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姜女故事研究及其他(120年紀念版)
- 顧頡剛
- 1541字
- 2022-07-22 16:42:44
征求
(一)在張四維先生搜集的云南個舊歌謠中,有以下的一首:
你是山中一塊柴,拿來人間做骨牌;
麻索吊起梁山伯,腰中緊記祝英臺;
低頭吃水孟姜女,眼淚汪汪蔡伯喈。
可見孟姜女的故事有畫在骨牌上的,而骨牌上的孟姜女是在“低頭吃水”,正與陜西哭泉之說相符,我們征求這副骨牌。
(二)錢曾《讀書敏求記》卷二傳記類內有《孟姜女集》二卷,錢氏所作的解題如下:
……此集云,女姓姜,楚地澧人,行一,故曰孟姜。秦始皇筑長城,夫范郎往赴其役;久不歸,制寒衣躬往送之。至則范已死,痛哭城崩,瀝血求夫骨,函歸。行至同官山,力竭死。土人即其遺骸,立祠以祀。自元及明季,詩文盈帙,盡略杞梁之名而獨稱范郎者,殆有所考而云然歟?千百年來,廟貌猶新,靈異如昨,一種貞烈之氣自在天壤間,予故錄而存焉。
讀了這一段,可見這書是湖南的孟姜女與陜西的孟姜女匯合而成的故事的結晶。他說“自元及明季詩文盈帙”,可見這是元明兩代文人對于他的歌詠的總結集。這書在孟姜女故事的研究上是何等的重要呵!錢氏述古堂的藏書是為士林珍貴的,講究版本的人多能記其去處,他收藏的這本書現在還在哪一家,有人能知道嗎?若是因為它是明末刻本,在版本上沒有什么價值,所以任它散失,又不知道這書的版子現在還放在同官山的廟里嗎?我們征求《孟姜女集》。
(三)聽章廷謙先生說,紹興地方的風俗,死了人喚道士來作法事,內有“翻九樓”一項,在大桌子上放小桌子。小桌子上放大椅子,大椅子上放小椅子,這樣的疊至九層,作技的道士爬上去作出許多花樣。花樣中的一種,喚做孟姜女紡花。我問紡花的式樣是怎樣的,章先生亦不能知其詳。我們征求孟姜女紡花的照片與說明。
(四)本年四月二號,秦腔男伶崔靈芝與一千紅在天橋歌舞臺演《哭長城》,我很想去看,后來給別的事情阻住了。《戲考》所載的《孟姜女劇》,出于南方伶人所編,山陜梆子班所演想來總與此不同。我們征求崔靈芝哭長城的劇本。
(五)在本年四月五號的《申報》上,見越舞臺戲報中有《萬里侯》的劇目。越舞臺是紹興班,這《萬里侯》一劇是孟姜女的故事嗎?我們征求《萬里侯》的劇本。
(六)本刊附錄二所登的《唱春調工尺譜》是一種極簡單的譜,是一種原始的譜。伶人和妓女歌唱時所用的譜,當然加進許多花的工尺,如老六板的變為花六板一樣。我們征求花的唱春調的樂譜。
(七)去年常維鈞先生給我兩則通行北京的孟姜女歇后語:
一、孟姜女拉劉海——哭的拉笑的。
二、孟姜女的男人——填了餡了。
這類的歇后語想來各處都有,聚了攏來也可幫助我們了解民眾心目中的孟姜女。我們征求孟姜女的歇后語。
(八)鐘敬文先生從廣東海豐寄來一首關于孟姜女的邪歌,道:
四角面布涂里拖:
上繡龍,下繡蛇,
中央繡出孟姜女,
邊頭繡出人讀歌。
四角面布涂里披:
上繡龍,下繡魚,
中央繡出孟姜女,
邊頭繡出人讀詩。
鐘先生注道:“涂里,地上也。”他雖沒有把“四角面布”說明是何物,但我想,上面繡了許多東西而任它在地上拖的,或許是裙吧。孟姜女是一個先喪夫而后自喪的人,在通常眼光中這人很是不吉利的,婦人肯把她繡在裙上,也是很可驚異。但不知繡的樣子是怎么樣。我們征求孟姜女的繡品和繡品的照相(或粉本)。
(九)聽徐旭生先生說,他家里有一個北方老媽子,說孟姜女是從葫蘆中生出來的。可是她對于這個故事說不甚清楚,所以徐先生未得記錄。孟姜女生于冬瓜中,這是江浙間一致的傳說,看寶卷即可見。她生于葫蘆中,想來是南方的冬瓜的傳說傳到了北方以后的變化了。我們征求孟姜女在葫蘆中出生的故事。
(十)聽傅彥長先生說,一二年前,《申報》中王一之先生的通信,曾提起波蘭華騷(Warsaw)美術館內有孟姜女故事的圖畫。這畫是中國人畫的還是外國人畫的?畫中的事跡是怎樣?這故事的圖畫共有多少幀?我們都要知道。我們征求華騷美術館內的孟姜女圖畫的照片及說明。
頡剛記
1925年4月8日—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