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電商發展與淘寶村網商集聚研究
- 丁志偉等
- 3271字
- 2022-07-27 11:26:28
序
2016年,丁志偉副教授獲批一項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課題:“欠發達地區淘寶村網商集聚的過程、機理及區域效應——以河南省為例”(41701130)。這距他拿到博士學位、畢業留校僅兩年多時間;到2020年底,該課題結項。在執行、完成國家級科研項目的三四年時間里,志偉有了長足進步。他現在是河南大學地理與環境學院“區域與城市科學系”的系主任,是河南大學“城市—區域綜合發展”研究團隊的骨干成員,是學術網絡平臺“中原城市—區域研究”的副主編與執行主編,還取得了博士研究生導師的資格。這一年,他37歲。我37歲那年是1984年,作為1977年才有機會考大學的“高中老三屆”,當時大學畢業剛兩年多,還是個很稚嫩的小講師。
所以我有理由為這個“大器有成”的弟子,河南大學的一名青年才俊,由衷地感到高興與自豪!
丁志偉,沉穩、細致、內斂而又有很大潛能。這幾年,他立足于本課題,對大數據與電商經濟進行不懈的學術探索,出了一批研究成果。先后發表了《中國中部C2C店鋪服務質量的空間分異及其影響因素——以淘寶網五類店鋪為例》(《地理研究》)、《中國電子商務發展水平空間分布特征及其影響因素》(《經濟地理》)等五篇高質量論文;獲批河南省政府決策招標項目“河南省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與鄉村振興耦合協調發展研究”、河南省第四次經濟普查項目“多尺度視角下河南省電子商務業發展水平的時空差異與提升路徑研究”等省級課題;出版了《城市—區域綜合發展的理論與實踐》《中原經濟區“五化”協調發展的狀態評價與優化組織》等著作。2020年11月,在上述成果的支撐下,他入列河南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創新人才支持計劃。這些成果的核心研究內容是農村電商經濟與農區鄉村振興,擺在我案頭的這本《農村電商發展與淘寶村網商集聚研究》書稿就是他四年心血的結晶,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最終成果。
仔細剖析這本書的學術脈絡,我發現了如下的邏輯軌跡。
技術融合支撐數字經濟。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逐漸滲透到城鄉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促使產業組織模式和生產經營模式發生了劇烈的變化。在產業轉型升級的當下,數字經濟通過大數據與信息技術、產業鏈延伸、生產經營模式的融合,實現了資源的快速配置與重新組合,成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
數字經濟使農村電商崛起。在數字經濟的應用層面,零售電商作為迅速崛起的力量,改變了傳統的生產、銷售、服務環節,使經營者直面消費的各種需求,促進產品的迭代升級。網購已成為城鄉居民的常態生活習慣,改變了人們到傳統商業中心、實體店鋪購物的消費行為,人們的生活狀態也逐步向個性化、高品質轉變。農村電商作為鄉村振興的新力量,對促進鄉村地域系統的產業興旺及各方面轉型升級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農村電商推進縣域經濟。作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進力量,農村電商的興起和集聚,改變了傳統的耕作、種植、銷售等農業模式,促進了“三產”融合且使產品直面消費者,加速了就地就近城鎮化的步伐,對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具有重要意義。
縣域經濟理論是研究、推行農村電商的學術基礎。從產業興起和集聚的角度看,這個學術基礎既包含傳統鄉村地域系統理論、專業村形成理論,又涉及創新集聚、電商經濟、信息化等現代產業理論。因此探索農村電商的集聚過程、機理,有助于完善鄉村地域系統理論,探索微觀尺度下新業態形成的深層次規律。從產業的空間關系看,農村電商集聚既涉及依托地理鄰近、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的地理實體集聚,又涉及基于數字空間、電商平臺、云端銷售的虛擬地理集聚。因此基于線性實體空間和線上云端空間及兩者的融合、互促模式,會成為鄉村地理學探究的新課題。
河南省農區是研究、推行農村電商的典型平臺。河南省作為傳統農區和中西部欠發達地區的典型,提升農村電商發展質量,推進農村、農業、農民與新時代新型業態的融合,對促進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的融合、農業的現代化建設意義重大。淘寶村是農村電商集聚的代表,河南省是中西部農村電商異軍突起的典型區域。因此以河南省淘寶村為案例,通過調研訪談和問卷分析,探索欠發達地區的淘寶村集聚機理、模式及區域效應,對分析新地理空間的集聚模式和探索鄉村振興新路徑具有重要理論意義。
綜觀本書的內容,作者對所承擔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研究成果進行了系統總結,深入分析了典型農區淘寶村網商集聚的模式、機理及區域效應,對國家交付給年輕學者的科研任務有了交代。同時也對中國、河南農村電商的時空發育過程、發展水平的空間差異進行分析,總結了河南省農村電商的發育狀態和現狀特征,對河南省農村電商的經濟規律有了深刻剖析。本書可大致概括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礎篇,包括前三章內容,分別闡釋了研究的立論支撐、前沿動態和理論框架;第二部分是電商經濟篇,從中國、河南省兩個視角分析了電商經濟的時空特征、空間差異,為后續淘寶村網商集聚分析打下了基礎。第三部分是淘寶村篇,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核心內容,剖析了淘寶村網商集聚的過程、模式、機理及區域效應。總體看來,基礎篇緊扣時代背景、國家戰略,電商經濟篇解析時空特征和動態趨勢,淘寶村篇深挖集聚機理與模式——這與我們“城市—區域綜合發展”研究團隊“理論上站得住腳,實踐上服務社會”的學術理念完全契合。
當前關于淘寶村的研究,主要從宏觀與中觀尺度分析中國,尤其是東部發達地區農村電商的發展狀況以及淘寶村的集聚機理,且多集中于分析淘寶村的形成過程及其發展模式,而關于中西部欠發達地區且以微觀尺度分析淘寶村網商發展過程的研究較少。因此本書的學術創新價值突出,必然有不同以往的“特色”,沒有創新與特色,這本書就失去了閱讀的價值。依我看來,首先,作者基于多尺度視角分析了河南省電子商務發展水平的空間分異,這對尺度細化后的中微觀空間差異具有積極意義。其次,以河南省13個淘寶村作為案例,分析淘寶村網商集聚過程與集聚機理,能夠進一步剖析虛擬網商集聚與實體經濟的關系,為欠發達地區淘寶村的發展提供參考。再次,考慮到以往研究多從定性角度分析淘寶村網商集聚機理,結合淘寶村網商集聚的核心影響因子,根據實地調研問卷,運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從農戶、社會網絡、產業基礎、互聯網環境、政府行為等方面剖析了河南省淘寶村網商集聚機理。最后,根據淘寶村對區域經濟社會的影響,結合淘寶村形成前后的各種變化,從經濟效應、社會效應、環境效應進行總結,為信息化時代城鄉融合發展和鄉村振興提供新思路。
年輕學者面前總得有進一步提高的空間,才能保持不斷進步的“可持續性”。我讓志偉自己動腦動手解剖自己,他得出了如下結論:由于數據獲取難度較大,研究單元中存在無數據區,因此縣域尺度的研究結果可能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仍然缺乏中微觀程度的深層次對比,這是今后需要重點改進的地方;受客觀條件限制,調查問卷數量相對較少,而且受網商經營者主觀感受的影響,問卷的結果可能會有些偏差;在進行定性與定量分析時,選取的指標可能不足以全面反映淘寶村網商集聚機理,指標體系有待于進一步完善。我基本上認可。
志偉在本書的前言里稱自己是一個“念舊的人、好新的人、較真的人、自知的人和感恩的人”。這讓我回憶起他跟我念書時的種種。這種時刻反思自己為人、為學的精神與氣質,是他清醒做人、聰明做學問的動力;這種敢于直面自己不足、敢拿刀子解剖自己的勇敢與睿智,是他不斷成長、成熟的保證;這種充分自信、當仁不讓的氣概與格局,是他永遠在路上的底蘊……
電商經濟與虛擬地理空間集聚是一個新課題,涉及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融合、“線下”集群與“線上”集聚的融合等多方面、多維度,其內在的復雜性、交織性仍需進一步深挖。基于此,希望有“青春勁兒”而且鐘情“新玩意兒”的中原學者丁志偉副教授,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河南省高校科技創新人才支持計劃項目的支持下砥礪前行,持續為農區電商集聚探索、農業農村現代化貢獻自己的力量,也期望這些成果能為河南省鄉村振興、數字經濟建設提供理論支撐與實踐指引。
值此《農村電商發展與淘寶村網商集聚研究》付梓,特為之序。
王發曾
2021年5月于河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