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945年10月上旬,我和陳維清(到東北后化名夏甬)一同到達了長春市。不久,張啟龍、袁任遠等同志也到達了長春。張啟龍等同志是中共東北局派來建立中共吉林省工委的。張啟龍任省工委書記,我是省工委的成員之一,兼任中共長春市委書記。

日本投降后,我地下黨迅速成立了中共長春市委。其主要負責人是申東黎、徐慎、趙東黎、傅根深、劉健民等同志。當時黨的組織不能公開,黨的活動是秘密進行的。

我到長春之后,即由我任市委書記,申東黎為副書記,兼任宣傳部部長,徐慎任組織部部長,趙東黎任民運部部長。我首先向市委傳達了中共“七大”精神,并聽取了申東黎等同志對長春市基本情況和當前形勢的匯報。然后研究貫徹“七大”精神,開展工作和市委成員的分工問題。

長春是偽“滿洲國”的“首都”,日本關東軍司令部的駐地,曾是日偽統治東北人民的政治、軍事、文化中心。

蘇軍進入長春市之后,將首腦機關蘇聯遠東軍總司令部,設在原關東軍司令部院內,蘇軍總司令馬利諾夫斯基元帥就住在那里。蘇軍在長春實施了軍事管制,成立了長春衛戍司令部。司令部設在原偽滿協和會樓內(現軍人俱樂部),司令員是蘇聯紅軍英雄加爾洛夫少將,副司令員是周保中同志。

此時,地下國民黨成立了吉林省國民黨黨部和長春市國民黨專員辦事處,并掛出國民黨的牌子,進行公開活動。蘇軍的態度是承認國民黨的機構,但要求不許進行“反蘇”“反共”宣傳,不許破壞《中蘇友好同盟條約》,蘇軍對我黨和八路軍的態度則通過周保中副司令員向我黨市委傳達蘇軍不許我們掛共產黨、八路軍的牌子,但準許共產黨組織群眾和發展黨員,準許組織地方武裝,并把長春市公安局交給周保中領導,當時周保中派張慶和(偽滿軍事部參謀,同我冀東根據地人員有聯系,又是李大釗的親屬)任市公安局局長,并把張慶和介紹給市委徐慎同志,以便對他進行幫助和領導。蘇軍還要求周保中協助搜集國民黨“反蘇”“反共”、破壞《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的材料,周保中同志把這項任務交給了徐慎。

蘇軍進入長春市后,即組織成立了中蘇友好協會。明確規定中蘇友協的委員,要有國民黨的代表和共產黨的代表,兩黨的名額是相等的,蘇軍代表謝德明(中國話講得很好)確定趙東黎、劉健民作為共產黨代表參加中蘇友協,并在講話時說,“友協”的工作要多聽聽趙東黎的意見,“友協”的工作就由趙東黎來領導,中蘇友好協會的會長也是蘇軍謝德明指定的,是“東北作家聯盟”的單庚生(又名外文),偽滿的文化人。蘇軍還決定中蘇友協出一份報紙,報名為《光明日報》。友協的辦公樓、《光明日報》的印刷廠都是蘇軍指定的,辦報用的紙張也是蘇軍供給的。

中蘇友協開始一段時間的工作,實際是蘇軍謝德明和周保中領導的,后來交給了趙東黎領導。在此情況下,國民黨的代表自動不到友協辦公了。中蘇友協就成了我黨各根據地的聯絡點。

當時,長春市的形勢非常復雜。日本投降后,偽滿漢奸被蘇軍俘虜去了,但偽滿軍隊除少數將官被俘外,絕大部分分散在市內和東北各地,特務、警察大部分跑到外地隱藏起來,少數藏在市內,日偽的工廠遭到很大破壞都停產了。學校也都停課了。商店也不能正常營業,自由市場卻非常活躍。市內處于無政府狀態,秩序非常混亂。蘇軍白天黑夜加緊巡邏,壓制了搶劫風。這時長春市只有一個維持會,沒有政府。蘇軍表示市政府不能交給我們接收。國民黨到處發展黨員,收買日偽殘余分子,擴展勢力。特務、流氓到處搗亂、破壞。

根據長春市的基本情況和當時的形勢,我特別強調了在蘇軍軍管長春市的情況下,一定要遵守蘇軍軍管的法制、法令,積極貫徹我黨的“七大”精神;要求市委同志團結一致,同心協力,做好工作。當時,我們主要抓了以下幾項工作。

(一)發動群眾,大力向群眾宣傳我黨的方針、政策

長春市的人民,由于長期受日本帝國主義的奴化教育和欺騙宣傳,中毒很深,對共產黨不太了解,把從關里來的共產黨干部當作外國人,抱著不信任的態度。大多數人不愿接觸共產黨,加之個別蘇軍犯紀律,更加深了對共產黨、八路軍的錯誤認識。對共產黨和國民黨的性質區分不清,有的人對國民黨存有盲目的正統思想,希望蔣介石快來接收長春,可使蘇軍早些撤走。據此,我們首要任務是大力向群眾宣傳共產黨是為人民謀利益的,與國民黨性質有著根本區別。

(二)加強對吉長部隊的建設

日本投降后,我地下黨長春市委組織了一批失業工人及青年知識分子2000余人,建立了一支“吉長部隊”,劉健民任司令、傅根深任政委。蘇軍對我們這支部隊是支持的,敞開原日本倉庫的大門,讓我們去取槍支彈藥。市委為加強這支部隊的建設,派了一部分骨干力量參加部隊工作,經常組織“青年讀書會”的同學和工廠的失業工人,在晚上坐上汽車到蘇軍看守著的日軍倉庫,把槍支彈藥和其他軍用物資盡量搬出來,運送到部隊里去。

(三)加強對長春市公安局的領導

長春市公安局局長是張慶和,為了加強對公安局的領導,市委派了從延安來的干部李成功同志去當副局長。并帶去100多名干部,把市公安局和分局都接管了。公安局和蘇軍配合,保證了社會的治安,也保證了我黨工作人員的安全。

(四)抓緊黨的建設,大力發展黨員

為加強領導,市委首先充實了各部門的干部,然后建立了各區的中共區委。長春市共有8個區,市委派了從延安和各根據地調來的干部去擔任中共區委書記。因干部缺乏,有的區委一時配不上區委書記,有的同志(如夏雨)兼任了和順和大同兩個區的區委書記。對建立黨的基層組織,市委指出既要積極大膽,又要謹慎穩妥地發展黨員,不可盲目圖快。同時,在有條件的群眾組織內,盡快建立黨的支部。“長春工人聯盟”主任是何琪、副主任張振亞,還有方德良、韓春、江維華等,都是黨員干部,成立了黨支部,支部書記是何琪。支部大力發展黨員,把有覺悟的工人、知識分子,吸收到黨內來。

(五)加強對“青年讀書會”的領導,作為培養干部的訓練班

“青年讀書會”,是在日本投降后由我地下黨組織成立起來的,吸收了幾百名要求進步的青年。這些青年接受黨的思想政治教育進步很快,成了我黨的骨干力量。

(六)加強對各進步群眾團體的領導

日本投降后,長春市的愛國進步青年成立了各種群眾團體,市委對他們加強了領導,派了得力干部去參加工作。如“新青年同盟”,市委派了楊國風去工作;“東北婦女同盟”,原負責人是趙逖,市委派蘇東去加強了領導;“青年進步學會”“東北電影工作者同盟”“電政技術聯盟”等都有地下黨員參加工作。趙東黎和劉健民親自與他們聯系。

(七)積極開展宣傳工作,盡快把黨的報紙辦起來

“八一五”光復后我抗日聯軍配合蘇軍進入長春市,王一知同志(周保中夫人)以蘇軍代表身份接管了偽滿廣播電臺。從此開始,即大力開展宣傳共產黨的主張,宣傳抗日聯軍英勇事跡,宣傳蘇軍正義援助,號召人民遵守法令、安定秩序,使長春市人民很快聽到了我黨的聲音。

為使“中蘇友協”的《光明日報》宣傳我黨的方針政策發揮更好的作用,市委對該報加強了領導,于11月初,派了從延安來的蕭林同志去任總編。

創辦市委黨報《長春新報》,是我一到長春就親自抓起來的一項工作。我兼任社長,報頭是我書寫,發刊詞、重要社論都由我親自撰寫,每日的清樣也是親自審定的。我派了楊文元同志負責《長春新報》的發行工作。11月初,章欣潮同志從延安來到長春,我即派他任《長春新報》的總編。報紙的消息來源主要依靠收聽延安新華社的廣播,由翟新同志(蘇東的妹妹)負責,日日夜夜地收聽,因電力不足,收聽十分困難,工作非常艱苦。

辦報紙最困難的是沒有錢。我從周保中那里拿了十兩煙土,交給市委秘書處長王永生變成了錢;然后我又去海龍縣梅河口,找了彭真、李立三、何凱豐、鄒大鵬和楊至成等同志。總后勤楊至成給了我200萬偽滿幣,有兩麻袋。總算把《長春新報》辦起來了。從1945年10月開始籌辦到11月15日出了創刊號。

《長春新報》的創辦,同廣大的工人群眾的支持是分不開的。日本宣布投降以后,工人們為了防止敵人的破壞,把鉛字都藏了起來,后來得知中共市委要辦報紙,就把鉛字搬出來送給我們,有的工人還寫了熱情洋溢的信。我們收到這些鉛字和信,非常受感動。《光明日報》和印刷廠的工人,對《長春新報》也是給了很大的支持。

蘇軍對我黨辦報是支持的,為了防止國民黨反動派的破壞,還給我們的報社站崗。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使《長春新報》很快就和群眾見面了。通過《長春新報》對我黨的方針政策的宣傳,對于揭露蔣介石的反動陰謀,清除日偽的奴化思想,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提高了群眾對共產黨的認識。

(八)接收長春市政府,市委著重研究了政府施政綱領

1945年11月初,東北局派了劉居英同志來接任長春市市長。

日本投降以后,長春市沒有政府,只有一個維持會,會長是偽滿時新京特別市公署總務處長曹肇元。

1945年10月,國民黨接收大員張家傲同蘇軍談判接收各級政權問題,但因談判沒有達成協議,國民黨全部接收人員撤出長春市回北平,以此壓蘇軍讓步。于是蘇軍通知周保中說長春市要成立一個灰色政府,要周保中代找一個灰色人物當市長,且要思想進步、能夠受共產黨領導的。周保中同志把這個任務交給徐慎同志。徐慎同志找了一個符合這條件的荊某,并得到蘇軍的同意。但不幾天,又告知不用荊某了。蘇軍已與我黨商定,由我黨選派一名干部當市長。劉居英就是根據這個協議來任市長的。同來的還有張文海同志,任政府秘書長,作為劉居英的助手。劉居英根據市委對市政府的施政方針,擬就了一個具體的施政綱領,市委討論一致同意。市政府宣布成立以后,很快發布了施政綱領。市委派去大批干部,市政府首先任命各區的區長,建立了人民政權。其他部門也安排了我們的干部,劉居英很能干,對市政府工作熟悉,處理問題干練得當,偽滿舊政府的職員都很佩服他,但可惜時間不長。有一天,蘇軍長春衛戍司令加爾洛夫少將把長春衛戍副司令周保中和長春市市長劉居英叫去,他指著維持會會長曹肇元對劉居英說:“我們以前讓你當市長,因為曹先生身體不好,現在他已好了,今后還是由他當市長。”“你把市長職權交給他。”劉居英無可奈何,就把市長的職權交了出去。

蘇軍根據“中蘇條約”的規定,應在1945年12月撤出東北三省,把政權交給國民黨政府。蘇軍在撤出之前,要求我黨領導的軍隊、黨政機關、報社和各群眾團體等全部撤出。

日本投降后,到1945年11月中旬,我們已有兩萬多名干部和十萬大軍挺進東北,再加上我黨在東北的抗日聯軍,我們在東北有足夠的兵力和干部控制東北,蔣介石想獨霸東北,看到我們共產黨的力量很大,他的軍隊還沒有運到長春難以對付,就挽留蘇軍繼續駐扎長春,推遲撤兵,想利用蘇軍來限制我們的行動。同時又不斷向蘇聯提出抗議,給蘇聯施加壓力,要求準許他的中央軍空運到長春,并向蘇聯要求把長春市政府交給國民黨接收大員。我黨為尊重蘇軍的要求,決定吉林省工委和軍區于1945年11月19日撤出長春,到拉拉屯,長春市委還暫留在長春。但蘇軍又不斷命令我黨長春市委領導下的吉長部隊、群眾團體、報社等一律撤出長春市30公里之外。如果我們不執行蘇軍的命令,就要用武力把我們驅逐出30公里之外。

我們在長春不能工作下去的情況下,就按照蘇軍的要求于1945年12月中旬全部撤出了長春市,到了岔路河。把一批新發展的黨員也帶出長春,送到樺甸訓練班去學習。只有市委徐慎同志被留在長春市與一位蘇軍中校聯系,互通信息。

1945年12月下旬,中共吉林省工委在岔路河組織召開了吉林省人民代表會議,并邀請一些地方開明人士參加了會議。會上組成了吉林省人民政府,周保中任省長,副省長是周鯨文(沒有到會),劉居英任省政府秘書長,各部門安排了負責人。

1946年1月23日,東北局決定,把吉林省工委和軍區擴建成吉遼省委和吉遼省軍區,林楓任省委書記兼軍區政委,張啟龍任副書記兼組織部部長和副政委,軍區司令是周保中,副司令是陳光。我仍任省委委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门市| 遂昌县| 永吉县| 五莲县| 阳信县| 鹰潭市| 连云港市| 南召县| 炎陵县| 建湖县| 湟中县| 贞丰县| 嘉鱼县| 青铜峡市| 通山县| 双柏县| 文化| 双牌县| 吉木萨尔县| 府谷县| 醴陵市| 洛扎县| 土默特右旗| 台山市| 太谷县| 临沧市| 肃宁县| 盘锦市| 修武县| 阆中市| 龙胜| 永吉县| 宝山区| 土默特右旗| 清水河县| 平谷区| 杭锦后旗| 武功县| 武山县| 根河市| 洱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