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種及期法
凡下諸色花卉種時,亦有至理存焉。地不厭高,土肥為上;鋤不厭數,土松為良①。至于下之早晚,已載于月令條下,茲不再贅。但種之之法,不可不知。臨下時,核,宜排;子,宜撒②。必于日中燥曝,擇凈③。然后合浸者浸之,不浸者,看其子粗,則培入土內;細,則均撒土面,下訖即以糞沃其上,暖日區種者亦然。下之日必須天晴,雨則不出。下后三五日,必須得雨,旱則不生。遇旱須頻澆水。若佳果欲種,須候肉爛(一)和核排種之。以尖朝上,將肥土蓋之,否則所生之實,便不類其佳,亦且難生。細子下后,必蓋以灰,恐不蓋必為蟲蟻所食④,則無生種矣。
校記
(一)“爛”:除花說堂版作“爛”外,各版本均作“難”。按應作“爛”。
注解
①指明播種圃地要求土壤肥美,同時要求多耕鋤使土粒松軟。
②說明核(大粒種子)要用條播或點播;小粒種子,可用撒播。
③播前將種子先行晾曬,以促進發芽,同時除去混雜及不好的種子。
④播后覆蓋草木灰可防蟲蟻并有促進發芽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