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東盟建立貨幣聯盟研究
- 歐陽天治
- 1687字
- 2022-07-28 21:02:26
前言
自蒙代爾(Mundell, 1961)創立最優貨幣區理論以來,區域貨幣一體化理論和實踐不斷深入。1999年1月1日,歐元正式使用,形成使用單一貨幣的歐元區,使最優貨幣區理論變為現實。歐元的使用促進了歐元區經濟的發展。2010年1月1日,中國和東盟建立了自由貿易區,即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CAFTA)。這是中國同東盟10國建立的“10+1”自由貿易區,為地區貨幣合作提供了條件。本書研究認為,中國和東盟應該在貿易和投資一體化的基礎上構建貨幣合作框架,并逐步推動貨幣一體化,最終建立貨幣聯盟。
本書研究內容主要聚焦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通過相關文獻綜述分析最優貨幣區理論及其發展,并對歐元區及其他地區建立的貨幣聯盟進行理論和實證方面的研究,為中國—東盟建立貨幣聯盟提供了理論和實證支持。第二,在分析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立后的貿易、投資和貨幣合作現狀的基礎上,提出自自由貿易區建立以來,隨著區域內貿易和投資的不斷增加,中國和東盟各國在經濟和金融領域的合作進程進一步加快,自由貿易區需要協調宏觀經濟政策,深化區域內各國貨幣在金融領域的協調與合作。第三,比較分析了中國和東盟國家關于銀行、證券資本市場和金融發展水平方面的差異,認為與歐洲聯盟相比,中國和東盟各國的歷史和文化背景、政治經濟制度都存在較大差異,各成員國的經濟制度、經濟結構和經濟發展水平也存在巨大差距,中國—東盟貨幣一體化尚處于起步階段。但是,隨著自由貿易區的建立,中國和東盟國家的貨幣金融合作不斷深化,已經為建立貨幣聯盟創造了初步條件。第四,分析了中國—東盟建立貨幣聯盟的成本和收益,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①通過中國和東盟國家與美國的產出和價格諧動分析,對中國和東盟國家建立貨幣聯盟的成本和收益進行了實證分析。分析表明,中國和東盟各國產出和價格波動的相似性比較高,因此適合組成貨幣聯盟。②通過比較中國和東盟各國的平均通貨膨脹、通貨膨脹的波動水平、價格和產出諧動水平,分析中國和東盟如果組成貨幣聯盟應如何選擇錨貨幣的問題。分析表明,在中國和東盟建立貨幣聯盟的過程中,各國釘住的錨貨幣應該首選新加坡元,次選人民幣。第五,應用最優貨幣區(OCA)指數將建立貨幣聯盟的各種因素綜合起來,從總體角度分析中國和東盟國家是否適合建立一個使用單一貨幣的貨幣聯盟。通過利用經濟規模、貿易開放度、金融發展程度、通貨膨脹的差異性四個指標與匯率波動進行回歸計算,得出OCA指數,并進一步對OCA指數進行了聚類分析,結果可以將中國和東盟國家分為四類:新加坡、老撾、印度尼西亞一類;中國、泰國、文萊、菲律賓、緬甸一類;越南、柬埔寨一類;馬來西亞單獨一類。而且,每一類國家都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將聚類分析結果與產出和價格諧動分析結果相結合,中國和東盟建立貨幣聯盟可以按下面的步驟進行。首先,經濟發展較好的新加坡、中國、文萊、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應最先考慮建立貨幣聯盟,之后再與其他國家組成貨幣聯盟。由于OCA指數與產出和價格諧動分析結果類似,因此表明新加坡的貨幣在區域內是最穩定的貨幣。其次,中國的貨幣可以作為建立貨幣聯盟的錨貨幣來替代現在大多數國家盯住的美元。第六,在對中國和東盟建立貨幣聯盟成本和收益分析的基礎上,結合歐元區的經驗提出當中國和東盟建立貨幣聯盟時可以選擇的幾種模式,并且探討了在建立貨幣聯盟過程中,中國作為地區大國應如何發揮主導作用。第七,提出在中國—東盟貨幣合作過程中,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協調的建議。
本書的創新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在進行宏觀分析的同時,對建立最優貨幣區的微觀基礎也進行了探討。第二,結合中國和東盟貨幣合作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應用現代最優貨幣區理論對中國和東盟建立貨幣聯盟的成本及收益進行了分析;結合中國和東盟國家的特點,分析了建立貨幣聯盟的可行性。第三,針對中國和東盟國家的特點,提出建立貨幣聯盟的途徑以及中國在建立貨幣聯盟過程中如何發揮主導作用的對策和建議。第四,結合歐元區在貨幣與財政政策協調方面的經驗和教訓,對中國和東盟在建立貨幣聯盟過程中的貨幣與財政政策的協調做出前瞻性分析。
感謝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張鐵剛教授的指導和建議,感謝我的母親和家人對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