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逆流 順流:我的電視時代
- 薛寶海
- 2413字
- 2022-06-27 10:41:49
成也題庫 敗也題庫
我開始關注收視率,也是從在《幸運52》工作那時候開始的。
《幸運52》采用的是CSM的全國網數據,收視率來自電話調查,那時還沒有收視儀。
剛開始時,《幸運52》的收視率在0.3%左右,之后緩慢上升。到了1999年秋天,升到了0.8%,終于超過了《正大綜藝》,位于全國第一。
那個時候,我還寫過一篇文章,呈送給經濟頻道的領導。題目就是《某個時段,央視二套收視超過央視一套》,這其實指的就是每周日中午11∶15到12∶00《幸運52》播出的時段,它的收視率超過了同一時段的央視一套的節目。要知道,那個時候,很多地方都看不到央視二套的節目,可見《幸運52》橫空出世,影響力有多大。
在《幸運52》的后期字幕上,我的名字排在“題庫編輯”的第一位,也就是題庫負責人。有幾位志愿者給我們提供問答題。根據我的觀察和總結,百科知識題最受歡迎,尤其是大眾熟悉或者喜歡的文學、音樂、影視、體育、娛樂等方面的知識題。因此,我就加大了這方面的題量,同時加入了一些腦筋急轉彎之類的題目。
要當好題庫編輯,需要一定的知識儲備。我的幾位編導領導給了我很大幫助。比如我剛進組不久的時候,孫吉看了我準備的題目之后說,像“飯后洗澡好不好”這樣的內容就不適合出題,因為這道題不規范,沒有絕對的對與錯,答案不唯一,“飯后”“洗澡”都不夠量化,因此容易產生歧義。
另外,整體的問答題,出得太難,會讓人感覺無趣,出得太簡單,又會讓人感覺得獎太容易。難易之間,要把握好分寸。
關于題目難易適當這方面,我做過一些經典的案例。
最關鍵的就是在最后的60秒內答對9道題(這樣能獲得當期大獎,如果失利就只能獲得安慰獎)。
理想的局面有兩種,一種是在距離答題時間終止只剩兩三秒的時候,選手答對9道題,驚險過關,獲得冠軍,這是最精彩的。還有一種,就是選手用盡了60秒,也只答對了8道題或者7道題,遺憾失利,這也比較有看點。
反之,如果不是這樣,節目就會比較平淡,沒有波折和懸念。
還有一個總體控制的問題,如果錄制4期節目,最好的結果就是有3期的選手獲得了大獎,1期失利。
這些都是我的任務,如果控制不好,節目的精彩程度會大大降低。
感謝上帝,我在《幸運52》的時候,基本就是按照這個比例來控制局面的。沒出現大的問題。
這15道題,我通常會把第一題安排成一個簡單的問題,讓選手放松,然后出現的就是一兩道偏難的題,讓他開始緊張,接下來就是難易交錯的情形。
還有一期節目的最后問答題,令我印象深刻,因為這里面有我“最推崇的”類型題。
幾年后,我到《開心辭典》做客,領導讓我講講準備題庫的技巧,我就舉了這道題的例子。在我看來,好題的標準就是:常識題,大多數人都會,在平時冷靜的情況下,能答對,但緊張時可能會答錯。
具體來講,就是:大熊貓的耳朵是黑色的,還是白色的?
這是一道好題,我問了很多人,居然有不少人答錯,可是人們都熟悉大熊貓啊。
考驗的不就是壓力面前誰能沉著冷靜嗎?
這期的冠軍是位個子不高但是很精干的小伙子,在北大念的本科,清華念的MBA,參賽時在北京電影學院念博士,屬于精英中的精英。最后他獲得了大獎,不過只差一兩秒鐘就到截止時間了,驚險無比。
后來我們成了朋友,他請我吃飯(節目錄制完成后,我可以參加他的飯局,因為我們沒有利益關系了)。他最后悔的就是答對了很多難題,可是居然把“大熊貓的耳朵是黑色的,還是白色的”這道題答錯了,他說簡直丟死人了。
“還有,重慶的長途區號我也沒答對。”小伙子苦笑著說。
我說:“沒關系,這道題有些偏,很多人都不知道。”
“可我是重慶人啊,”小伙子無奈地說,“當時我腦子一片空白了。”
我笑了,有一種成就感。
在設計題目方面,我還注重積極正向的引導,畢竟是在央視做節目。
比如我出了一道題:“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的創始人是發明家愛迪生嗎?”答案是“是的”。目的就是告訴大家,知識也可以轉換成巨大的財富。
可以說,在《幸運52》,我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準備題庫,我花了大量的心血,也為自己的工作感到非常自豪。然而,我被解職,也是因為題庫,因為我的“方向”不對。
大概在1999年8月份,《幸運52》制片公司的一位女領導,開始批評我的題庫有問題,她說:“薛寶海,因為你是中文系出身,所以文學題占了多數。而《幸運52》是經濟頻道的節目,理應有很多財經類的題目,比如股票、金融,可這些你都不懂,所以很少有這方面的題,這是你的失誤。再有,這個節目太俗了,也是你的責任!”
節目有些俗,我承認。這的確不像以前央視的節目。然而《幸運52》也是央視第一檔完全靠自己的實力殺出重圍的現象級大型娛樂節目。
但是,我不同意她提出的關于加大題庫中的經濟內容的意見。
我承認我在經濟方面的知識儲備不足,可是對于絕大多數老百姓來說,還是五花八門的百科知識更為他們所熟悉,出題,難道首先不是要滿足觀眾的興趣嗎?
那段時間,我反復思考,覺得應該堅持自己的主張。于是我認真地寫了一篇文章,交到了經濟頻道分管領導的手里,題目就是《堅持幸運52的大眾化、知識化、趣味化》,系統闡述了我對《幸運52》題庫的意見,明確提出應該以收視率為準繩,滿足廣大受眾的收視需求。
因為那個時候還沒有出現“娛樂化”這個詞匯,如果有,我就會加到文章里。
這篇文章捅了婁子,導致了我迅速被免職。顯然,經濟頻道高層的領導也認為《幸運52》的題庫應該以財經類為主。
10個月之后,2000年7月,央視經濟頻道央視二套由以經濟為主的綜合頻道改為“經濟·生活·服務頻道”。
幾年后,一位時任經濟頻道高層的領導在文章中說到了這個問題,承認那個時候觀念保守,經濟頻道應該盡快轉型為生活服務頻道,像《幸運52》就不應該局限為經濟類節目。
其欣然廣告公司的老板王瑋很會做思想工作,他跟我是這樣談的:“寶海,現在的這個《幸運52》已經不是我的節目了,它變成你的節目了。盡管你總說是在編導的領導下工作,可是你提出的每一個建議編導都接受,慢慢地就變成你的節目了。我不想這樣,這是我的節目,你對節目的定位是我不能接受的。”
雖然我離開了,但我到現在還很感謝他,感謝他曾經給予我的機遇與尊重。