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港島年輕人的出路
- 家族百年,從港島開始崛起
- 塞弗羅薩
- 2426字
- 2022-06-21 00:04:02
為何吳耀祖會知道黃寶鑫的底細,是因為他重生前就是塑膠行業的嗎?
并不是。
簡單的說,
作為重生者。
他除了擁有那十立方米左右的隨身空間以外,還擁有另一個小玩意兒。
他將這小玩意兒叫做小破球,一個只存在于他腦海。
甚至可能是幻想之中,也不知道有沒有實體存在的圓形球體。
它的具體作用,
大概類似于一個擁有強大搜索功能的“人工智障”。
類似于以后的小度或者小愛之類的。
關鍵是這東西,也不知道接的是什么網絡。
反正吳耀祖可以通過它,搜索和查詢發生在這顆星球上與人類有關的眾多事項。
它并不是無所不能,它具體的搜索范圍,大致就相當于某度、某狗、某歌這些的綜合版本。
看書的靚仔們,能夠在網絡上搜索到的東西。
它也可以為吳耀祖辦到。
看書的靚仔們,在網絡上搜索不到的東西。
它也沒辦法為吳耀祖提供。
吳耀祖在與黃寶鑫聊天,發現這個年輕人見識不俗以后。
他主動將這個人的名字和形象,在小破球里面搜索了一番。
隨后就發現了這位的資料。
原來是平行時空中港島的塑料、塑膠行業大能。
按照歷史軌跡,黃寶鑫1948年來到港大,一直都在他姑媽的公司里幫忙。
一直到1958年,才出來和別人合伙創業。
然后一發不可收拾,在七零年代到來之前,就已經是港島的塑料行業大能。
并且黃寶鑫主要做的是塑膠塑料行業的上游,主要做各種生產塑料產品需要的工具。
例如機器,還有一些化學藥品,以及進出口原料。
正因發現黃寶鑫有這份能力,吳耀祖才有意結交。
通過小破球,他多少知道一些黃寶鑫的性格。
所以投其所好,靠著遠超這個時代任何人的見識,獲得了黃寶鑫的一些好感。
否則的話,他又怎么會只見一面,就這么和一個陌生人稱兄道弟呢?
還不是因為對方,接下來可能對他有用。
這不能怪吳耀祖現實。
在這個時代的港島,那些起家的大亨,一個個比他現實多了??!
送走急著去給姑媽辦事的黃寶鑫,吳耀祖也沒興趣繼續去逛那些二手機器店了。
因為他想開辦的塑膠工廠,打算生產這個時代的港島,甚至是世界上大部分塑料廠都沒有的產品。
關鍵是這種產品,要用到中空吹塑機。
偏偏現在這種機器才剛出現,港島還沒有。
所以這時候,就算買來其他機器,作用也不大。
而且黃寶鑫作為化學高手,這段時間還經常逛二手機器店。
他說他最近,認識了一個在折騰這種二手機器的商人。
中空吹塑機,那個年輕人應該沒有。
但是其他塑料廠需要的機器,這個年輕人可以為吳耀祖找到。
并且價格大概率可以比二手營賣店的,要便宜許多。
黃寶鑫熱心的約定,明天就在這家火鍋店里,把那個商人帶過來。
到時候吳耀祖可以直接和對方聯系,花更少的錢買到吳耀祖想要的機器。
如今方是剛剛創業時分,能省一點是一點。
可以少花點錢,吳耀祖當然樂意。
所以就和黃寶鑫,約好了明天在這里見面。
既如此,接下來下午,他也不打算繼續去看機器了。
想了想,出了牛肉火鍋店門口以后。
他打算找輛出租車,打的回家。
這年頭,港島只有三百七十張出租車牌照。
也就是說,港島這時候就只有370輛出租車,以及同樣數量的司機。
這三百七十輛的士,一半分布在九龍,一半分布在香港島。
這么少的的士佬,還要在這么多地方跑生意。
車少人也少,港島的有錢人就算想打的,也不是想打就能打到的。
今日也不知是什么情況,明明吳耀祖所在的地方是中環附近。
算是這個年代,港島最精華的區域之一了。
他找了十來分鐘,居然沒等到一輛的士車。
“挑拿星??!”
邪門了啊,難道今天港島司機佬搞什么活動?
他也不清楚,不過好在就算沒找到的士車。
這年頭港島街面上,還有到處都是的黃包車。
吳耀祖伸手攔了輛黃包車。
坐到黃包車上時,他心里想著——【要搞輛汽車來開開才行了】
他知道自己,接下來肯定會很忙。
他還住在港島的半山區,那是富人區,很難攔得到黃包車。
要是沒有車的話,難道每天從山上走下來嗎?
但是現在,吳耀祖肯定舍不得買車。
起步資金五十萬,還要應付眾多債主。
后面還有他用,這年頭港島的汽車又貴的很。
他準備稍后打電話到車行,暫時先租一輛開。
“老板,要去哪里?”
“花園道去不去?”
“沒問題!!”
年輕的黃包車夫,爽快喊道,接著大步開跑。
車夫穿著短褂,露出胸膛和胳膊,粗壯的手臂搭在車把上,力氣十足。
不管上坡下坡,都十分平穩,而且速度并不慢,比慢跑都稍快一些。
從皇后大道中到太平山頂,足有6公里,卻僅用了半個多小時。
正常人跑步,這么短時間都跑不了這么遠。
車夫卻還要拉一個人,還有一輛車,體力屬實可以。
至于吳耀祖的乘坐體驗......
黃包車的避震可有可無,加上又是敞篷,今天天氣還有點冷。
體驗當然好不到哪里去。
“呼……”
“老板,車費5毛?!?
到了目的地。
黃包車停住,車夫用搭在肩膀上的毛巾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
看車夫那副游刃有余,龍精虎猛,明顯不同于其他車夫的樣子。
吳耀祖丟出一塊錢,并有些欣賞的問道:“剩下的做小費……你練過功夫?”
“多謝老板你關照!”
車夫先道了聲謝,接著便昂首挺胸,一派自信的講道:
“我叫嚴軍,是打南派拳詠春的,師從葉問先生,我馬上要出師,‘新’字頭的大佬說好收我入門,將來我肯定是要打出一番名堂的!”
吳耀祖挑了挑眉,聽到了一個“熟悉”的名字。
葉問1949年抵港,一過來沒什么維生門路,便繼續之前在佛山時的開館收徒。
因為套路新穎,并且本人十分能打,所以收了很多徒弟。
這個年輕人嚴軍,是其中之一。
吳耀祖笑著道:“那我便祝你揚名立萬?!?
“多謝!”
嚴軍抱拳拱手。
拉著車快步離開。
倒真有幾分江湖中人的味道。
吳耀祖理解嚴軍的選擇,因為在1950年,準確的說。
是在港島的50到70年代間,底層青年最容易發達的途徑只有兩種。
一是考警校做差佬,安全穩妥。
一是混字頭,扎職夠快。
像嚴軍這樣的習武之人,估計也沒什么文化知識。
考差佬差了一點,并且還需要很多錢,這條路反而更難走。
混字頭,搏命上位,對嚴軍這種自認自己很能打的年輕人,反倒是一條更好的路子。
當然,這兩條“發達途徑”是屬于普通人的。
對吳耀祖而言……
講真,哪怕是現在給他個總華探長,他都不會去做。
做差人做到頂,不過是雷洛那個級別。
難道他重活一世,最終的目標只是“貪足五億”,最后灰頭土臉的跑路,客死他鄉?
神經?。。?
吳耀祖搖頭輕笑。
轉身向身前的別墅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