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可再生能源統計與核算研究作者名: 胡潤青 任東明 劉建東本章字數: 1615字更新時間: 2022-07-27 10:46:58
第一章 能源統計制度
Energy Statistic Regulation
第一節 國家統計制度和要求
一、國民經濟行業分類
目前我國執行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準是2017年修訂頒布的,即《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7)。該標準明確規定了全社會經濟活動的分類與代碼,適用于統計、規劃、財政、稅收、工商等國家宏觀管理中對經濟活動的分類,并用于信息處理和信息交換,是經濟管理和統計工作的基礎性分類。該標準規定,當前行業共分為20個門類、97個大類、473個中類、1 381個小類。與2011年版標準比較,門類沒有變化,大類增加了1個,中類增加了41個,小類增加了286個。
二、一套表統計調查制度
為全面了解和反映工業、建筑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房地產開發經營業、規模以上服務業等國民經濟行業調查單位生產經營全過程,為各級政府制定政策和規劃、進行經濟管理與調控提供依據,我國實施一套表統計調查制度,要求納入統計調查的企業定期(每月)通過聯網直報平臺網報送數據。
(一)統計范圍及調查單位確定
統計范圍及調查單位包括:規模以上工業、有資質的建筑業、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限額以上住宿和餐飲業及全部房地產開發經營業等國民經濟行業法人單位及所屬的產業活動單位,規模以上服務業法人單位,其他有5 000萬元以上在建項目的法人單位,以及工業生產者價格統計調查樣本法人單位。國民經濟分行業目錄見表1-1。
表1-1 國民經濟分行業目錄(門類和工業大類)

(二)統計內容
統計內容包括:調查單位基本情況、從業人員及工資總額、財務狀況、生產經營情況以及能源和水消費、固定資產投資、研發活動、信息化和電子商務交易情況等。
(三)統計原則
轄區內規模以上工業、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限額以上住宿和餐飲業、房地產開發經營業、規模以上服務業、其他有5 000萬元以上在建項目的法人單位和工業生產者價格統計調查樣本法人單位按照在地原則進行統計,有資質的建筑業法人單位按照注冊地原則進行統計。
統計報表制度中的單位調查部分嚴格執行“法人經營地”統計原則,即各法人單位按照實際生產經營地向所在地政府統計機構報送統計數據;產業活動單位由其歸屬法人單位進行統計;若一個法人單位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經營地(辦公地),按法人總部所在地報統計數據。
(四)數據采集
(1)調查單位采取聯網直報方式,嚴格按照一套表統計調查制度分行業報表規定的調查內容、上報時間獨立自行報送數據,具體要求詳見分行業報表。
(2)一套表統計調查制度采用統一的統計分類標準和編碼,統計機構和調查單位必須嚴格執行,不得自行更改。
(3)按照《統計法》的要求,為保障源頭數據質量,做到數出有據,調查單位應該設置原始記錄、統計臺賬,建立健全統計資料的審核、簽署、交接和歸檔等管理制度。
(4)一套表統計調查制度分行業報表中所有指標數據原則上按月(季)度日歷天數統計上報。
(五)數據處理
在數據處理軟件中,各級統計機構在規定的時間內采取分級、分專業審核、驗收和匯總的方式進行數據處理,具體要求詳見分行業報表。
(六)數據發布
根據數據調查頻率,按月度、季度、半年、年度等頻率通過國家統計局外網、新聞發布會、統計公報、統計年鑒或其他統計資料等形式對公眾發布。
三、三次產業劃分規定
根據《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1),國家統計局印發了三次產業劃分的規定,以便反映我國三次產業的發展情況,滿足國民經濟核算、服務業統計及其他統計調查對三次產業劃分的需求。
第一產業是指農、林、牧、漁業(不含農、林、牧、漁服務業)。
第二產業是指采礦業(不含開采輔助活動),制造業(不含金屬制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建筑業。
第三產業即服務業,是指除第一產業、第二產業以外的其他行業。
四、“四上”企業劃分標準
“四上”企業是現階段我國統計工作實踐中對達到一定規模、資質或限額的法人單位的一種通俗稱謂,包括規模以上工業,有資質的建筑業和全部房地產開發經營業,限額以上批發業、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規模以上服務業法人單位。各行業規模(限額)標準見表1-2。
表1-2 各行業規模(限額)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