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什么是社會主義

說來有點令人難以置信,中國改革開放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辟,最初竟然與一個哲學命題有關,那就是:究竟什么才是社會主義?

這個命題表面上很深奧,但其實也很簡單,因為對40多年前的中國來說,這又是一個很現(xiàn)實的實踐問題。

1976年10月,在“文化大革命”中形成的“四人幫”被粉碎,持續(xù)10年的政治動亂宣告結束。由于“文化大革命”的錯誤,中國的發(fā)展整整耽誤了10年。而同時期,世界經(jīng)濟發(fā)展很快,科技發(fā)展日新月異。一些國家和地區(qū)特別是“亞洲四小龍”(新加坡、韓國、中國臺灣、中國香港),充分利用這種機遇,在短時間內創(chuàng)造了經(jīng)濟騰飛的奇跡。

1978年,一位日本記者訪問重慶煉鋼廠。他看到有兩臺清朝末年從英國引進的蒸汽式軋鋼機,竟然還在使用。這位日本記者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還以為標簽的年代寫錯了。

如果說這些還是國家層面的宏大敘事,那么對于普通老百姓而言,當時人們一個最樸素的愿望就是,發(fā)展生產,解決溫飽。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愿望,卻很難實現(xiàn)。原因并不在于客觀條件不具備,而是人們的主觀思想受著禁錮和束縛。“文化大革命”雖然結束了,但是,告別過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歷史巨輪在慣性驅使下繼續(xù)在過去的軌道上運行著。

此時,一位老革命家坐不住了,他就是鄧小平。為了打破人們的思想束縛,他“放了一炮”、點了“三把火”。

“放了一炮”是鄧小平自己的說法。這“一炮”是鄧小平在復出前后放的,目標指向“兩個凡是”。

1977年2月7日,那個年代意識形態(tài)領域最有影響的“兩報一刊”——《人民日報》、《紅旗》雜志、《解放軍報》,發(fā)表了一篇社論,名字叫《學好文件抓住綱》。其中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擁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這句話后來被稱為“兩個凡是”。很顯然,按照“兩個凡是”,就不能糾正過去的錯誤政策,就不能開辟一條新路。

就在“兩個凡是”提出的當月,還沒復出的鄧小平在同王震將軍談話時,明確對“兩個凡是”的提法表示異議,認為這不是馬克思主義,不是毛澤東思想。兩個月后,鄧小平在給中共中央的信中鮮明提出:“我們必須世世代代地用準確的完整的毛澤東思想來指導我們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

1977年7月17日,中共十屆三中全會作出恢復鄧小平黨政軍領導職務的決定。鄧小平在全會上講話時又指出:“我們不能夠只從個別詞句來理解毛澤東思想,而必須從毛澤東思想的整個體系去獲得正確的理解。”

復出前后鄧小平的這一系列表態(tài)和講話,旗幟鮮明,主題集中,無疑是“放了一炮”。這位老政治家,雖然三起三落,可依然立場堅定,目光敏銳,并沒有失去政治勇氣。明眼人從這“一炮”中,看到了中國進步的希望。這“一記重炮”振聾發(fā)聵,抓住了問題的要害和歷史腳步徘徊不前的癥結所在,促使人們沖破“兩個凡是”的束縛,深入思考中國的實際問題:“兩個凡是”究竟對不對?判斷檢驗理論、方針政策是否正確的標準究竟是什么?由此,拉開了一場思想大解放的序幕。

點了“三把火”也是鄧小平自己的說法。這“三把火”,分別是在廣州、成都和東北點燃的。

1977年11月,鄧小平到廣州視察。途中,他聽說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廣東省的有些地方規(guī)定,養(yǎng)三只鴨子就是社會主義、養(yǎng)五只鴨子就是資本主義。這類事情在今天聽起來簡直是個笑話,但在當時卻是普遍存在的現(xiàn)實。這引起了鄧小平的深思。

由此,鄧小平對農村政策和外貿問題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他提出,要恢復過去多年行之有效的做法和政策,強調實行按勞分配。當時,廣東一些老百姓“逃港”現(xiàn)象比較嚴重,鄧小平提出,廣東要利用緊鄰港澳優(yōu)勢,搞出口基地,把生產生活搞好了,才能解決老百姓“逃港”問題。

養(yǎng)五只鴨子就是資本主義的荒唐做法,對鄧小平刺激很大。兩個多月后,他在成都視察時再次提到這個事例。

當時,四川一些農村采取“文化大革命”前“包產到組”的做法,農業(yè)生產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但遭到來自上層的一些非議。

鄧小平聽到后提出,要清理一下現(xiàn)行政策。同時,他鼓勵各地在自己范圍內能解決的,先解決一些。他的這番話,相當于肯定了四川的做法,使深感思想壓力的四川省委領導如釋重負,備受鼓舞。不久,中共四川省委就制定政策,在全國帶頭開展起農村改革的探索。

鄧小平在廣州和成都的這“兩把火”,在局部地區(qū)點燃了改革開放的思想火花。然而就全國來說,思想上還有很多“禁區(qū)”,廣大干部群眾還有很多顧慮,不敢打破條條框框,害怕被扣帽子、遭批判。

時局的真正轉變,期待著新的歷史契機。

經(jīng)過前“兩把火”,鄧小平也明白,單純從具體經(jīng)濟政策入手來推動工作,已經(jīng)行不通。各項工作最后都要靠人來執(zhí)行,只有解決好思想路線問題,才能提出新的正確政策。

歷史的契機終于來臨。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報》發(fā)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特約評論員文章,并很快引發(fā)一場全國范圍的大討論。但這場討論卻受到堅持“兩個凡是”錯誤觀點的人的壓制。關鍵時刻,鄧小平表態(tài)了。

5月30日,鄧小平在一次談話中說:毛澤東思想最根本的最重要的東西就是實事求是。現(xiàn)在發(fā)生了一個問題,連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都成了問題,簡直是莫名其妙!

6月2日,鄧小平在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有些同志天天講毛澤東思想,卻往往忘記、拋棄甚至反對毛澤東同志的實事求是的根本觀點。他希望人們打破思想枷鎖,來一個思想大解放。

正當真理標準大討論沸沸揚揚之際,1978年9月,鄧小平在東北三省進行了五天的視察,點燃了“第三把火”。

在這次視察中,鄧小平主要還是講兩大問題:一是思想路線;二是建設社會主義的政策。在思想路線方面,鄧小平反復強調要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他號召人們要從實際出發(fā),獨立思考,要開動腦筋,不要當懶漢。在建設社會主義的政策問題上,鄧小平除了對具體經(jīng)濟政策發(fā)表看法外,還對究竟什么是社會主義發(fā)表了看法。他認為,社會主義優(yōu)越性的根本表現(xiàn),就是能夠迅速發(fā)展生產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如果社會主義不能比資本主義發(fā)展得更快,那社會主義還有什么優(yōu)越性?

鄧小平還說了一段發(fā)人深省的話:

“外國人議論中國人究竟能夠忍耐多久,我們要注意這個話。我們要想一想,我們給人民究竟做了多少事情呢?”

“搞了二十多年還這么窮,那要社會主義干什么?”

鄧小平的這“第三把火”,集中談思想解放、實事求是,集中談改革開放、發(fā)展生產力,在干部群眾中引起極大反響。吉林省委書記王恩茂后來回憶說:小平同志的講話,促進了我們思想的大解放,過去有些不敢想的問題,現(xiàn)在敢想了;過去有的不敢講的問題,開始敢講了。

驚濤駭浪之后是水到渠成。

這之后的故事,眾所周知。鄧小平這次東北之行三個月后,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從此,中國改革開放的閘門打開了,一條嶄新的道路也開始在實踐探索中逐步形成。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农安县| 揭东县| 乐山市| 安新县| 莱西市| 珠海市| 休宁县| 清原| 许昌市| 中卫市| 信宜市| 禹城市| 都兰县| 德江县| 依兰县| 墨竹工卡县| 泸定县| 广昌县| 本溪| 安多县| 大宁县| 汕尾市| 汽车| 泉州市| 娄底市| 江达县| 麻江县| 双柏县| 杭锦旗| 海兴县| 深水埗区| 青阳县| 永州市| 香格里拉县| 新巴尔虎左旗| 图们市| 湖口县| 邵阳县| 玉山县| 绥芬河市| 勃利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