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微施工企業會計、納稅、查賬真賬實操
- 索曉輝編著
- 15字
- 2022-07-26 18:36:44
第一章 小微施工企業會計基礎知識
第一節 小微施工企業會計的概述
一、小微施工企業會計的概念
(一)會計的概念
在日常生活中,“會計”這個名詞至少包含兩重含義:第一重,會計是指在各種經濟組織中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即會計工作人員。第二重,會計是指對經濟活動進行確認、計量、記錄和核算的管理行為,即會計行為。在本書中,如沒有特殊說明,會計是指各類經濟組織中的會計行為。
(二)哪些企業屬于小微企業
小微企業,也就是小型微利企業的簡稱,那么,哪些企業屬于小微企業,有沒有統一的標準呢?財政部2011年10月18日頒布的《小企業會計準則》(財會〔2011〕17號)適用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依法設立的、符合《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所規定的小微企業標準的企業。
下列三類小微企業除外:
(1)股票或債券在市場上公開交易的小微企業。
(2)金融機構或其他具有金融性質的小微企業。
(3)企業集團內的母公司和子公司。
《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將中小企業劃分為中型、小微、微型三種類型,具體標準根據企業從業人員、營業收入、資產總額等指標,結合行業特點制定。
所以,在本書中如無特殊說明,小微施工企業均指的是經營規模較小,不公開發行股票和債券,從事建筑工程、設備安裝工程以及其他專項工程施工的企業,包括各類小微建筑安裝公司、小微機械化施工公司、小微基礎工程公司、小微裝修和裝飾工程公司等。
(三)小微施工企業會計核算的特點
小微施工企業在會計核算中,既具有小微企業會計核算簡單的特點,又具有施工企業生產分級核算的特點,準確地把握小微施工企業的會計核算特點,對于我們更好地掌握會計核算程序、方法與慣例,具有重要的作用。總而言之,小微施工企業的會計核算具有以下特點(如圖1-1所示)。

圖1-1 小微施工企業的會計核算特點
第一,小微施工企業以《小企業會計準則》為會計核算的標準,會計核算可以適度從簡。同現行的《企業會計準則》相比較,《小企業會計準則》具有會計處理簡便和核算工作快捷等優點。對于不公開發行股票和債券的小微企業而言,采用《小企業會計準則》,在不影響會計信息質量的前提下,極大地提高了會計核算工作的效率,降低了企業的財務成本。因此,對于小微施工企業而言,采用《小企業會計準則》是非常明智的。
第二,小微施工企業需要分級核算,以避免集中核算造成會計核算與施工生產相脫節的現象。對于施工企業而言,我國一般采取三級核算體制(公司、工區和施工隊)或者兩級核算體制(公司與工區)。
第三,小微施工企業的會計核算,需要單獨計算每項工程成本,并且分階段進行工程成本核算和工程價款核算。對于小微施工企業而言,由于其產品的多樣性和施工生產的單件性及施工企業建筑產品的多樣性,因此只能將工程的實際成本與預算成本進行比較。施工企業很有必要把已完成預算定額規定的工程內容作為“已完工程”,以分期計算預算成本和實際成本,并及時與建設單位進行工程價款的中間結算。待工程全部竣工后,再進行清算。另外,對于跨年度施工的工程,施工企業一般采用完工百分比法分別計量和確認各年度的工程價款結算收入和工程施工費用,以確定各年度的經營成果。
二、小微施工企業會計的職能
會計的職能是指會計在經濟管理過程中所具有的內在功能,而會計的作用則是在會計運行過程中會計職能的內在表現。現代會計具有會計核算與會計監督兩大職能。
(一)會計核算
會計核算職能,即會計反映職能,是指會計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通過確認、計量、記錄、計算和報告等環節,對特定會計對象(或稱特定會計主體)的經濟活動進行記賬、算賬和報賬,為各有關方面提供會計信息的功能。
傳統意義上的會計核算主要是指對會計主體已經發生或已經完成的經濟活動進行的事后核算,也就是會計工作中記賬、算賬和報賬的總稱。其基本內容是:以貨幣為主要量度,對企業、機關、事業單位或其他經濟組織的生產經營活動或預算執行的過程與結果進行連續的、系統的記錄,定期編制會計報表,形成一系列財務、成本和成本指標,據以考核經營目標或計劃的完成情況,為經營決策的制定和國民經濟計劃的綜合平衡提供可靠的信息和資料。其基本方法主要有設置賬戶和賬簿、復式記錄、填制和審核憑證、登記賬簿、成本計算、財產清查和編制會計報表等。
現代會計的核算職能不僅僅是對經濟活動進行事后核算,還包括事前核算與事中核算。事前核算的主要形式是進行預算、參與計劃、參加決策;事中核算的主要形式是在計劃或預算的執行過程中,隨時反映計劃或預算的執行情況,以便對經濟活動進行控制,使其按計劃或預期的目標進行。
(二)會計監督
會計監督職能,即會計控制職能,是指會計人員在進行會計核算的同時,通過預測、決策、控制、分析和考評等具體方法,對特定會計對象所發生的經濟業務的合法性、合理性進行審查。會計監督是會計的基本職能之一,同時也是經濟監督的重要組成部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和其他有關會計法規的規定,會計人員進行會計監督的對象和內容是本單位的經濟活動。
會計的核算職能與監督職能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在對經濟業務活動進行正確核算的基礎上,才可能提供可靠資料作為監督依據。同時,也只有搞好會計監督,保證經濟業務按規定的要求進行,并且達到預期的目的,才能發揮會計核算的作用。會計監督的基本內容如圖1-2所示。

圖1-2 會計監督的基本內容
三、小微施工企業會計的作用
會計作用是會計職能的外在化,它是會計的內在職能在一定條件下的外在轉化。
(一)反映經濟活動
會計信息系統所提供的信息具有連續、系統、全面、綜合的特點,不僅能反映出一個會計主體的財務狀況、財務狀況的變化及其經營成果,而且能夠以貨幣形式再現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為經濟管理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二)控制經濟活動
會計對經濟活動的控制,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如圖1-3所示)。

圖1-3 控制經濟活動的具體表現
(三)評價企業經營業績
具體而言,財務會計可以通過定期編制財務報表,揭示一個企業的財務及其變動情況和最終經營業績,可以通過對財務報告的分析肯定成績,找出差距,提出改進措施。
(四)參與經濟決策
會計提供收集數據、信息預測,建立目標并討論各種方案,能夠選擇最優方案。據估計,企業在經營管理中所需要的信息70%以上來自會計信息系統。當然,在整個決策過程中,會計只能支持決策而無法代替決策,會計所起的是“參謀”作用,即“參與”的意思。
(五)預測經濟前景
企業為了確定恰當的經營管理目標,必須收集大量歷史的和當前的信息。通過會計財務報告中具有預測價值的歷史信息,能夠預測企業的經營前景。特別應提到的是,在西方國家,還明確規定在財務報表以外的其他財務報告中應披露預測信息,在我國也進行了相應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