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周那從天帝城一走,就是三年,官方對外說是叫“林居”。
林居是贍部洲高種姓的一種傳統(tǒng),起源于婆羅門,是指婆羅門在成家后,需要到森林中修苦行一段時間(按吠陀經(jīng)說是要十二年),因此他們將這段需要去森林修行的時間稱之為林居期,一開始這只是是婆羅門的獨有行為,不過隨著贍部洲的社會發(fā)展,某些有想法想進步的剎帝利也參與其中,例如之前所說的般度,后面會出場東光王,哪怕是那位萬王之王都有過類似的經(jīng)歷,就連渾水摸魚的迦爾納也走過這條捷徑,之所以有那么多人熱衷“林居”,不僅因為在林居期間能與大量的婆羅門打交道增長見識,更重要的是他們能通過施舍和資助婆羅門來賺獲名聲,林居的婆羅門大多生活條件艱苦,既然受人恩惠,自然得知恩圖報,在周游各地之余,必須得宣揚金主爸爸爸爸的好(實際上婆羅門是當時贍部洲的筆桿子),一來二往,林居就成了剎帝利一條成功的“捷徑”,那些林居的剎帝利在贍部洲的名聲就是這樣打響。
我們不知道阿周那在林居期間具體做了什么,不過從后來的發(fā)展來看,他應該做了不少好事,攢得不錯的名聲,我們只能從后世的記載大概知他林居的路線,以及睡了至少三個女人。
對的,我沒寫錯,史料記載他睡了三個女人。
從《摩訶婆羅多》的記載來看,阿周那離開天帝城后沿著恒河上游出發(fā),走到圣地恒河之門(恒河的源頭,就是木柱王求子女的那個地方),在那里參加婆羅門的祭典,在此期間,阿周那與一位叫優(yōu)樓比的美女發(fā)生點小感情,據(jù)說還是女方主動,一夜過后,阿周那便匆匆離去,二人自此一面未見。(渣男本色由此體現(xiàn))
一夜情后,阿周那便往北走,去到喜馬拉雅山附近,在那里見了投山仙人和極裕仙人,又去了著名圣地婆利古峰(持斧羅摩地盤)拜一拜,之后往西南去了飄忽林(黑島生講法的地方),見了婆羅門口口相傳的蓮花河,在西部各圣地打卡后,又往南前去“貿(mào)易甲天下”的羯陵迦國,那是一個以海洋貿(mào)易而興盛的國家,在那里,他見識到另一種政體——民眾共治政體,原來國家的治理可以不單靠國王(例如懼盧)亦或者單靠貴族議會(例如西部諸小國),也可以由民眾與國王共治,國王雖然作為國家的元首,但權(quán)力則集中在民眾手上,這對他而言是一種全新的政體(其實類似于我們現(xiàn)代的君主立憲制外加民主決策),而且這種政體還得到阿周那的認可,要不然,他也不會在多年以后發(fā)出這樣感慨:若使我用兵平叛羯陵迦,何至于此!
隨后阿周那一路向南,從金關越過文底耶山(贍部洲南方地理邊界),離開羯陵迦,到達贍部洲人口中所說的化(法)外之地,那里是落后的代名詞以及野蠻人的聚居地,雖說“落后”,但絕非人們所想的茹毛飲血和毫無禮法,相反這里已經(jīng)孕育出文明與國家,更讓阿周那意外的是這化外之地的武德異常充沛,如果真與贍部洲打起來誰輸誰贏還是未知數(shù),難怪金關設防重重,金城之后(傳說這南蠻之地的住民是金城提迭兄弟的后代)果然名不虛傳!
這一趟南下確實增長了阿周那的見識,也讓他重視起這“南蠻之地”,他似乎在這地方呆了不少時間,甚至做過雇傭兵,在各地戰(zhàn)斗。此外,他也跑去看過南方僅存的五個圣地(沒錯,南蠻也是是有圣地),只不過這些圣地早已冷清,見不到絲毫婆羅門聚居的痕跡,已經(jīng)淪為單純的地理名詞,其中有一個圣地叫馬祭之地,據(jù)說是贍部洲的某位王者通過馬祭征服到這里,這不禁讓阿周那感慨,南方雖然荒蠻,但物產(chǎn)豐富,人口也不少,更重要的是這里的人不抵觸來自贍部洲的文化思想,也許某一天贍部洲會與這里同化,不分彼此。
阿周那的想法是對的,多年以后,贍部洲的后人將這所謂的化外之地稱之為南印度,是印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此外,勝財在這地方居然娶妻生子!
在這化外之地有一個國家叫曼奴羅國,其國王花乘是此地難得的懂法之人,對贍部洲的文化崇拜有加,因此對贍部洲的來人總是給予優(yōu)待,而像阿周那那樣的超級能人更是五體投地,花乘經(jīng)常向阿周那討教正法,每次都隆重禮待,為了討好和留住他,甚至將自己“花容月貌、豐臀絕色”的女兒花釧送給他!
花乘對阿周那十分關愛,甚至許諾讓阿周那與自己女兒的孩子繼承王位!倆人可謂難得的忘年之交,不過無論阿周那受如何的尊敬和禮待,他始終都把自己當客人,他心里清楚,他的家在贍部洲,那里有他的母親、兄弟和妻子,因此當孩子出生并與之見上一面后,他便返回贍部洲,跑到西部的邊陲去了。
贍部洲的西邊是一片名叫馬圖拉的大草原,過去是片牛羊比人多的荒蠻之地,當?shù)鼐用竦纳钏较喈斣迹谫牪恐奕搜壑校@片土地跟南蠻一樣荒蕪,在歷史上被稱作“羅剎的流放地”,是贍部洲瞧不起的鬼地方,直至十二年前(則持國二十年)那場來自鷓鴣洲的民族大遷徙徹底改變這里。
十二年前,一名叫黑天的男子率領大批民眾,歷經(jīng)艱辛遷徙至馬圖拉平原,并在西部沿海建立一座叫多門的貿(mào)易城市,路人傳頌,這座多門城十分宏偉,貿(mào)易繁華,雖興建不過十年,但其規(guī)模足以媲美俱盧象城和羯陵迦格普爾城,而且城市十分包容,只要你愿意遷徙至馬圖拉,就是多門城的一份子!
這讓阿周那十分好奇,對自己這位素未謀面的親戚更感興趣,他只知道這位黑天應該是與自己年紀相仿的少年,不過有人說他其實是一位活了多年卻容顏不改的仙人;也有人說他身懷神器,能呼風喚雨;更有人說他是阿修羅轉(zhuǎn)世!
無論真相如何,阿周那十分希望與這位親戚見上一面。
阿周那剛離開贍部洲進入馬圖拉境內(nèi),便感受到這片土地上那勃勃生機,萬物競發(fā)的氣象,與贍部洲那繁華間夾雜不安的氛圍不一樣,這里的人單純得多且十分精神,他后來評價馬圖拉“政通人和,民眾充滿活力,比贍部洲更重視正法。”
越深入馬圖拉,勝財就越敬佩這位親戚,假如大哥的河西之地也有這番景象,那可高枕無憂了!
阿周那一直往西走,走到一處叫奈婆陀迦山的地方,詢問路人得知跨越此山就能見到多門城,恰逢此時,山上正舉辦盛大的節(jié)日祭典,無數(shù)的男女青年和上千婆羅門都聚集在山上慶祝,這么有趣的事,阿周那自然不會錯過,也隨之混入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