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接管時期的區街工作

吳明[1]

1949年l月14日上午10時,中國人民解放軍向駐守天津市的國民黨軍隊發起總攻。第二天下午2時,以活捉敵守軍司令陳長捷為標志,戰斗全部結束,天津解放。一批批被俘虜的國民黨軍隊官兵被押送出市外。同時,近7000名穿黃色粗布軍裝的干部徒步進城,接管天津。時光流逝,這已是50年前的事了,但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并未被人遺忘,它永遠留在人們的心中。

1948年12月中旬,我當時已在冀東區黨委城工部天津工委工作,任宣傳委員。一天,接到區黨委城工部來電,要我們工委的同志立即集中起來,趕赴冀中勝芳鎮,向新成立的中共天津市委報到,準備迎接天津解放,進城接管。當書記于文向機關工作人員宣布這一喜訊時,大家歡呼雀躍,拍手慶賀,為天津要解放而高興。我們工委領導研究后立即召回了在邊緣區活動的工作人員,組成一支40人左右的小隊伍(天津市內的派遣人員和關系早就有了安排),在向當地地委和縣委匆匆辭行后,我們便向勝芳鎮出發了。

經過兩天跋涉,我們這支小隊伍很快進入冀中霸縣地區,第三天上午到達勝芳鎮。當我們在楊村以北過鐵路時,遙望南邊天空,可看到天津上空一片紅光,大家估計,這個城市很快要解放了,要回到人民的手里了,心里既興奮,又有些不安,不踏實。大家考慮的是如何管好這個大城市,我們將會遇到些什么問題,怎樣才能少犯錯誤,不辜負人民的期望和無數先烈英雄的重托。在進城后的前幾個月工作中,大家的心理狀態都是這樣的。

勝芳是冀中名鎮,地處大清河北岸,傍依東淀。人口很多,素稱魚米之鄉。我們到達時,已集聚了不少準備進城的干部。我們很快見到市委委員兼組織部副部長楊英及市委秘書長于致遠,他們以長者的姿態接待我們。進城前一個時期,我們的工作一直是他們兩位領導的。他們對天津市內情況很熟悉,當時華北局城工部冀中區黨委城工部對天津城市工作做得很深入很細致,很有成效。部隊攻城前,由于市內地下黨組織提供了大量的有關資料,使部隊在不到30個小時就全部攻下天津。城內地下黨工作人員做了大量統戰工作,對穩定被接管的國民黨政府工作人員起了一定作用。相比之下,我們冀東天津工委做的工作并不多。即使如此,他們兩位在聽了我們匯報后,仍給以很大鼓勵,使我們消除了不安之心。他們還介紹新組成的市委領導班子成員。我們認為中共中央考慮得很周到。因為當時天津是我國除上海之外的第二個大城市,近現代產業很發達,是華北重要港口,國內外貿易基地,華北城鄉物資集散地,人口有200多萬。當時黨領導下的哈爾濱市才54萬人,剛解放的沈陽也才80萬人。天津解放后,黨中央要求天津要在各方面支援全國的解放戰爭,重要工作之一,就是立即組成一支各系統各行業的接管隊伍,由近7000名干部組成,并進行很好的系統教育。他們說,這是一項大工作,現在市委很忙,也可說很忙亂,無法多照顧你們了,希望你們好好休息,看看文件。這些談話,使我們全體同志很感欣慰。我們工委的工作人員從此便屬于新的建制,開始了新的戰斗生活。

不久,市委通知我們,由于文同志任中共天津市十區區委書記,由吳明、孔憲普、李健等同志組成區委會,率隊接管十區。由我任十區區長,并調華北局黨校、華北大學、中央團校的學員70多名干部給十區,加上原來冀東天津工委未調出的干部,共計百名左右,組成十區的接管隊伍。市委要求我們在短期內,對干部進行了解,作出適當安排,同時進行必要的學習。學習的內容有:有關城市政策,紀律教育,有關城市和天津市的情況。這時,市委主要領導都做了各項報告,華北局也發了關于城市各項政策的匯編。進城干部學習情緒都很高。當時,干部中一半以上是生長在農村,后參加工作的。他們對大城市是陌生不熟悉的。另一小半干部是青年學生,其中有的是從平津兩市出來的,對城市比較了解。于文是天津市人,受過高等教育,早在抗日戰爭時期就做過地下工作。我生長在上海,對大城市比較熟悉。我們二人和一些生長在平津城市的青年學員干部,經常向部分來自農村的干部介紹城市的情況和一些有關城市知識,以增強大家的感性認識。對所有干部,我們也做了初步安排,把近百人的隊伍,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30余人在區委會工作,另一部分70人左右在區政府工作。公安系統另行安排,由王誠熙任分局長。進城接收公安系統的與我們分開編隊,分開受教育。區政府按市委、市政府指示,在組織機構上設置了辦公室、民政股、經濟股、文教股、調解股、總務股等辦事機構,每處有三五人不等,余下做機動,準備進城后安排,并要考慮到下街的干部,當時決定由張敏之、李振民、朱松林、陳群、張警民等分別負責各處工作。

我們這些人在勝芳愉快地過了1949年的新年。1月正是寒冬臘月,可是人們還是熱氣騰騰,不畏寒冷,進行學習、討論與研究工作。市委也考慮得很周到,為每一個進城干部發了一套由冀中父老鄉親縫制的黃色粗土布棉軍制服。這衣服體現了鄉親們對人民干部的厚愛和黨對我們的關懷。

1949年1月14日下午接到通知,說對天津總攻開始了,一切很順利,準備接管的干部立即東移,向天津市靠攏。我們按通知所列的序列行進,夜間宿在楊柳青東邊小村。這里可以聽到攻城的強烈的炮聲。15日下午2時又接到通知,天津已解放,要求我們立即進城。我們在下午4時許從西邊進城,途經北馬路、東馬路,直奔成都道原國民黨區公所所在地。進城后,一路上受到了市民們的夾道歡迎,他們以驚奇而又欽佩的眼光望著我們。這是對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敬仰,是對中國共產黨嚴密組織性紀律性的稱頌。當晚我們席地睡在區公所樓內,夜晚出奇的安靜。馬路上沒有行人,只有少數解放軍戰士在巡邏。夜間,區委、區政府幾個負責人碰頭安排了下一步工作。我和于文都沒有睡好,望著同志們一張張恬靜安睡的臉,我們真不知說些什么好,心里想了很多。于文同志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離開天津,12年后才又回來,他有很深的感觸。我于1937年11月上海失守前離開上海,月中到武漢,繼續搞學運工作。后赴延安學習,12年后第一次回到大城市。我們一致的想法是全力搞好接管工作。過了幾天,區委、區政府遷到新的地址。

當時,天津市十區是天津市中心的一個小區,東西長不到7華里,南北寬不到5華里,大小不到30條街道,南北有5條較寬的馬路通區外,東西有3條寬敞馬路,因地處英租界,故設施較好,一律水泥馬路,上下水道都有,道路整齊,看不到一點泥土。因此,它是天津市的金融區、高級碼頭區、高級住宅區和一般中層以上人的住宅區。如東邊沿海河一帶是原英商太古、怡和洋行等外國公司的碼頭、倉庫、辦公樓,占了好地勢,還有外商的貿易出口農產品的加工廠,如打蛋廠等。往西現解放路是金融機構和貿易洋行的集中地,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都在這里設立了銀行和所謂洋行。除了小白樓和黃家花園一帶居民較集中地有較多的商店外,其余馬路因系住宅區很少有大中商店,全是一些小型的夫妻雜貨店。在西北角有3家大型現代化工廠,如仁立毛呢廠、東亞毛呢廠及中天電機廠,每廠有工人500個左右。一些小廠設在東南角,為碼頭、外貿洋行服務。區內人口10萬人,有10所小學、兩所中學、一所私立大學——原津沽學院,比較有名氣。有電影院3座、民教館一座,有私立高級天和、恩光醫院。區內尚有當時天津市唯一的一處體育場——民園體育場。另西北角有一小型公園——土山公園,面積不大。在高級住宅區,從清末、民國以來,有不少所謂的“風云人物”“名人”將這里當寓公。由于全區人口不多,某些不是主要通往區外的街道,比較安靜,無喧嘩聲,又由于街道整潔及路面高級,充分體現了高級住宅區之面貌。

關于進城后,先要做些什么,《市人民政府布告》(秘字第1號,1949年1月15日)中說得很明白:“……際茲軍事管制時期,肅清蔣傅殘匪,建立革命社會秩序為首要之任務。仰各界人民嚴格遵守軍事管制委員會命令,各安生業,不得自相驚擾為要。此布?!蔽覀冏鳛橐患壵鄼C構——人民的區政府的職責,首先要恢復城市正常秩序,促使商店復業,工廠開工,城市公用、市政設施功能恢復正常運轉,學校復課,同時還要進行初步的清理,如戰爭痕跡、散兵游勇、游民等。工作任務是不輕的。對這些工作,我們在城外勝芳鎮時已研討多次,擬訂了多項方案。首要的是防亂,恢復秩序,建立革命新秩序。應該說,由于攻城順利,地下黨的出色工作,人民的擁護,一切工作出乎意料地非常順利。如15日晚天津市人民廣播電臺即開始廣播,16日就供水供電;17日《天津日報》出版;18日公共汽車通車。這些對安定民心、恢復社會秩序起了很大作用,尤其是中國人民銀行天津分行從18日起,在天津市內設立好多兌換點,兌換國民黨政府發行的金圓券,對恢復市場貨幣流通起了積極作用。不久,糧食和其他物資也源源從農村運來。市民生活很快地安定下來,看不到一點混亂的景況。由于十區所處的地位,戰爭痕跡、散兵游勇,以及游民的問題都不大。這時,區政府各股室忙于召開各種會議,號召商店復業,工廠開工。我曾會見了當時東亞毛呢廠的宋棐卿,仁立毛呢廠的朱繼圣,中天電機廠的資方李勉之和王經理,詢問他們復工有什么困難等,他們都表示了要很快復工,對人民政府有信心,相信人民政府。一般來說,小店都先后開業,因為他們小本小利,要維持他們的生活。當時正屆年關,過農歷年。大商店、較大工廠職工較多,問題也較多,如停工期間工資付不付、年關獎金發不發、工資以新幣(人民幣)換算問題,等等。這些問題比較復雜,矛盾多,不是短時都能解決的。區政府有關人員積極配合區委工作組以及市總工會籌備組工作組人員,共同研究解決。一兩個問題要經過多少次反復才能解決。到了2月中旬,大商店、大工廠基本上都復業開工了。只有少數外商無法解決,他們想撤離,想脫身。后來,將這些外商的問題交由市里解決。

當時中共中央七屆二中全會和政協會議尚未召開,《共同綱領》也沒頒布,因此對勞資雙方的一些具體問題缺乏解決的依據,只有原則性政策。當時工會干部和區委干部在解決問題時,都比政府干部在情緒上心理上更偏向勞方,這樣就使得干部之間,容易產生僵持局面。因為政府工作人員希望先復業開工,問題慢慢地逐步解決,太急了,易嚇退經營者。因為,經營者要有利才去干,要他們冒風險先大投入,而不知獲利多少,且又無把握,他們是決不會干的。資金是他們的命根子。到5月學習了中共中央七屆二中全會文件后,一些問題仍未能徹底解決。雖然不少工廠、商店復業開工,但勞資雙方總是別別扭扭,雙方都誤認為“勞資兩利”即勞資各半。實際上廠方懷疑甚多,顧慮重重,而勞方心中也怕閉廠失業,故恢復生產后的一段時間里,生產水平和成效不如解放前,并大有繼續滑坡的趨勢。4月初,劉少奇同志來天津了解情況和指導工作,做了多次報告,召開了不少座談會,整個局面才開始有了根本好轉,為天津市后來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也為其他后解放的城市做了示范。私營的學校和醫院很快響應政府號召,積極復業和準備開學。當時的中、小學和醫院大多數是私人經辦。

我們還加強了區政街政建設。當時,區政權只有區政府的行政機構。作為人民的政府機構,應當更廣泛地聯系市民,于是,我們采取了幾種措施。一是區政府要求各股室多召開聯系人民的座談會,包括各項專業會議。它可以起到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的交流作用。二是在區政府另設立人民接待室。由丁凡一等3位同志負責主持,既可聽取市民的反映意見和建議,也可回答他們的各種詢問。并向他們進行黨的政策、方針和政府各項規定的宣傳教育。設置后,初期來訪者很踴躍,使我們了解了不少情況,也回答了市民們不少問題。它成了我們聯系群眾的一個重要橋梁。三是我們積極進行街政建設。還在我們進城初期,即派出12個街道工作組,每組不超過3人,到街道工作,同居民廣泛接觸。他們在清理、兌換、清查戶口、清查逆產、貸款救濟優撫軍烈屬各項活動中,依靠群眾,召開群眾會議,工作卓有成效,并逐步建立了居民小組,從中發現積極分子和關心公益事業的模范人物。在完善居民小組后,又進一步在居民小組長中互推閭長,作為居民小組與街干部間的聯系人,至4月建立了14個街公所,干部由區政府任命,另設立了497個閭。

5月,區政府主要貫徹劉少奇同志的工作指示,除在干部中討論、傳達外,并向私營工廠、商店中的職工傳達貫徹。這項工作也同其他工作一樣,由區委、公安分局或后來成立的工會籌備組一起配合進行。這時,進城時的緊急工作、過渡性的復工復業工作也大致告一段落。當時,根據劉少奇同志指示,天津市人民政府作出關于天津市變更區街組織的決定,并于6月16日召開了區、街干部大會,正式宣布這一決定,進行新的調整,并于17日對外公布這一決定。我也于6月18日卸職。我在天津十區政府工作僅5個多月,它在我全部工作的歷史中只是一個極短的日子,可這段日子留給我的印象很深刻。一來因為是在轉折時期,從事沒有經歷過的工作;二是同志們那種艱苦奮斗的精神、忘我的工作熱忱及作風,使我深深感動,而永不能忘懷。剛進城頭幾天,根本開不了伙,而是吃自帶的炒米干糧,后來開了伙,一時也不能吃上好的棒子面,而吃帶有霉味的。就這樣,也無人有怨言。工作常常到深夜,為了使商店、工廠復業復工,不斷地向資方勸說,三番五次逐戶逐家進行。這樣感動了不少廠主、業主,紛紛答應開工復業。我們這種吃苦耐勞的精神,贏得了市民們的欽佩和信任。今天,當年進城的干部中,不少人已經謝世,我懷著對他們敬重的心情,寫下這篇回憶文章。

[1]吳明,天津解放后任天津市人民政府十區區長。

主站蜘蛛池模板: 常德市| 阿克苏市| 永川市| 庄浪县| 宣化县| 荃湾区| 保山市| 那坡县| 株洲市| 许昌县| 陆良县| 鄢陵县| 昭通市| 余姚市| 平陆县| 海南省| 余庆县| 新沂市| 上思县| 莎车县| 九台市| 磐安县| 嘉祥县| 成都市| 陇南市| 墨江| 通州区| 盘山县| 柘荣县| 安徽省| 邵武市| 方山县| 广平县| 二手房| 平利县| 鄂温| 永仁县| 新津县| 泗水县| 滦平县| 阿克苏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