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竹桃
夾竹桃①本名枸那,自嶺南來。夏間開淡紅花,五瓣,長筒,微尖,一朵約數十萼,至秋深猶有之。因其花似桃,葉似竹,故得是名,非真桃也。性惡濕而畏寒,十月中即宜置向陽處,以避霜雪。最喜者肥,不可缺壅。冬逢和暖日,微以水潤之,但水多則恐冰凍而死。分法在季春,以大竹管套(一)于枝節間,用肥土填貯②,朝夕不失水,久之根生,截下另植,遂可得種矣。今人于五六月間,以此花配茉莉、婦女簪髻,嬌裊可挹。

歐洲夾竹桃:1.花枝;2.花縱剖面觀,示鱗片、雄蕊和雌蕊;3.雄蕊;4.雌蕊;5.葉局部放大;6.莖一段放大。
校記
(一)“套”:善成堂、乾本均作“韜”,中華版作“套”,按應作“套”。
注解
①系夾竹桃科常綠灌木,原產波斯。學名Nerium indicum Mill.,名見《群芳譜》,又名柳葉桃(《花歷百詠》)。葉線狀披針形,花玫瑰紅色或白色,通常重瓣,有芳香;花冠附屬器為細長裂片。我國栽培甚久,主要供觀賞用。
②即是用高壓法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