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4章 火燒雒陽 遷都長安

在李存孝等人打完最后一場伏擊后,十萬大軍終是來到虎牢關下與西涼軍主力匯合。李存孝帶著典韋、張遼等心腹部將前去面見董卓。

...

相國府。

“存孝,汜水關的事情子健已經悉數告知本相。讓你受苦了!”

董卓攙扶起單膝跪拜的李存孝,輕聲安慰道。

“主公!未曾察覺到李肅的背叛,是末將的疏忽。主公不怪罪我等已是萬幸,談何受苦?”

李存孝輕聲笑道,隨后將身后的典韋讓出。

“主公!這是我在陳留時收復的一員猛將,姓典名韋,有萬夫不當之勇!

前番我等在汜水關下襲擊袁術麾下的十萬援軍,典韋徒手將敵將王修誅殺。

死在他雙戟之下的賊軍不下數百人!”

董卓看到身高九尺有余的典韋,看著那滿臉橫肉的兇相頗為喜愛,微微頷首。

“典韋!汝既是平東將軍親自招募,本相便封你為騎都尉。今后再立軍功,另有封賞!”

“典韋拜謝相國!”

典韋不卑不亢的行了一禮,緩緩退去。

“如今聯軍在汜水關內至少還有近五十萬大軍,主公是打算雒陽與敵人長期交戰嗎?”

李存孝看向主位上的董卓,輕聲詢問道。

“賢婿!后續的計劃還是你來說吧。”

董卓輕聲笑道,將目光望向身側的李儒。

“存孝既知聯軍勢大,若是固守雒陽,我軍便只能在京師內強取豪奪。

長此以往必將引起朝臣不滿,到那時我等便是籠中之鳥。”

李儒并未直言打算,這番話雖是望著李存孝說的,其實也隱有提醒董卓之意。

“兄長所言甚是,聯軍的糧草可調集豫、冀、徐三州之地。

涼州的糧道一旦被斷...”

李存孝聽后不禁點頭,這些事他早有考慮。

“所以為兄和相國早有打算,趁著如今大勝之勢,火速遷都長安!”

李儒這話一出,在場眾人紛紛側目,遷都可是大事。

“朝中大臣家眷多在雒陽城內,遷都恐怕他們不會同意吧。”

“這有何難?順我者昌逆我者亡,這些腐儒若是順勢而為尚有活路,若是阻攔本相遷都,只有死路一條!”

聽到李存孝的質疑,董卓一臉冷笑,整個人充斥著暴戾。他的耐心早已被朝臣耗盡,如今朝堂之上,但凡有出言反對者,幾乎被他屠戮一空。唯一能說得上話的,也只有王允及其心腹寥寥數人...

“主公!遷都之事宜早不宜遲,待我等退出雒陽,便引火燒城。

到那時可令細作放出消息,雒陽城內有玉璽遺失,諸侯在追擊之事上定會產生分歧!”

李儒眼中閃過精光,此計不可謂不毒。雒陽城內的百姓若不愿前往長安者,幾乎是死路一條。如今各地戰亂,除了涼州、益州以及數千里外的交州,其余各州幾乎年年饑荒,這些雒陽的百姓除了前往長安,幾乎沒有選擇...

“兄長!遷都之事于我軍有益,可若火燒雒陽,我軍的名聲豈不...”

李存孝還未說完便被李儒粗暴打斷。

“亂世當用重典!若不火燒雒陽,百姓又有幾人愿往長安?

雒陽足有數百萬百姓,若不將他們遷至長安,留下便會為諸侯聯軍提供源源不斷的兵源!

此消彼長,即便我等退守長安,城破人亡也只是時間問題!”

李儒的話讓李存孝等人陷入沉默,如今的董卓殘忍嗜殺,若將百姓留在雒陽,以董卓的為人,只會給聯軍留下一城的死尸!

“是末將愚鈍,請主公責罰!”

李存孝輕嘆一聲,跪地請罪。

“無妨!明日早朝,我會將此事公之于眾。三日后,遷都!

存孝!聽聞你此番與文遠斬殺了三路諸侯,此功暫且記下,待我等入主長安后,再做封賞!”

董卓大手一揮,定下了遷都大事。

...

次日的朝堂上,董卓將遷都之事一說,滿座嘩然。不少人紛紛勸阻,在董卓親手刺死了三位大臣后,朝堂之上再無異議。不少朝臣紛紛派遣心腹,前往汜水關通風報信,卻早在李儒的意料之中。李儒早已下令各城門校尉嚴加盤查,三日內城中許進不許出,違者殺無赦!

大臣們見消息根本無法送出去,每日以淚洗面。城內的士族大多都已傳承數百年之久,最早的可追溯到高祖時期。如今卻要背井離鄉,去長安了卻殘生...

三日后,西涼軍帶著天子朝臣,以及數百萬百姓前往長安。董卓命令徐榮及其麾下五萬大軍斷后,為確保遷移之事順利,將飛狼、飛熊兩軍也留給徐榮指揮,李存孝的飛虎軍則作為開路先鋒。大軍浩浩蕩蕩撤出雒陽,直到兩日后,雒陽城內除卻數千寧死不愿出城的老人,已經再無人煙。斷后的徐榮下令放火,整個雒陽城頃刻間陷入火海之中...

當天夜里,整個雒陽上空火光四射,宛如白晝。收到消息的袁紹當即召集汜水關內眾諸侯議事,他們已經得知玉璽之事。

“諸位!如今董卓率領數百萬百姓遷都長安,若是我等盡數追擊,只需兩日便可截殺!”

曹操第一個提出追擊意見,他對董卓深惡痛絕,只要諸侯們齊心協力,此戰必勝!

“董卓膽敢挾持百姓遷都,定有依仗。依我看,還是救火為先。古都不可廢!”

袁術聽說玉璽遺留在雒陽城內,哪還有心思去追董卓。此話得到不少諸侯響應,就連袁紹都表示贊同,一個小小的劉協根本不值得他們興師動眾。袁紹的計劃是,奪得玉璽后,奉幽州牧劉虞為主!

“盟主!若是放任西涼軍移師長安,他們便解了糧草之患。

到那時我等再次討伐,恐再無勝算也!”

曹操一臉焦急,卻只有公孫瓚一人附和,見袁紹等人無動于衷,曹操心如死灰。

“爾等這般鼠目寸光,還妄圖興復漢室?恕本太守再難奉陪!玄德!我們走!哼!”

諸侯們的表現讓公孫瓚勃然大怒,厲聲呵斥后,叫上劉備回幽州去了...

“豎子不足與謀!”

曹操長嘆一聲,甩手走出營門之外。召集部下向長安方向追去...

“呵!一個宦官之后,一個鄉野村夫,怎知我等大計!”

袁術對二人的離去毫無惋惜,想到二人此前所為,忍不住出聲諷刺。

“行了!道不同不相為謀,我等還是盡快趕去雒陽救火才是。”

袁紹煩躁的打斷,命令聯軍開拔雒陽。

...

次日,當諸侯聯軍趕到雒陽時,此地早已被燒成一片廢墟。雖是艷陽高照,城內卻如同鬼蜮一般陰森,諸侯中有不少人都曾在雒陽求學,見此慘狀忍不住潸然淚下...

“大家分頭尋找,看看還有沒有活口。本盟主親自帶隊前往皇宮查看!”

袁紹一聲令下,眾諸侯們心照不宣,有沒有活口他們根本不關心,心里都對玉璽垂涎...

“皇宮之處恐有危險,兄長我與你同去!”

“你...!”

袁術對兄長的命令不屑一顧,玉璽大概率就在皇宮內,他怎么可能愿意讓庶出的袁紹獨占?看穿了袁術的心思,袁紹無奈同意,二人一副兄友弟恭的場景好不滑稽!

諸侯們在雒陽尋找了數日卻一無所獲,不少人紛紛告辭離去,對討董之事閉口不提,唯有皇宮內的袁氏兩兄弟仍未放棄。直到第五日,袁術麾下大將雷薄在一座枯井中,打撈出一具女尸,在其衣內發現了玉璽!

“主公!玉璽找到了!”

雷薄倒也聰明,找到玉璽后當即命令親衛將隨行的數十名士卒斬殺,親自來到袁術面前匯報。

“做得好!雷將軍立此大功,本將軍重重有賞!此事切勿與他人言之!”

看到近在咫尺的玉璽,袁術心花怒放。一刻鐘后,終是冷靜下來,對雷薄一番囑托后,將玉璽收好。繼續命令麾下將士尋找“玉璽”,直到三日后還是一無所獲,他來到袁紹面前請辭。

“袁本初!我看這玉璽之事純屬董卓杜撰,這幾日本將軍幾乎把皇宮翻了個底朝天,連玉璽的影子都沒見到!再找下去也是浪費時間,我帶軍回汝南去了。盟主自便!”

袁術一臉不耐的告退,袁紹見狀也并未阻攔,繼續帶著手下士卒尋找,最終一無所獲...

如今聯軍名存實亡,他若是回到渤海郡繼續當太守,恐怕此生也無法恢復袁氏的名聲。此情此景不免生起一片悲涼之感...

“主公!如今討伐長安再無意義,我等還需早做打算啊!”

身旁的謀士許攸見袁紹長嘆,趕忙出聲寬慰。

“子遠之意我豈能不知?如今聯軍散去,我這盟主之位名存實亡。僅靠渤海一郡之地,如何立足?”

袁紹輕聲長嘆,聯軍自成立以來,幾乎屢戰屢敗,他這盟主足夠被釘在恥辱柱上了...

“主公切勿灰心,為今之計可聯合眾諸侯立劉虞為帝!

只要眾諸侯不承認董卓擁立的帝位,主公便可憑威望效仿周勃、灌嬰立代王之舉!

如此,主公便可憑借袁氏之名籠絡天下之才為己用!何愁大業不定?”

許攸的一番話讓袁紹眼中迸發神采,索性也不再找這虛無縹緲的玉璽,帶著大軍返回渤海,準備再次召集韓馥等人共商大事......

...

...

主站蜘蛛池模板: 喜德县| 保山市| 嘉峪关市| 依安县| 安泽县| 洛隆县| 巫溪县| 观塘区| 德化县| 金川县| 宜兰县| 荣成市| 珠海市| 德令哈市| 临颍县| 彭州市| 会理县| 高邮市| 乌海市| 得荣县| 新竹县| 上犹县| 青铜峡市| 南郑县| 泊头市| 雷州市| 通州区| 天门市| 江川县| 会宁县| 沙洋县| 英山县| 梁河县| 多伦县| 奎屯市| 安泽县| 宽甸| 榆社县| 临洮县| 颍上县| 隆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