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4.2 基坑排水

4.2.1 應根據泵站施工區的地形、氣象、水文、工程地質條件和排水量大小,進行泵站基坑排水系統規劃布置,并與場外排水系統相協調。

4.2.2 基坑排水應包括初期排水與經常性排水。初期排水量應為基坑(或圍堰)范圍內的積水量、抽水過程中圍堰及地下滲水量、可能的降水量等之和;經常性排水應分別計算滲流量、排水時降水量及施工棄水量,但施工棄水量與降水量不應疊加,應以二者中的數值較大者與滲流量之和來確定最大抽水強度,配備相應的設備。

本條是參照現行行業標準《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組織設計規范》SL 303的有關規定,并結合泵站工程施工實踐經驗總結提出的。

4.2.3 基坑排(降)水,應根據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條件,分別選擇集水坑或井點等方法。對于無承壓水土層,可采用集水坑排(降)水法;對于各類砂性土、砂、砂卵石等有承壓水的土層,可采用井點排(降)水法。

4.2.4 集水坑排(降)水應符合下列規定:

1 集水坑和排水溝應設置在基礎底部輪廓線以外一定距離處;

2 集水坑和排水溝應隨基坑開挖而下降,集水坑底部應低于基礎開挖面1.0m以下;

3 基坑挖深較大時,應分級設置平臺和排水設施;

4 排水設備能力應與需要抽排的水量相適應,并應有一定的備用量。

基坑水位的允許下降速度,要根據基坑土層特性與開挖邊坡坡度、圍堰形式及基坑內外水位差等因素確定,對一般土質圍堰以0.5m/d左右為宜。

4.2.5 井點排水可采用輕型井點和管井輕型井點兩類。井點類型的選擇宜根據透水層厚度、埋深、滲透系數及所要求降低水位的深度、基坑面積大小等因素,通過分析比較確定。

在一般情況下,井點類型的選擇可參考表1。

表1 井點的適用條件

img

注:i為1~9的正數。

4.2.6 采用井點排水,應根據水文地質資料和降低地下水位的要求進行計算,以確定井點數量、位置、井深、抽水量以及抽水設備型號等。必要時,可做現場抽水試驗,確定計算參數。

這4條主要是根據江蘇、湖北等省泵站施工實踐經驗總結,并參照現行國家標準《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 50202有關井點排水、布置、施工的規定提出的。

4.2.7 采用輕型井點的,基坑寬度大于6m時,宜采用雙排井點或環形井點布置;降深超過5m時,宜采用二或三級(層)井點。孔距宜為0.8m~1.6m,最大不宜超過3m。

這4條主要是根據江蘇、湖北等省泵站施工實踐經驗總結,并參照現行國家標準《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 50202有關井點排水、布置、施工的規定提出的。

4.2.8 輕型井點施工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應按敷設集水總管、沉放井點管、灌填濾料、連接管路、安裝抽水設備的順序進行安裝;

2 各部件應安裝嚴密、不漏氣。集水總管與井點管之間宜用軟管連接,集水總管、集水箱宜接近天然地下水位;

3 沖孔直徑不應小于300mm,孔底應比管底低0.5m以上;

4 在井點管與孔壁之間填入砂濾料時,管口應有泥漿冒出,或向管內灌水時能快速下滲,方為合格;

5 井點系統安裝完畢后應及時試抽,合格后應將孔口以下0.5m范圍用黏性土填塞密封。

這4條主要是根據江蘇、湖北等省泵站施工實踐經驗總結,并參照現行國家標準《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 50202有關井點排水、布置、施工的規定提出的。

4.2.9 實際井點數宜為計算數的1.2倍,管井井點總降水位宜低于工程要求值0.5m。

這4條主要是根據江蘇、湖北等省泵站施工實踐經驗總結,并參照現行國家標準《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 50202有關井點排水、布置、施工的規定提出的。

4.2.10 管井井點施工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管井可用鉆孔法成孔,且宜采用清水固壁;

2 管井各段應連接牢固,清洗、檢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3 濾網(濾布)應緊固于濾水管上,井管外圍應按設計要求回填濾料;

4 成井后,應及時采用分級自上而下和抽停相間的程序抽水洗井;

5 試抽時,應調整水泵抽水量,達到預定降水高程。

在水利工程基坑排(降)水用的井管,一般采用過濾管。過濾管有無砂混凝土管、金屬管,管身用濾布包裹牢固;井底是透水層時,其底部分層填反濾料,先底部后井周。

洗井能清除井底淤積沉淀物,除去井壁的附著泥漿和抽出滲入含水層中的黏土顆粒,并使周圍地層成為天然反濾層,故回填濾料完畢后,要及時洗井,否則,將影響井管出水量。抽水洗井,一般是抽、停相間進行,這樣能產生瞬時負水錘,易帶動泥沙,效果較好。

4.2.11 井點抽水期間,應按時觀測水位和流量,并做好記錄;還應隨時監視出水情況,如發現水質渾濁,應分析原因并及時處理,必要時,可增設觀測井。對輕型井點,應觀測真空度。

4.2.12 井點排水結束后,應按設計要求進行拆除和填塞,并做好記錄。

排水井點的拆除一定要按設計要求的順序進行,否則會造成事故;其回填質量也一定要得到保證,否則會留下滲漏隱患。因此,本條規定當井點排水結束后,應按設計要求進行拆除和填塞。填塞或用黏土球分層填塞,逐層搗實,確保排水井土層回填質量不低于原天然土層的干密度,并有專人記錄,以便具有可追溯性。

4.2.13 基坑開挖范圍及下層為砂、砂礫石等強透水地層,應按施工組織設計進行基坑截滲處理和排水。根據工程地質條件,基坑截滲可選用置換法、攪拌樁法、高壓噴射灌漿法和混凝土截滲墻法等。

4.2.14 當地下水位降低可能對鄰近建筑物產生不利影響時,應設置沉降觀測點進行監測;必要時,應采取防護措施。

4.2.15 排(降)水應有可靠的電源和備用設備。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阳市| 琼海市| 天台县| 本溪市| 泽普县| 京山县| 平顺县| 个旧市| 济源市| 云林县| 六盘水市| 昂仁县| 格尔木市| 夏河县| 肥东县| 沙雅县| 新建县| 盐源县| 武平县| 阳山县| 密云县| 隆昌县| 兴城市| 汝州市| 巴林右旗| 留坝县| 许昌县| 普定县| 桃园县| 青阳县| 芜湖县| 通化县| 丹阳市| 绍兴市| 黑山县| 长兴县| 垣曲县| 谢通门县| 聂荣县| 黄龙县| 彝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