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金融中心指數(CFCI)報告(第十二期):走進蘇州
- 劉國宏主編
- 4356字
- 2022-07-26 18:40:42
上篇 中國金融中心評價報告
第一章 中國金融中心競爭力評價
1.1 綜合競爭力:整體發展速度持續放緩,十強城市競爭格局趨穩
1.綜合競爭力整體排名
本期31個金融中心城市綜合競爭力整體排名依次是上海、北京、深圳、廣州、杭州、成都、天津、重慶、南京、武漢、鄭州、西安、蘇州、大連、長沙、濟南、青島、廈門、福州、寧波、合肥、沈陽、無錫、南寧、昆明、南昌、哈爾濱、石家莊、烏魯木齊、長春和溫州。其中,西安和蘇州本期排名并列第12位(見圖1-1)。

圖1-1 第十二期31個金融中心的綜合競爭力得分
2.綜合競爭力排名變化情況
本期31個金融中心中,綜合競爭力排名上升的城市有7個,排名下降的城市有7個,其余17個城市排名維持不變。十強上榜城市與上一年高度一致,4個一線城市連續12年為前四名,僅杭州和成都交換了排名位次,其他十強城市繼續維持上一年排名位次。
排名上升幅度最大的城市是長沙,較上一期提升了3個名次,至榜單第15位。排名降幅最大的城市是沈陽,較上一期下降了3個名次,至榜單第22位(見表1-1)。
表1-1 第十二期CFCI綜合競爭力排名與得分變化

續表

3.綜合競爭力得分變化情況
本期31個金融中心中,僅有5個城市的綜合競爭力得分出現小幅減少,其中得分減少最多的城市是西安,減少0.34分,其余26個城市均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得分增長。
本期得分增長最快的是三大全國性金融中心,其中深圳得分增長保持穩定,北京、上海得分增長大幅下降,上一期分別增長48.73分、36.18分,而本期分別增長12.26分和22.02分。
在28個區域金融中心中,廣州、杭州、成都、天津、重慶、南京、武漢、鄭州、西安和蘇州處于發展領先態勢,較其他區域金融中心有明顯的競爭優勢,本期這10個城市的平均得分較其他區域金融中心的平均得分增加到19.1分,領先幅度近50%。
大連、長沙、濟南、青島、廈門、福州、寧波、合肥、沈陽和無錫等10個城市的最大分差在6分以內,整體發展水平相對接近,存在趕超排名靠前區域金融中心的發展基礎。
南寧、昆明、南昌、哈爾濱、石家莊、烏魯木齊、長春和溫州等排名在末8位的區域金融中心,本期綜合競爭力的分差也縮小在6分以內,輕微的得分波動就引起了排名發生變化,可見排名競爭越發激烈。
1.2 金融產業績效:金融業平均增速強勢回升,深圳產業績效增長最快
1.金融產業績效整體排名
本期31個金融中心城市金融產業績效分項排名依次是上海、北京、深圳、廣州、杭州、成都、天津、南京、重慶、鄭州、西安、蘇州、武漢、濟南、南寧、沈陽、合肥、哈爾濱、無錫、長沙、廈門、青島、石家莊、烏魯木齊、昆明、大連、寧波、南昌、福州、溫州和長春(見圖1-2)。

圖1-2 第十二期31個金融中心的金融產業績效得分
2.金融產業績效排名變化情況
本期31個金融中心中有13個城市排名上升,有12個城市排名下降,有6個城市排名不變。其中,排名提升最大的城市是合肥,上升了7個名次,分項排名第17位;排名下降最大的城市是福州,下降了7個名次,分項排名第29位。
本期前十上榜城市名單與上一期相同,除前三名排名不變外,其他十強城市名次有較大變化。其中,杭州分項排名上升4個名次,由上一期第9位升至本期第5位。
3.產業績效得分變化情況
金融產業績效得分整體“止跌回升”,一舉逆轉上一期“負多正少”的情況。本期31個金融中心中,有26個城市得分正增長,僅有5個城市得分出現小幅減少。其中,金融產業績效得分增長最多的城市是深圳,較上一期增長34.51分;得分減少最多的城市是濟南,較上一期減少5.27分(見表1-2)。
表1-2 第十二期CFCI金融產業績效排名與得分變化

續表

從金融產業績效核心指標金融業增加值來看,本期大多數城市的金融業增加值增速由2018年放緩下滑轉變為企穩回升,31個金融中心2019年的金融業增加值平均增速7%左右,較2018年平均增速上升2個百分點。
從金融產業績效的城市競爭來看,上海和北京較其他城市大幅領先,但這兩個城市的得分差距持續縮小,本期得分僅相差1%左右,北京的金融業規模繼續快速迫近上海。2019年,兩地金融業增加值均突破6000億元,但北京較上海的規模差距已經不足56億元。
深圳金融產業績效得分增長最快。本期深圳得分增長34.51分,在31個金融中心城市的增長分數中排名第一,表現出更高的增長性,特別是在金融從業人員方面,近年來深圳金融人才流入效應顯著,近三年金融從業人員平均增速超過10%。
1.3 金融機構實力:鄭州連續兩期排名上升最快,武漢本期得分下降最多
1.金融機構實力整體排名
本期31個金融中心的金融機構實力分項排名依次是北京、上海、深圳、天津、重慶、杭州、廣州、成都、南京、武漢、西安、福州、蘇州、大連、寧波、長沙、鄭州、濟南、合肥、沈陽、青島、廈門、無錫、長春、南昌、哈爾濱、南寧、昆明、石家莊、溫州和烏魯木齊(見圖1-3)。

圖1-3 第十二期31個金融中心的金融機構實力得分
2.金融機構實力排名變化情況
本期31個金融中心中有13個城市的排名與上一期保持一致,有10個城市的排名小幅上升,31個金融中心中有8個城市的排名小幅下降。其中,鄭州連續兩期排名上升最快,本期上升4個名次,至榜單第17位。本期分項排名降幅最大的城市是合肥,排名下降5個名次,至榜單第19位。
3.金融機構實力得分變化情況
本期金融機構實力得分整體呈小幅增長態勢,在31個金融中心中,有11個城市得分出現小幅減少,其他20個城市均實現正增長。其中,得分增長排名前三的城市是上海、深圳和北京,分別增長了15.73分、14.44分和13.94分;得分減少前三的城市是武漢、大連和成都,分別減少了4.31分、3.29分和2.76分(見表1-3)。
表1-3 第十二期CFCI金融機構實力排名與得分變化

續表

三大全國性金融中心的金融機構實力得分之和超過其他28個區域金融中心得分總和(見圖1-4)。

圖1-4 中國31個金融中心的金融機構實力得分相對比較
4.典型城市金融機構實力表現
31個金融中心集聚了國內絕大部分金融機構資源。截至2019年底,31個金融中心的金融機構總資產規模占全國比重超過80%。其中,銀行業機構總資產占全國的80%,保險業機構總資產占全國的87%,法人公募基金機構總資產占全國的91%,法人證券公司總資產占全國的96%(見圖1-5)。

圖1-5 中國31個金融中心的金融機構總資產全國占比
在28個區域金融中心中,杭州、重慶、天津和廣州的表現相對突出,四者的金融機構實力比較接近,法人金融機構的規模、數量和種類基本處于同一水平。
1.4 金融市場規模:整體呈現大幅增長態勢,天津資本市場利用進步最大
1.金融市場規模整體排名
本期31個金融中心城市金融市場規模分項排名依次是上海、深圳、北京、廣州、大連、鄭州、杭州、南京、武漢、蘇州、成都、天津、合肥、寧波、青島、福州、長沙、南昌、廈門、西安、重慶、無錫、石家莊、沈陽、南寧、哈爾濱、烏魯木齊、濟南、昆明、長春和溫州(見圖1-6、圖1-7)。

圖1-6 第十二期31個金融中心的金融市場規模得分

圖1-7 第十二期31個金融中心的金融市場規模得分相對比較
2.金融市場規模排名變化情況
本期31個金融中心的金融市場規模排名上升的城市有10個,排名下降的城市有12個,排名不變的城市有9個。其中,排名上升幅度最大的城市是天津,提升8個名次,至榜單第12位;排名下降幅度最大的城市是長沙,下降6個名次,至榜單第17位。
本期排名前十的城市中,除了國內少數幾個具備全國性金融市場的城市外,余下上榜城市則主要憑借在資本市場利用和區域股權交易市場方面的突出表現,躋身本期十強行列。
3.金融市場規模得分變化情況
本期金融市場規模得分整體呈增長態勢,在31個金融中心中,僅有5個城市得分出現小幅減少,有1個城市得分維持不變,剩下25個城市得分均實現正增長。其中,得分增長前三的城市是上海、廣州和深圳,分別增長了46.86分、10.24分和6.43分(見表1-4)。
表1-4 第十二期CFCI金融市場規模排名與得分變化

續表

本期各城市資本市場利用水平方面的得分均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增長和提升,這主要得益于2019年國內A股市場上市融資回暖,多數城市新上市公司數量明顯增加、融資規模明顯擴大。除三大全國性金融中心外,杭州、蘇州、廣州和青島在2019年分別新增了14家、14家、9家和9家A股上市公司。
4.典型城市金融市場表現
上海的金融市場規模超過了其他30個金融中心規模的總和。上海集聚了包括貨幣市場、股票市場、債券市場、黃金市場、外匯市場、衍生品市場等幾乎所有全國性金融市場。
本期上海、深圳的金融市場規模分項得分分別較上一期增長12%和8%。得益于2019年國內金融市場迅速回暖,貨幣市場、股票市場、債券市場、衍生品市場等市場交易規模迅速擴大,其中股票市場擴大速度迅猛,2019年滬、深兩市全年股票市場交易額分別較上一年增長35%和46%。
北京受“新三板”市場交易、融資持續低迷影響,導致本期金融市場規模分項得分出現小幅減少。2019年,北京“新三板”市場的掛牌企業總數首次出現負增長,年末掛牌企業總數較上一年減少了1738家。
1.5 金融生態環境:地方風險隱患增加,多地得分首現減少
1.金融生態環境整體排名
本期31個金融中心城市金融生態環境分項排名依次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武漢、杭州、南京、青島、蘇州、重慶、西安、長沙、廈門、鄭州、天津、濟南、大連、昆明、寧波、無錫、沈陽、福州、合肥、南昌、南寧、長春、溫州、哈爾濱、石家莊和烏魯木齊(見圖1-8)。

圖1-8 第十二期31個金融中心的金融生態環境得分
2.金融生態環境排名變化情況
本期金融生態環境分項排名相對穩定,31個金融中心中有17個城市排名維持不變,有8個城市排名上升,有6個城市排名下降。其中,廈門排名上升幅度最大,上升3個名次,至榜單第14位;天津排名降幅最大,下降3個名次,至榜單第16位(見表1-5)。
表1-5 第十二期CFCI金融生態環境排名及得分變化

續表

3.金融生態環境得分變化情況
首次出現大量城市得分減少態勢。在31個金融中心中,有16個城市得分出現了負增長,僅有15個城市繼續保持連續增長。受國內宏觀經濟增速持續放緩、國際經貿環境持續惡化等因素影響,本期金融生態環境得分一改往期穩健增長態勢。
得分增長前三的城市是廈門、杭州和上海,分別增加了6.96分、4.31分和4.26分;得分減少前三的城市是青島、哈爾濱和長春,分別減少了8.99分、8.77分和5.22分。
值得注意的是,本期31個金融中心中,有17個城市在地方風險控制評估指標得分方面出現減少態勢,地方風險控制水平整體有所下降。其中,有18個城市的地方政府負債率上升,有27個城市的地方政府債務率上升。
4.典型城市金融生態環境表現
北京和上海的金融生態環境最優,兩者在金融人才環境、商業環境和國際化程度方面均是全國前三的水平。其中,北京的金融人才環境和商業環境居全國第1位,上海在國際化程度方面保持全國第1位。
深圳的金融生態環境是唯一落后于區域金融中心的領域。深圳在金融生態環境方面的最大短板是金融人才環境,受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資源不足以及房價過高等因素影響,其金融人才環境排名幾乎處于31個金融中心的末位。
天津是唯一連續三年金融生態環境得分出現減少的城市。2017年,(CFCI 9)天津在金融生態環境分項的得分達到高點,自此以后得分開始下降,分項排名已經降至歷史低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