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劃過浩瀚的長空,少年已過青春年華。不在故事的回憶里迷失方向,歸來仍是少年郎。
人生百年,白駒過隙,豈能困難于得與失的方寸之地。沉迷于一城一池之得,惆悵于一時一事之失,都屬于一葉障目,不見遠方的星辰大海,只有看談得與失,把它當成人生的過程,才知道這時的你,以不在是少年。
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錯把得失當終點。年逾不惑,事業小成,工作穩定,業務熟練,于是乎滿足于現狀,失去奮斗目標,喪失斗志與激情,不再期望更高的山峰。這不妨稱為“得之紛”。單位高級職稱指標稀少,個人積分排名又靠后,即使努力三年五載也未能如愿。由此便覺得既然晉升無望,又何必累死累,活?于是對自己放松要求,得過且過。這不妨稱為“失之痛”。
緣何如此?細思極恐。不管“得之蕩”,抑或“失之痛”,實質都是錯把得失當成了終點。于此錯誤的思想認知下,或是小進則滿,小富則安,躺在功勞簿上自我陶醉;或是聞失則憂,聞敗則餒,不在奢望新的挑戰與作為。久而久之,心靈受到羈絆,人生陷入困境,踞跑了歲月,也浪費了人生。
把得與失當成過程來看,你就會發現得與失既是終點,更是起點。得失只不過是一個過程。就如同父輩們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不管旱澇,亦無論悲喜,周而復始,勞作不息。耕種與收獲就是農民的生命,豐年也好,災荒也罷,都是生命的一個過程。既然如此,就應當認清前路,看淡得失,契而不舍,馳而不息。諸葛亮七擒孟獲,平定南中,消除后顧之憂,這是終點;然后上《出師表》于劉禪,六出祁山,攘除奸兇,這又是起點。2020年,中國實現全面脫貧,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這是終點;但鄉村振興還任重道遠,必須再接再厲持續發力,這又是一個新的起點。
人生就像一輛列車,得失都是過程,不癡。迷于某一個站點的得失,才能到達終點,贏在全程。“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這是蘇軾面對得與失的態度,得與失不過是河流中的朵漣漪,河水不會因漣漪而停留腳步,人生哪能因為一時的得失裹足不前。持有寬廣的胸懷,良好的心態,智慧的心鏡,得不驕傲,失不沮喪。你才能看淡得失,享受過程,獲得厚重的人生。
任重道遠,志同道合,志存高遠,鴻鵠之志,方是青春年華。
少年己是枯葉蝶,望卻東山有臘梅。縱使前路漫漫,沒有什么能阻擋一根逐夢的心。無論如何,請不要忘記青春的誓言,少年與愛永不老去,即便披荊斬棘,丟失怒馬鮮。
少年不懼歲月長,彼方尚有榮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