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中亞國家投資、經濟技術合作與政策選擇研究
- 薛小榮等
- 12字
- 2022-07-27 10:56:52
第二節 投資與投資環境概述
一、對外投資的內涵
為了規范研究對象的明確性,需要對相關概念進行界定。由于學術界和實業界對相關概念的界定存在認定差異,為了減少認知差異,本書采用國際和國內的相關法律法規或者重要機構對相關概念的界定。
(一)中國企業境外投資的內涵
中國企業境外投資主要指中國企業在境外的直接投資。根據相關規定,對外直接投資是指我國企業、團體等在國外及港澳臺地區以現金、實物、無形資產等方式投資,并以控制國(境)外企業的經營管理權為核心的經濟活動。
對外直接投資的內涵主要體現在一個經濟體通過投資于另一個經濟體而實現其持久利益的目標。境外企業投資按設立方式主要劃分為子公司、聯營公司和分支機構等。[10]
(二)中國企業境外投資額的內涵
對外直接投資額是指境內投資者在報告期內直接向境外企業實現的投資,包括股本投資、利潤再投資以及與公司之間債務交易相關的其他投資。其中,股本投資是指境內投資者在境外分支機構的股本金或其在境外子公司和聯營公司的股份。利潤再投資是指境外子公司或聯營公司未作為紅利分配但仍歸屬于境內投資者的利潤部分以及境外分支機構未匯給境內投資者的利潤部分。其他投資是指境內投資者和境外子公司、分支機構以及聯營公司之間的債務交易等,包括境內投資者與境外子公司、聯營公司和分支機構的借貸。[11]境內投資者當期提供給境外子公司、聯營公司、分支機構的貸款記作當期對外直接投資流量和存量的增加;境外子公司、聯營公司歸還當期或以前年度境內投資者的貸款記作當期對外直接投資的負流量,同時應調減當期存量。[12]
(三)馬克思主義學說關于資本國際化與對外投資的觀點
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少數富有的國家出現了大量的“過剩資本”,但國內缺乏有利可圖的投資場所,因此,就需要進行資本輸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所主張的是勞動價值論,認為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而資本是能夠帶來剩余價值的價值,是帶來剩余價值而不是創造剩余價值,因為只有勞動才能創造價值。實質上,國際投資是解決國內資本過剩的一個途徑。
中國堅持社會主義制度,“一帶一路”建設是引進市場機制,不斷推進深化改革開放,促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通過“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形成一個較為完善的對外開放政策體系,融入國際經濟體系,提升中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對外開放思想是對馬克思主義關于資本國際化與對外投資學說的繼承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