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鏡
- 陳淏
- 7字
- 2024-12-02 21:15:28
卷二 課花十八法
課花大略
嘗觀天傾西北,地缺(一)東南,天地尚不能無缺陷,何況附天地而生之草木乎?生草木之天地既殊,則草木之性情焉得不異?故北方屬水性冷,產北者自耐嚴寒;南方屬火性燠,產南者不懼炎威,理勢然也。①如榴不畏暑,愈暖愈繁;梅不畏寒,愈冷愈發。荔枝、龍眼獨榮于閩、粵;榛、松、棗、柏尤盛于燕、齊;橘、柚生于南,移之北則無液②;蔓菁長于北,植之南則無頭③;草木不能易地而生,人豈能強之不變哉!然亦有法焉。在花主園丁,能審其燥濕,避其寒暑,使各順其性④,雖遐方異域,南北易地,人力亦可以奪天功,夭喬未嘗不在吾儕掌握中也。余素性嗜花,家園數畝,除書屋、講堂、月榭、茶寮之外,遍地皆花、竹、藥苗。凡植之而榮者,即紀其何以榮;植之而瘁者,必究其何以瘁。宜陰、宜陽,喜燥、喜濕,當瘠、當肥,無一不順其性情,而朝夕體驗之。即有一二目未之見、法未盡善者,多詢之嗜花友,以花為事者;或賣花傭,以花生活者。多方傳其秘訣,取其新論,復于昔賢花史、花譜中,參酌考證而后錄之。可稱樹藝經驗良方,非徒采紙上陳言,以眩賞鑒者之耳目也。因輯課花十八法于左,以公海內同志云爾。
校記
(一)“缺”,康本、乾本均作“地限東南”。中華版作“地陷東南”。按原出《徐陵與楊仆射書》“天傾西北,地缺東南”。故“限”或“陷”,均應改作“缺”。
注解
①從“生草木之天地既殊”起,這一段說明植物的生物學特性所以不同的原因。這種看法與米丘林學說的基本觀點——有機體和它的生活條件是統一的,生活條件的改變,必然要引起有機體的改變相符合。
②大意謂雖能生長,但果實發育不良,汁液很少。
③指植株的根部不能好好地生長,直根細小,不能肥大成頭。
④說明如能了解和掌握植物的生物學特性,則無論原生在何處的花木都可以栽培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