清代夏峰北學研究》是一部關于清代儒學學術史的著作。清代儒學在不同地域呈現出不同的學術形態。相對于江南學術來說,在以河北、河南為中心的北方地區,形成了以孫奇逢為開山的夏峰北學,與江南學術相比呈現出獨樹一幟的學術景象。是書以夏峰北學為研究對象,清晰地揭示了清代北方學術的發展、演變脈絡,復原了清代北方儒學的基本面貌。

總的來看,是書有幾點值得稱道。

第一,理清了清代北方學術的發展線索。“辨章學術,考鏡源流”是學術史研究的任務,《無聲的北方:清代夏峰北學研究》做的就是這方面的工作。是書對北方學術史和夏峰北學的形成過程進行了梳理,論述了夏峰北學的開山孫奇逢的思想價值,探討了夏峰北學與考據學、西學的關系,分析了夏峰北學的兩個支派——河北夏峰北學和中州夏峰北學的不同特色和流向,清晰地勾勒出了夏峰北學在清代(1644—1840)的流變過程。這是目前看到的關于清代北方儒學學術史、關于清代理學大師孫奇逢及其學派最為系統和最有思想深度的專題研究。是書在一定程度上重建了夏峰北學在清代學術史上的地位,豐富了清代北方學術史、理學史的研究內容。

第二,方法論自覺。王堅具有明確的方法論意識,將傳統史學與社會學區域研究方法、思想史研究與政治史研究方法融為一爐,使其著作顯示出一定的方法論特色。是書雖屬學術史研究范疇,卻大量吸收了中外史學研究新成果,增加了研究的厚重。作者認為,清學史可以三個層次呈現:(一)不同的清代學者在自我小環境和交流網絡中自我實踐之“小歷史”;(二)在整個清帝國所構建的大環境中清儒不同學派構建的各種各樣知識類型、觀念資源、思維模式和在近現代大環境中學者構建的各種清學史文本之“大歷史”;(三)作為總體史的明清之際以來的中國歷史。只有在這三個層次的把握中,清學史才能得以完整呈現。這是一個重要的方法論思想。作者不可能以一人之力進行三個層次的學術研討,而只能更多關注于第一個層次,在這個層面上討論夏峰北學,但由于有了這樣清醒的整體性考察的方法論思想,使得他在其具體研究中,兼顧到第二、第三層次,從而使研究擺脫了同類著作過于單一的學術線索描述的狹隘性。正是基于這種方法論自覺,是書不僅將清代學術史研究向前推進了一大步,而且對于清代政治史、思想史、文化史研究都有借鑒意義。

第三,新觀點的提出。王堅在前人研究基礎上不乏新見。他指出20世紀主流清代學術史研究長期聚焦于南方學術和考據學派,存在“江南中心論”、“考據學中心論”、“西學中心論”等問題,缺乏對清代學術的多樣性及綜合性思考。他認為,在清代北方大部分地區,理學而非考據學更具有影響力;清代南北方各有一個學術中心,南方學術對北方學術沒有壓倒性優勢;理學的發展變化不僅在宋明,而且在清代、近代都因社會發展面臨新形勢而發生學術形態轉向;清代理學不僅有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之分,而且還有“理學家之理學”與“文學家之理學”等的差異,等等。

縱覽全書,我的突出感覺是,王堅的學術史中有思想,有內涵,不只是學術線索的描述,這一點很難得。現在的學術界,真可謂思想貧乏。本來大變革的時代,應該是一個出思想的時代,很可惜思想都不出自學術界,這一點很使人感到悲哀。學術是發展的,變化的,沒有發展變化就不成其為學術,而發展變化的根埋在思想里,沒有思想何來學術?而現在有很多做學問的人,都不明白這個道理,甚至于逃避思考!從學術中提煉思想,用思想觀察學術,讓學術史論著閃爍思想的火花,希望讀者能從王堅的書中讀出這樣的感受。

一本論著皇皇數十萬言,沒有問題、沒有漏洞是不可能的。對于王堅的論題,我是外行,具體問題還很難臚列。不過我想表達的是,有問題不是問題,學術上的不同看法是極為正常的,任何一個學術觀點都不可能像那些什么代表大會舉手表決一樣一致贊成,有異見才有學術。而且,從認識論上來說,或者說從恩格斯所說的“真正的科學著作”的角度來說,學術觀點是不能用所謂真理或謬誤之類的說法去判斷的。唯一重要的是科學的態度,有了科學的態度,有了從事實出發的信念和真誠,所做出的任何結論都會有它獨特的價值。而我想,就科學態度這一點來說,王堅是絕不缺少的,就憑他的憨厚老實、寡言木訥,就可以相信他。

好了,一篇小序寫這么多文字也該打住了。王堅是著在學術上的建樹或不足,最終還是要接受學術史的檢驗,還是要有學界同行的認同,我就不贅言了。最后想要表達的是對這個年輕人的祝福,愿他在自己選定的道路上,在夏峰北學研究乃至整個清代北方學術史和清代理學史的研究上,鍥而不舍地走下去!執著于學術的人,道路是艱辛的,感受是幸福的!

是為序。

李振宏


1 《史記》卷67《仲尼弟子列傳》。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埔区| 龙江县| 咸阳市| 贵港市| 叙永县| 郁南县| 许昌市| 望都县| 独山县| 徐汇区| 台湾省| 宜昌市| 宁化县| 馆陶县| 阳信县| 蒲城县| 常熟市| 邢台县| 松溪县| 施甸县| 开原市| 黎平县| 浮山县| 梅州市| 肇庆市| 石嘴山市| 庐江县| 汶上县| 开远市| 临潭县| 同德县| 清河县| 宣化县| 曲麻莱县| 怀安县| 阿合奇县| 盐亭县| 同德县| 大方县| 巴林右旗| 景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