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0章 春天的節日

在《聽聽那冷雨》中,余光中先生寫到,“譬如憑空寫一個‘雨’字,點點滴滴,滂滂沱沱,淅瀝淅瀝淅瀝,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而一入‘雨’部,古神州的天顏千變萬化,便悉在望中”。將這句話套在中國的節日上,也有一段話可說。當中國的節日一入春部,節日就變得濕潤起來,是清寒的濕潤,像春天早上有霧氣的田野。朱自清先生在《春》里面寫到,“山朗潤起來了”,“朗潤”二字,用得極好,春天就是濕潤宜人的。《春》最讓人難忘的也是那牛毛細雨織成的春日雨景,它在黃昏下著,在晚上下著,美麗濕潤,有生命萌發的清新可愛。春日宜人,在這宜人的日子里節日也多了起來。

春節過后,要用一個張燈結彩的元宵節送走節日的氛圍,依依不舍地告別半個月來最閑暇溫情的時光。農諺“八月十五云遮月,來年正月十五雪打燈”,因為打上了雪,元宵節的紅燈似乎也濕潤起來了。元宵傍晚去田野里散燈的時候,土壤和空氣是濕潤微涼的。這一天不管南北人們都要吃元宵。清代符曾的《上元竹枝詞》: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里賣元宵,最饒這種微寒濕潤的風致。

過了元宵,正月里就沒有節日了。也不應該再過節了,再過上一個節,整個正月都是在過節了,這似乎很不妥,有些過于貪歡了。但據說正月原來還是有節的。

唐德宗李適平息朱泚、李希烈叛亂后,急于要慶祝一番,但二月無節,在李泌的建議下,廢除以往正月晦日的節日,改貞元五年二月一日為“中和節”。中和節,后來演變到農歷二月初二。現在提到二月二總讓人想到“龍抬頭”,是憋了一個正月不敢理發的人終于可以理發的日子。二月二有些地方還有吃糖豆和用灶底的草木灰在天井、門口畫出圓形的“囤”的習俗,也無非是祈禱豐收的意思。二月二有時候還會舉行花朝節,花朝節也稱“花神節”、“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挑菜節”。宋代史達祖的“寒爐重暖,便放慢春衫針線。恐鳳靴,挑菜歸來,萬一灞橋相見”,因為是寫春雪,便也使挑菜節有了濕潤的風味。那挑菜歸來的女子,籃子里盛著的應該是散發著清香的薺菜和馬蘭頭吧。花朝節除了在二月二日舉行,有時還會選在農歷二月十二、二月十五或二月二十五舉行。

過了中和節、花朝節,二月的節日就過完了。可不要緊,一入三月,飄著紛紛細雨的清明節就到了。和清明節一塊來的還有上巳和寒食。上巳節自古是男女踏青相親的節日。據說《詩經》中《鄭風·溱洧》篇寫的就是上巳節的情景。寒食清明傳說源自晉文公的一把山火,留下了寒食日不生火吃冷食,清明節插松枝柳枝的習俗。大概因為本身就有悼亡的意思,寒食清明后來成了祭祖掃墓的節日。在這飄著淡淡哀愁的日子里,多愁善感的詩人自不必說要有無數佳作。杜牧的“清明時節雨紛紛”已是婦孺皆知,“杏花村”幾乎成了好酒的代稱。宋代詞人謝枋得《沁園春·寒食鄆州道中》“嘆雨濡露潤,還思宰柏”也還是微寒濕潤的風致,像祭祖時淡淡的哀愁。被王國維評價“言情體物,窮極工巧”的周邦彥也在寒食節留下了《應天長·條風布暖》和《瑣窗寒·寒食》兩首微涼的詞。

清明節南方有用青團子、清明果祭祖食用的習俗。青團子、清明果都是用草汁染青的糕點。我們那里有清明節煮蛋吃,并把盛在“鴨蛋絡子”里的熟蛋給孩子玩的習俗。汪曾祺先生寫到的高郵端午習俗在我們那是提前進行了。

“春雨驚春清谷天”,過了清明谷雨,春天也就要結束了。清明也是春天里最后一個節日,再后面的端午已經有夏天的悶熱了,是大鍋里剛煮出來的粽子,濕熱清香,飄著綠煙。

全書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军事| 富平县| 仙桃市| 故城县| 灵璧县| 赣榆县| 泗洪县| 巢湖市| 黑河市| 沛县| 五原县| 手游| 宁强县| 全州县| 青浦区| 灵武市| 肥东县| 霍城县| 鱼台县| 麻阳| 巫山县| 汪清县| 新和县| 松原市| 彰化县| 来安县| 惠安县| 广元市| 中西区| 壶关县| 建瓯市| 灯塔市| 苍南县| 电白县| 板桥市| 石屏县| 天津市| 峨边| 札达县| 清水县| 新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