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中國金融中心指數(CFCI)報告(第十二期):走進蘇州作者名: 劉國宏主編本章字數: 2791字更新時間: 2022-07-26 18:40:40
本期摘要
CDI中國金融中心指數(簡稱CDI CFCI)構建了一套適應我國金融中心發展特點的競爭力評價體系(1),旨在跟蹤研究我國金融中心發展狀況,為相關決策部門提供政策優化的參考依據,為社會各界提供我國金融中心建設的前沿觀察窗口。首期CDI CFCI于2009年發布,其后每年更新一次。
第十二期CDI CFCI使用了4級架構共計94項指標,涵蓋金融產業績效、金融機構實力、金融市場規模和金融生態環境等4個方面,對我國31個具有代表性的金融中心城市的綜合發展情況進行了全面、深入的競爭力評估。
以下是本期核心觀點摘要:
中國金融中心綜合競爭力排名TOP 10的依次是上海、北京、深圳、廣州、杭州、成都、天津、重慶、南京和武漢(見表1)。
表1 第十二期CFCI綜合競爭力排名TOP 10

本期31個金融中心中,綜合競爭力排名上升的城市有7個,排名下降的城市有7個,其余17個城市排名維持不變。排名上升幅度最大的城市是長沙,較上一期提升3個名次,至榜單第15位。排名降幅最大的城市是沈陽,較上一期下跌了3個名次,至榜單第22位。
31個金融中心中,有26個城市的綜合得分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只有5個城市的綜合得分出現小幅下降。本期得分增長最多的城市依然是三大全國性金融中心,得分下降最多的城市是西安,減少了0.34分。
上海、深圳和北京三大全國性金融中心的綜合競爭力得分分別增長22.03分、14.52分和12.26分。可以看到,深圳追趕北京的步伐加快了,同時可以發現與其他區域性金融中心相比,三大全國性金融中心繼續擴大領先優勢,進一步拉開了實力水平。
在28個區域金融中心中,廣州、杭州、成都、天津、重慶、南京、武漢、鄭州、西安和蘇州為我國前十大區域性金融中心,較其他區域性金融中心有明顯的競爭優勢。
金融產業績效排名TOP 10依次是上海、北京、深圳、廣州、杭州、成都、天津、南京、重慶和鄭州(見表2)。
表2 第十二期CFCI金融產業績效排名TOP 10

在金融產業績效排名方面,有13個城市排名出現上升,有12個城市排名出現下降,有6個城市排名維持不變。其中,排名提升幅度最大的城市是合肥,上升了7個名次,至榜單第17位;排名降幅最大的城市是福州,下滑了7個名次,至榜單第29位。
在金融產業績效得分方面,整體上呈現大幅增長態勢,31個金融中心中有26個城市得分實現正增長,只有5個城市得分出現了負增長。其中,得分增長最大的城市是深圳,增長了34.51分;得分減少最多的城市是濟南,減少了5.27分。
金融機構實力排名TOP 10依次是北京、上海、深圳、天津、重慶、杭州、廣州、成都、南京和武漢(見表3)。
表3 第十二期CFCI金融機構實力排名TOP 10

續表

在金融機構實力排名方面,有10個城市排名上升,有8個城市排名下降,其余13個城市的排名不變。其中,排名上升幅度最大的城市是鄭州,上升了4個名次,至榜單第17位;排名降幅最大的城市是合肥,下降5個名次,至榜單第19位。
在金融機構實力得分方面,整體呈小幅增長態勢,31個金融中心中有20個城市得分保持了正增長,只有11個城市得分出現了小幅減少。其中,得分增長前三的城市是上海、深圳和北京,分別增長了15.74分、14.44分和13.94分。
金融市場規模排名TOP 10依次是上海、深圳、北京、廣州、大連、鄭州、杭州、南京、武漢和蘇州(見表4)。
表4 第十二期CFCI金融市場規模排名TOP 10

在金融市場規模排名方面,排名上升的城市有10個,排名下降的城市有12個,排名維持不變的城市有9個。排名上升幅度最大的城市是天津,提升8個名次,至榜單第12位;排名下降幅度最大的城市是長沙,下降6個名次,至榜單第17位。
在金融市場規模得分方面,整體保持正向增長態勢,31個金融中心中有25個城市保持了正增長,只有6個城市的得分出現了小幅減少。其中,得分增長前三的城市是上海、廣州和深圳,分別增長了46.86分、10.24分和6.43分。
我國金融市場資源高度集中,包括貨幣市場、股票市場、債券市場、黃金市場、外匯市場、衍生品市場等在內的幾乎所有全國性金融市場都集中在上海,其金融市場規模超過了其他30個金融中心的規模總和。除上海之外,深圳、北京、大連和鄭州在全國性金融市場中也擁有一定的市場份額。
金融生態環境排名TOP 10依次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武漢、杭州、南京、青島和蘇州(見表5)。
表5 第十二期CFCI金融生態環境排名TOP 10

續表

在金融生態環境排名方面,總體變化不明顯,31個金融中心中有17個城市排名維持不變,有8個城市排名上升,有6個城市排名下降。
在金融生態環境得分方面,受2019年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和中美貿易摩擦等因素影響,與往期整體保持持續增長的態勢不同,首次出現得分減少城市數量超過得分增長城市數量的情況,其中有16個城市的得分出現了負增長。31個金融中心中,得分增長最多的城市是廈門,增長了6.96分,分項排名上升3個名次,至榜單第14位;而天津是唯一連續三年金融生態環境得分下降的城市,本期得分繼續減少3.71分,分項排名下降至榜單第16位。
上海、北京、深圳三大全國性金融中心地位更加突出,較上一期相比,深圳發展穩中有進,與京滬規模差距不斷擴大的趨勢有所遏制。
國家中心城市的金融中心綜合實力突出,金融中心地位與其城市發展定位基本相符。在9個國家城市中,上海和北京是全國性金融中心,廣州、成都、天津、武漢、鄭州和西安6個城市均列全國十大區域性金融中心行列。
在區域布局方面,長三角地區和珠三角地區城市的綜合實力顯著較強;而東北地區除大連以外的3個城市綜合實力顯著較弱,各城市金融中心的發展繼續處于相對低迷狀態,特別是金融生態環境發展存在惡化的趨勢;以天津為代表的北部沿海地區4個金融中心整體發展速度偏緩;東部沿海地區6個金融中心競爭分化顯著,各自發展特色顯現,杭州在區域中的領先優勢逐步擴大;南部沿海地區中廣州競爭實力大幅領先,廈門與福州的規模劣勢有所放大;中部地區中鄭州的金融中心快速崛起,綜合實力逐漸接近武漢;西部地區各城市總體發展較快,成都和重慶領跑區域發展。
在專項十強排名方面:
(1)2020年度中國金融中心法人金融機構發展十強為北京、上海、深圳、天津、杭州、廣州、南京、成都、福州和重慶。
(2)2020年度中國金融中心地方金融機構發展十強為深圳、重慶、上海、北京、廣州、杭州、天津、武漢、南京和蘇州。
(3)2020年度中國金融中心資本市場利用十強為北京、上海、深圳、杭州、蘇州、廣州、南京、武漢、成都和寧波。
(4)2020年度中國金融中心基金業發展水平十強為上海、深圳、北京、杭州、天津、廣州、寧波、蘇州、福州和廈門。
(5)2020年度中國金融中心金融人才集聚能力十強為北京、上海、深圳、天津、重慶、廣州、杭州、成都、鄭州和西安。
(6)2020年度中國金融中心金融開放發展水平十強為上海、北京、深圳、廣州、南京、天津、成都、杭州、青島和蘇州。
(7)2020年度中國金融中心金融風險管理水平十強為深圳、溫州、蘇州、上海、無錫、北京、廈門、寧波、青島和重慶。
(8)2020年度中國金融中心金融政策綜合支持十強為深圳、成都、廈門、北京、濟南、廣州、杭州、西安、青島和上海。
(1) 詳見附錄“第十二期CDI CFCI評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