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尚忠到達山上的紅軍營地,見到紅軍首長,果然就是當年的大哥。大哥說有了他送來的這批物質,部隊就可以度過眼下的難關了。他告訴大哥說各路團防正在向堰埡集結,欲與國軍一起圍剿紅軍。大哥說這個情報他已知曉,此前還與山下的敵人打過幾仗,敵人倚仗人數眾多,一連發起多次猛攻,卻始終無法攻上“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紅軍營地。只是部隊已經斷糧多日,戰斗力受到嚴重影響,難以堅持下去?,F在有了這批給養,就可以繼續與敵人周旋,伺機沖出去到宣恩與鶴峰交界之處建立根據地。當山下的偵察員上來報告說于尚誠為了引開敵人而跳下了懸崖的消息,于尚忠頓時昏了過去,待他醒來,大哥說等突圍出去后,會讓人去尋找弟弟的遺體,將來革命成功了,一定會好好祭奠他。
兩天后的晚上,于尚忠隨紅軍一起突圍出去,回到家后告訴母親,弟弟在湖南遇到朋友,一起到外地做生意去了,可能要過好幾年才會回來。然而老人直到幾年后去逝時還在念叨著小兒子,卻不知道小兒子永遠不會回來了。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張超武帶領百余湘鄂西邊兒郞參加了多場對日軍的大會戰,后任國軍某部旅長,1949年初隨國民黨軍隊一起敗退臺灣。
上世紀八十年代,祖國大陸改革開放后,海峽兩的關系趨于緩和。已經七十余歲高齡的張超武回到家鄉沙道溝定居,找到于尚忠的后人,言說當年之事,真是百感交集。此后,他不僅為祖國的統一大業奔走呼號,還在家鄉投資興辦企業,與家鄉的人們一起參與地方建設,發展經濟。通過他在臺灣及海外的朋友,將沙道溝的特產玉米粉絲銷往臺灣省及日本等地,為家鄉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去世時,還在吟誦著著名愛國詩人陸游的詩: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